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83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05篇
海洋学   391篇
天文学   121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管华诗 《海洋与湖沼》2005,36(3):226-226
海藻遗传学是研究海藻遗传和变异的遗传学分支,是海藻种质改良的理论基础。第一部藻类遗传学专著《The Genetics of Algae》是1976年出版的,主编是美国藻类学家R.A.Lewin先生,此后没有这方面的专著出版。这本由中国海洋大学张学成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秦松研究员、上海水产大学马家海教授、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许璞研究员等编著的《海藻遗传学》是我国在该领域的首部专著,  相似文献   
12.
Litt等[1]1989年在心肌肌动蛋白的基因内扩增了一种2核苷酸重复并创造了"微卫"(microsatellite)这个名词.后来,Edward等[2]称微卫星为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现在人们一般把微卫星定义为1~6 bp 基元组成的重复序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化学专业数据库获取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并对潜在靶点进行预测及规范。分别从PharmGKB、DisGeNET、OMIM、GeneCards数据库中得到颈椎病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取补阳还五汤与颈椎病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获得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补阳还五汤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活性成分97个,包括槲皮素、山柰酚、黄芩素、木犀草素等;交集靶点64个,关键靶点有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1B(IL-1B)等;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结合紧密,为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提供相应条件。结论:该研究在总体上预测了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的活性成分、靶点和信号通路,作用途径广泛,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及思路。  相似文献   
14.
海洋褐藻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涤  秦松 《海洋科学》2002,26(2):19-22
海洋藻类的分类学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应用传统的形态学、生态学等方法对海洋藻类进行分类 ,往往产生结果上较大的分歧。传统的生物分类和谱系树的建立是基于对生物表型的比较分析 ,而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可能表现出显著的表型差异 ,给分类和谱系分析带来很多困难和不确定性 ,所以有人主张直接将基因型用于分类和系统学研究。基因型直接反映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 ,具体说就是DNA和RNA的一级结构特征。Zuckerkandl和Pauling在1965年最早提出这个设想 ,认为核酸…  相似文献   
15.
吴融 《海洋科学》1994,18(2):24-25
本文简介近10年来对卤虫遗传学和进化研究的进展,包括染色体数目,染色中心,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卤虫的遗传差异,性别的决定,种系发生和孤雌生殖的起源。  相似文献   
16.
1 IntroductionBothEpinephelus malabaricusandE. coioidesbelong to the genusEpinephelus(Perciformes: Ser-ranidae: Epinephelinae).They are warm water reeffishes that have similar distribution ranges as well assimila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have…  相似文献   
17.
贺电  吴后波 《海洋科学》2007,31(3):76-81
在动植物病原体的检测中,方法学历经了生物培养、显微镜观察、生化检测、免疫学到分子生物学几个阶段的变更,朝着更特异、更快速、更便捷、更安全、集成化、微量化、定量化、费用低廉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病原检测主要依据致病病原体在介质或细胞中的培养、分析病原体表型或血清型特征,或采用组织学检测病原体对宿主器官的影响[1]。这类方法耗时、特异性和灵敏度低,远远不能满足日常快速检测工作的需要。免疫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检验时间,就灵敏度而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要高于免疫荧光、反向免疫凝胶电泳和免疫扩散,是最常用的免疫学检测病原体方法[2]。  相似文献   
18.
李莉  郭希明 《海洋与湖沼》2003,34(5):541-551
利用RAPD和AFLP标记 ,以一回交家系 [(Miyagi×Hiroshima)×Miyagi]为作图群体 ,构建了太平洋牡蛎的遗传连锁图谱。用经过筛选的 3 3个RAPD引物和 1 1个AFLP引物组合 ,对父母本和 80个子代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共得到母本分离标记 1 93个 ,其中 1 44个符合1∶1孟德尔分离规律。父本分离标记 1 5 6个 ,其中 1 1 1个符合 1∶1孟德尔分离规律。雌性框架图包括 99个遗传标记 ,定位在 1 2个连锁群中 ,覆盖 985 2cM ,标记间平均间隔 1 1 3cM。另外有 3个三联体 ,7个连锁对 ,图谱共覆盖 1 1 6 5 7cM。雄性框架图包括 72个遗传标记 ,分布在 8个连锁群 ,覆盖 81 1cM ,标记间平均间隔 1 2 7cM。另外有 4个三联体 ,3个连锁对 ,图谱共覆盖93 1 8cM。  相似文献   
19.
秦松 《海洋与湖沼》1993,24(6):656-663
根据1992年8月30日-9月4日在日本名古层如开的第九届国际光合作用大会上交流的以藻类为材料的研究论文,综述了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这些成果体现了光合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蕴含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表明类分子遗传学不仅是藻类学研究领域的带头学科,而且已经活跃在光合作用等重大生物学问题研究的前沿;反映了藻类分子遗传学向解决生物学重大问题和推动藻类资料开发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Sequence variation of the first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of ribosomal DNA ( ITS - 1 ) was examine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study of genetic variation was explored in four populations of farter' s scallop Chlamys farreri. ITS - 1 fragments, with a length of about 300 bp,of 78 individuals collected from Dalian, Qingdao, Yantai in China and Korea respectively were amplified via PCR, cloned and sequenced. Intra-genomic variation was examined by sequencing several clones of single individuals. Alignment and polymorphism analysis detected 44 haplotypes and 50 polymorphic sites which consist of 30 substitutions and 20 indels, indicating a high level of polymorphisms. Sequence analysis also showed a very low level of intra-individual variation. All these features validated the feasibility of application of ITS - 1 fragment to population analysis. Polymorphism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Korea sample has the richest genetic variation, followed by Yantai and Qingdao samples. AMOVA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96.26%) of genetic variation was distributed within populations and 3.74% resulted from among populations, but with P 〈 0.05 ( = 0.042), indicating that the populations in this study have significant divergence. This output was basically concordant with the result arising from RAPD data and different from that from mitochondrial 16S rDNA sequence data. Discussion on this inconsistency was made according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