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730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302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49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干旱是安顺市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根据安顺市1980—2009年6个县站的30 a干旱历史资料,采用降水量距平方法统计分析得出干旱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夏旱和冬旱严重,春旱次之,秋旱较轻。最后,探讨了干旱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特别对8月夏旱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2.
华莉娟  俞永强  尹宝树 《大气科学》2010,34(6):1046-1058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 (Indian Ocean Dipole) 是印度洋海域内海洋和大气环流年际变化的主要特征模态之一, 在热带海气耦合系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热带太平洋的ENSO现象类似,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也呈现出显著的不对称性。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全球海洋环流模式, 在观测风应力距平的强迫下, 评估了模式对热带印度洋季节变化、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 (IOD) 模态及其不对称性的模拟能力, 并且通过数值试验分析了IOD模态不对称性特征及其对气候平均态的影响。对照观测资料, 模式较好地再现了热带印度洋SST在季风驱动下的季节变化特征。在年际时间尺度上, 模式不仅能够再现IOD指数的变化趋势, 而且可以成功模拟出IOD模态的空间分布特征, 即表层和次表层海温在西印度洋表现为正异常, 在东印度洋表现为负异常。可见, 对于热带印度洋而言, IOD模态主要是对风应力异常的响应。热带印度洋海温与Niño3.4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模式能够模拟出超前热带太平洋ENSO现象2~4个月时海温的偶极子型分布, 但是不能模拟出滞后ENSO现象2个月左右的全海盆增暖模态, 可能是因为模式试验中没有考虑热通量年际异常的强迫。同时, 模式模拟的IOD模态具有同观测结果相类似的不对称性, 进一步的敏感性试验表明风应力的不对称性对偶极子指数的不对称性贡献较小, 次表层及以下海温的不对称性可能主要受到海洋内部非线性动力过程的影响。通过数值试验, 本文还发现热带印度洋海温的不对称性对气候平均态会有影响, 而这种不对称性长期积累后, 会导致上层热带印度洋温度层结趋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93.
利用NCEP1°×1°的资料研究了四川盆地一类持续性暴雨特征,结果表明:(1)在伴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和其南侧有热带低压系统扰动的大气环流背景下,其水汽供应环流形势体现为东南气流输送,这主要与副高和热带低压系统相互扰动有关,而与大部分造成四川盆地暴雨的西南气流输送有差异。(2)局地涡度的变化对大尺度环流背景场的分布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副高西伸稳定的边缘,局地涡度变化为负,在槽区和热带低压扰动区域内,局地涡度变化为正,而局地涡度的正负变化,取决于涡度方程各项的变化大小,在850hPa上,雨区局地正涡度的增加可能与热带低压的局地正涡度输送有关,而这一过程可能主要山正涡度平流来完成。(3)局地正涡度变化范围和中心较好程度上对应着雨区的范围和中心,可以作为一个判断降水落区的预报要素来参考。  相似文献   
994.
2010年7月下旬包头地区高温天气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MICAPS中常规天气资料,利用天气学原理,分析了2010年7月下旬发生在包头地区的高温天气环流特征,从中寻求一些高温天气预报指标,为高温天气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10月份热带印度洋海气耦合的统计动力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卢姁  张东凌 《大气科学》2010,34(2):351-360
本文将热带印度洋10月份的大气风场和海洋上层流场看作一个整体, 对其作了动力统计诊断, 即作了复EOF分析, 考察了其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并揭示其与印度洋偶极子 (IOD) 和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同一模态中, 海洋模态表现出很强的赤道俘获现象, 而大气则无此现象; 第一模态为印度洋偶极子模态; 第二模态为ENSO前期在印度洋的延伸模态。前2个模态的风场都揭示了Walker环流异常的结构; 印度洋海温的年际变化主要取决于印度洋地区的海气耦合状态, 但太平洋的ENSO循环对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6.
2009年夏季肇庆罕见高温的天气形势及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夏季肇庆高温天气形势特征和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和天气学原理分析,发现副高脊线偏南和北半球极涡偏弱是引起长时间高温的异常大气环流表现。副热带高压的稳定控制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是造成肇庆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热带气旋中心位置在肇庆东南或偏东方向480~1 370 km范围内的洋面上,非常有利于高温天气的形成。中、高层(200、500 hPa)下沉运动的增温作用比低层(850、925 hPa)贡献显著。前一天和当天08:00气温高、少云且无低云、前期少雨、地面吹偏西风以及低空偏北或偏东气流有利于出现酷热天气。  相似文献   
997.
2008-2009年濮阳市出现了秋冬连旱.分析结果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秋、冬季节本地进入了降水偏少的气候阶段,此次干旱是在本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年代际背景下发生的;在秋、冬季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大、强度强、西伸脊点偏东、脊线偏南的年份,本地出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气候概率较大,2008-2009年秋冬季副高具有上述特征.  相似文献   
998.
太平洋中低纬度海表温差与副热带高压异常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敖大  孙照渤  周丽贤 《气象学报》2009,67(6):1025-1031
中国夏季天气变化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关系密切,而中低纬度热力差异可能是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发生变化的莺要原因,文中利用NCAR/NCEP再分析位势高度、垂商速度和海表温度场资料,在对太平洋海表温度合理分区的基础上.根据海表温度EOF分解的第一模态时间系数与副热带高压的相关关系,定义了太平洋中、低纬度海表温差指数,并通过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温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对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分别与中纬度太平洋的(30°-40°N,180°-140°W)和低纬度太平洋的(10°S-10°N,140°~100°W)两块区域海温关系密切,对由此两区域定义的温差指数分析发现,1976年前后温差指数出现一次显著的由弱变强的年代际突变,且温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与副热带高压异常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温差大值年,副热带高压偏强,面积增大,西伸尤其明显;温差小值年,副热带高压偏弱,面积减小,东撤明显.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和NCAR/CAM3.0模式数值模拟都发现,夏季中低纬海表温差增大将引起哈得来环流加强,副热带的下沉速度加大,使副热带高压增强;夏季中低纬海表温差减小将引起哈得来环流减弱,副热带的下沉速度减小,使副热带高压减弱.冈此夏季中低纬海表温差的变化是导致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位置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9.
《气象》2009,(5)
  相似文献   
1000.
南方降水偏强中东部大雾频繁——2008年11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涛 《气象》2009,35(2):119-123
2008年11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8℃.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24.7mm,较常年同期偏多6.7mm;湖南、贵州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