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3篇
  免费   638篇
  国内免费   661篇
测绘学   620篇
大气科学   529篇
地球物理   721篇
地质学   889篇
海洋学   856篇
天文学   114篇
综合类   238篇
自然地理   20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7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5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本文主要采取历史水下地形和水位数据分析、干流河槽现场测量、室内测试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对重大水利工程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槽和岸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取得如下新进展:(1)创新构建了一套多模态传感器系统,实现陆上和水下一体化水动力、沉积和地貌特征测量与数据采集。(2)调查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河槽冲刷强烈,岸线窝崩、条崩发育。(3)悬沙和床沙粗化,河床阻力下降,发育侵蚀型链珠状沙波,长江大桥主桥墩冲刷严重。(4)潮区界显著上移,潮区界变动河段地貌发生重要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认为应该加强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槽、沿岸高陡岸坡、支流入汇干流河口、崩岸以及跨江大桥桥墩冲刷等调查、监测和成因机理分析。上述研究成果对长江岸滩防护和修复、航道整治、沿岸防洪、长江大桥桥墩维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2.
王瑞春  龚建东  张林  陆慧娟 《大气科学》2015,39(6):1225-1236
研究I的结果表明:线性平衡方程(LBE)在热带地区不适用,而进一步改进方向是削弱LBE在该区域的约束程度。本文以此为基础,在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全球变分同化系统中引入动力与统计混合平衡约束方案。新方案在逐层求解LBE的基础上增加垂直方向的线性回归,回归系数随纬度和高度变化。针对背景误差协方差的分析表明,新方案可以更好的保证独立分析变量间预报误差不相关的基本要求,并大幅度减小热带地区平衡气压预报误差方差的量值和占总方差的比例。单点试验结果表明,与LBE方案相比,新方案对中、高纬影响很小,但在热带地区成功实现了风、压场分析的解耦,两者分析更为独立。并且,虽未考虑具体波动模态,但新方案给出的风、压场协相关结构与研究I的理论分析结果相近。一个月的同化循环与预报结果表明,引入新方案后,赤道外地区的同化预报效果为中性偏正,而热带地区风场的同化预报效果显著提高,LBE方案中平流层低层的风场同化预报异常被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973.
针对海洋中尺度涡现象,提出一种基于海平面高度异常数据(SLA)的中尺度涡泛克里金提取算法。该算法运用变差函数工具计算SLA变差场,定义为广义振幅场,再利用泛克里金插值消除数据虚警和噪声,借助广义振幅场与实际振幅的关系通过少数几条特征等值线实现涡旋及其属性的提取。选取北太平洋作为实验区,采用2012年4月的4期SLA进行了中尺度涡的定量提取、分析,共提取出841个中尺度涡(含3个多核涡),包含450个气旋涡和391个反气旋涡;与其他遥感提取方法的对比显示北太平洋中尺度涡的成功检测率接近90%,过度检测率小于20%。结果表明:(1)算法具有省时高效性,通过对SLA场的重构创建广义振幅场,避免了等值线筛选过程,相对于海面高度闭合等值线等其他遥感方法具有判据简单及提取速度快的特性;(2)可靠性好,能够通过推导得出的特征等值线确保稳定的提取准确度;算法建立在发展成熟的等值线提取方法之上,并且有变差函数与泛克里金法的理论支撑;(3)自适应性强,可以对任意海区进行实时的涡旋检测和提取,并且除振幅值统计资料及必要基础数据外无需依赖其他辅助性数据。  相似文献   
974.
为了研究局部区域电离层的周期性变化,建立精确的区域性电离层预报模型,根据全球TEC的空间分布规律,将全球划分为四大区域。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CODE提供的1999—2013年间的电离层网格数据进行了周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电离层存在着26.5 d,0.5 a和1 a的显著周期。其中,26.5 d周期全球范围内显著;0.5 a周期在低纬地区显著;1 a周期在高纬地区显著。利用最小二乘谱分析对各周期振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6.5 d,0.5 a,11 a这3个周期的振幅呈现着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趋势;1 a振幅在中高纬地区较为明显;0.5 a振幅在北半球较大,而1 a振幅在南半球较大。除此之外,各周期振幅在局部区域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975.
研究海平面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及其演化之间的耦合关系, 对于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变化对生物演化的影响、探索地史时期的生命-环境协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对陕西镇安西口地区晚石炭世逍遥期至早二叠世隆林期类化石的地层分布资料进行了定量分析, 探讨了类物种分异度与相对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看, 研究区的类动物群物种数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一次快速的上升和一次明显的下降. 在石炭-二叠纪之交, 类物种分异度骤然增加, 是一次极为明显的生物辐射事件, 代表假希瓦格亚科的新生. 结合层序地层和海平面变化研究表明, 类的物种分异度与其在旋回层序中的产出位置关系密切, 受海平面特别是高频海平面变化控制明显. 在海平面快速上升形成的高频旋回下部单元, 类物种分异度小, 首现和末现物种数也较少; 在海平面缓慢下降形成的高频旋回上部单元, 类物种分异度增大, 首现和末现物种数也较多. 在三级层序的初始海泛面和最大海泛面等关键界面上, 类的物种分异度较低, 其上物种数呈增加趋势; 在三级层序内部, 海进体系域中类物种分异度不大, 而在高位体系域中类物种分异度增大. 二级海平面升降与高级别类单位的盛衰对应关系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76.
基于高精度DEM数据的晕渲图中,破碎的地形细节破坏了晕渲法的立体塑造能力,但是采用传统的均值滤波法进行地貌综合时,在消除地形细节的同时,模糊了地貌特征。为了克服消除地形细节和保持地貌特征这一矛盾,利用偏微分方程各向异性的特点,采用基于经典总变分模型的偏微分方程法对地貌进行综合。实验结果证明偏微分方程法在综合地貌时能较好地保持地貌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77.
李世忠  宋树华  程承旗  耿忠 《遥感学报》2012,16(S1):102-107
目前“天绘一号”卫星数据按自身行业特点, 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空间数据组织方式与记录方式的信息组织系统, 存在不便于跨部门间数据的检索、共享和整合困难, 本文提出了基于地球剖分框架GeoSOT的天绘影像数据组织模型, 并在尽量不改变现有的天绘数据组织的前提下, 通过在天绘数据库编目中增加剖分索引的方式, 实现天绘影像数据全球“虚拟一张网”的数据组织。通过试验证明, 在现有天绘影像数据组织的基础上, 进行剖分组织改造代价不大且数据整合效率显著。  相似文献   
978.
廖邦固  徐建刚  梅安新 《地理研究》2012,31(6):1089-1102
采用4种分异度测度模型,在街坊尺度和乡镇尺度下,对上海中心城区1947~2007年11个时相的各类居住用地空间分异程度进行计算。发现1949年后各类居住用地分异度呈现不同的波动过程。不同时期居住用地总体分异程度的计算表明,1949年前空间分异严重,计划经济时期有所降低,转型期则又明显上升。不同时期居住用地等级高低与其分异度大小呈现不同的结构特征,1949年前高等级居住用地分异度高、中低等级居住用地分异度较低,形成"一高两低"结构;计划经济时期则是居住用地等级越高,分异度越大的"正相关"结构;90年代后则是最高和最低等级的居住用地分异度高,而中等居住用地分异度最低的"V"型结构。不同时期居住用地空间分异结构特征间的演进,直接原因是新式住宅的建设和旧城的改造,深层次原因则是土地使用制度的变迁和城市空间组织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79.
对科尔沁沙地、松嫩沙地及哈尔滨道路松散裸土等不同区域表土样品进行粒度分级,分别测定碳酸盐含量和碳同位素组成,发现大部分沙地样品和全部道路表土样品的碳酸盐含量随粒度变细而增大.松嫩沙地的部分样品和科尔沁沙地的大部分样品碳酸盐含量随粒度变化还表现出其它复杂关系,风成砂和经历过强烈成壤作用改造的沙地样品中的碳酸盐含量与粒度的关系皆表现为随粒度变细而减小;大部分沙地样品和道路表土样品不同粒级组分的碳酸盐δ13C组成表现出随粒度变细而趋于偏正的特征,但变化范围较小.松嫩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碳酸盐含量的地区差异性极不明显,且各粒级组分碳酸盐含量的变化幅度大大超过了其碳酸盐区域差异值,故不能作为区分松嫩沙地和科尔沁沙地风尘源区的示踪指标;而科尔沁沙地和松嫩沙地碳酸盐δ13C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粒级组分碳酸盐δ13C值差别较小,是一个比碳酸盐含量更好的风尘源区示踪指标.  相似文献   
980.
A study of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the amplitude of lee wav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three-layer theoretical model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lee wave of a real example occurring over Blue Ridge in Pittsburgh, in which the maximum vertical velocity is 0.11 m s^-1. Based on this, the influence of changes in the thickness and values of the Scorer parameter in each layer are analyzed. It is shown that the influence of each layer parameters on the lee-wave amplitude is different, and the amplitude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changes in the lower layer. Since the environment changes can affect the Scorer parameter profile, the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 on the amplitude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plitude will decrease in the daytime because of solar heating, and increase at night because of radiational cooling, according to observational data. The case is also simulated by the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 (ARPS) model. The simulated amplitude is 0.089 m s^-1, which is close to the calculated result. Numerical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test the former calculated experiments. The simulated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nalytically calculated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