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6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测绘学   337篇
大气科学   213篇
地球物理   193篇
地质学   391篇
海洋学   838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303篇
自然地理   80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软件规模在项目的计划与实施中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比较了多种软件规模估算方法的优缺点,给出了功能点法估算软件规模的方法和步骤。首先计算软件未调整功能点数,再根据复杂性因子调整功能点数,最后根据企业工资效率估算出软件的成本。并结合海洋测绘软件的实例,列举了该方法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22.
冰川作为固体水库以“削峰填谷”的形式显著调节径流丰枯变化,冰川的水文调节功能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至关重要。使用现有VIC-CAS模型模拟得到中国西部寒区2014—2100年径流预估数据,从趋势和波动变化相结合的视角,基于径流变差系数法,构建了冰川水文调节指数(GlacierR),分析了9个寒区流域冰川径流变化的稳定性,详细剖析了历史时期(1971—2010年)和未来到21世纪末这些流域冰川水文调节功能的强弱变化。结果表明:历史时期及RCP2.6和RCP4.5情景下,除长江流域外,青藏高原其余流域的冰川径流减小时间节点为2020s,西北内陆河流域则为2010s。历史时期及RCP2.6和RCP4.5情景下至21世纪末,尽管西部寒区大部分流域的冰川径流呈减少趋势,但波动幅度减小或无明显变化,冰川径流稳定性增强或无变化。总体上,西北内陆河流域的冰川水文调节功能较高,青藏高原流域的冰川水文调节功能较低。RCP2.6和RCP4.5情景下,至21世纪末,西部寒区各流域冰川水文调节功能均呈现减弱趋势,西北内陆河流域减弱更加显著,如RCP4.5情景下,木扎提河冰川水文调节功能降幅达25.4%,而青藏高原各流域的冰川水文调节功能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从年代际变化来看,1970s—2010s是寒区流域冰川水文调节功能较强的时期,1980s和2000s两个时段冰川水文调节功能尤强;RCP2.6和RCP4.5情景下,未来到21世纪末,冰川调节功能明显减弱。减弱的时间节点不同,最早为1970s,最晚为2020s。  相似文献   
123.
扰动生物作为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通过对沉积底质的改造直接影响沉积物和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营养物质的循环、迁移和存储),对底栖生态系统工程有重要的影响.遗迹化石作为底栖生物活动的载体,为研究寒武纪大爆发之后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的演化规律,并评价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对生态系统工程产生的影响提供了依据.对河南地区8个寒武系剖面的遗迹化石数据进行统计,应用现代生物学中生态系统工程影响值的概念,从功能群、阶层、生物灌溉3个方面对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寒武系第三阶至鼓山阶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功能群类型由生物扩散型扰动者往向上/下运输者转变,阶层逐渐加深,生物灌溉越来越普及,生态系统工程影响值不断增大.鼓山阶至第十阶,遗迹化石类型及结构变化不大,生态系统工程影响值趋于稳定.这表明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至鼓山阶,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的行为策略发生着明显的进化与创新,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不仅开拓了重要的生态空间,而且为其他底栖生物和微生物创造了新的生境,在寒武纪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4.
125.
以地域分异特征、主导生态功能、典型生态问题为基础依据,探讨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为江西省编制和实施生态修复规划、实现国土空间管控提供科技支撑。在研究方法上,以“生命共同体理论”“三生协调理论”“适宜性管理”等理论为指导,基于主体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综合“三生”空间实际生态问题及综合整治需求,采用多因素综合空间分析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实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三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可将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划为赣北平原湖泊生态修复区、赣中丘陵盆地生态修复区、赣西山地丘陵生态修复区、赣南山地丘陵生态修复区、赣东丘陵山地生态修复区5个大区及24个亚区和42个修复小区。通过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三级分区,摸清国土空间地域特征,明确生态主导功能,确定生态修复重点区域,承上启下,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和国土空间管治提供决策依据,为实现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提供科技途径。  相似文献   
126.
关嶷  李宝霖 《水文》1989,(5):40-43
一、测流孔板简述 (一)问题的提出改革用水制度,实施科学管理,充分发挥水资源的作用,提高水的经济效益,首先必须准确而迅速地测得流量。当前,国内外用于明槽的测流仪器和测流  相似文献   
127.
在对10年管理改革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重提出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对策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8.
129.
中国对外开放口岸布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来喜 《地理学报》1994,49(5):385-393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1、口岸分类及功能:按口岸的重要性及管理层次分类;按口岸性质及运输方式分类;按口岸所处地带及对外职能分类。2、口岸的基本结构:包括对外运输系统、对外贸易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服务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3、口岸布局与区域开发。4、中国口岸布局四大地域系统:沿海沿江沿边口岸开放地域系统和内陆(沿路)口岸开放地域系统。5、关于改善开放口岸体系的建议:口岸设置要为外向型经济服务,结合国际大通道建设开辟新口岸,大力发展航空网设置新航空港口岸,沿江内陆区口岸类型要多样化,完善现有开放口岸系统。  相似文献   
130.
利用云、贵、川三省主要山系哀牢山、大娄山、大巴山的25个山地剖面气候站点,自1987-21-1990.2-28,19个气象要素的逐日观测资料,首次建立了西南三省山地剖面气象资料管理服务系统。系统具有资料管理、气候统计分析、资料比较等功能,适于科研、气候资料业务管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