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7篇
  免费   1183篇
  国内免费   2951篇
测绘学   177篇
大气科学   270篇
地球物理   341篇
地质学   8329篇
海洋学   1057篇
天文学   211篇
综合类   513篇
自然地理   383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309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590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555篇
  2011年   574篇
  2010年   445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450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584篇
  2005年   417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313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245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201篇
  1992年   212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9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目前对异常的解释和评价处于以元素浓度论异常,以异常强度定靶区的简单化过程中。本文试图拓宽异常解释思路,将次生异常的形成机理、地球化学环境、异常特征及地质背景一并考虑,通过综合分析,充实异常解释依据,建立地球化学标志,增强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992.
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地层化学蚀变指数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文应用化学蚀变指数(CIA)方法,研究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并探讨沉积时期的气候环境。贝义西组总体 CIA 值较低,介于51~56之间,具冰期环境特征。照壁山组 CIA 值为60左右,表明气候有所变暖。阿勒通沟组的CIA 值变化范围在48~61之间,顶部突变为69~71,说明阿勒通沟期经历了另一次寒冷事件,并以温暖环境结束。其上的特瑞爱肯组 CIA 值介于49~53之间,说明第三次经历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扎莫克提组,育肯沟组和水泉组的 CIA 均值为65,反映温暖条件下的沉积环境。新元古代末期汉格尔乔克组 CIA 值下降为56,暗示第四次出现寒冷气候环境。以上特征表明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的气候环境出现四次冷热交替变化。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阿勒通沟组中下部应为寒冷气候环境,而顶部突变为温暖气候环境,因此该组反映了一次明确的从冷到暖的气候变化过程,可以作为贝义西冰期和特瑞爱肯冰期之间的另一次独立冰期。本文的研究成果从地球化学角度支持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四次冰期的划分方案。通过与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冰期划分方案的对比,认为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四次冰期的前三次均已在华南板块以冰期或寒冷环境沉积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993.
新书介绍     
《中国岩溶》2007,26(2):148-148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刘再华研究员和德国不来梅大学(Bremen University,Germany)WolfgangDreybrodt教授合著的《岩溶作用动力学与环境》一书已由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在综述岩溶作用动力学实验和理论研究的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岩溶作用动力学与环境有关的主要方面,并对未来研究的重点作了展望,是作者近20年潜心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主要内容包括:CO2-H2O系统中碳酸盐岩溶解、沉积的物理化学基础;岩溶地区天然环境中碳酸盐溶解和沉积动力学实验和模拟;中国典型表层岩溶系统…  相似文献   
994.
刘俊来 《地质通报》2007,26(1):21-21
2006年11月8日,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显微构造与组构专业组主办,桂林工学院承办,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等单位协办的“第八届全国显微构造与组构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在为期2天的会议中,全国显微构造与组构专业组主任北京大学刘瑞殉教授、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金振民院士、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刘俊来教授和来自全国各地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50多名专家、学者交流了有关显微构造教学与研究成果,提交学术论文30多篇,就该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学术前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995.
冀北红旗营子杂岩的锆石、独居石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较为详细的SHRIMP、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独居石电子探针Th-U-b化学法定年揭示,隆化-山地块的石英闪长质片麻岩和石榴黑云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分别形成于2484Ma和2180Ma,同时存在3164~2553Ma的锆石记录和约1854Ma的变质改造事件;细粒二长花岗岩形成于413Ma,独居石内核记录了约628Ma的继承年龄。凤山-宁地块的钾长花岗质糜棱片麻岩、角闪黑云石英闪长质片麻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别形成于1876Ma、1838Ma和1810Ma,其中存在2042-1904Ma的捕获锆石,遭受了1756Ma、1694Ma和313.5Ma的多期改造,其中晚古生代的构造-浆-质事件的改造尤为强烈。赤城-礼地块的角闪黑云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分别形成于2535Ma和2529-2480Ma,石榴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和石榴黑云斜长变粒岩分别形成于1871Ma和1841Ma,发现有约2602Ma的继承锆石,并记录了从古元古代到晚古生代多阶段的改造事件,尤其清楚地记录了343-320Ma的地质事件。结合前人的年代学资料,综合分析上述地质年代学的特征,认为红旗营子杂岩从东到西可能由不同来源的微陆块组成,这些微陆块都经历了晚古生代的构造-岩浆-变质事件,可能在古生代晚期才与华北克拉通北缘拼贴。  相似文献   
996.
四川“金土地工程”区农业地质调查评价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在"金土地工程"区开展农业地质调查评价试点研究项目的背景、目标任务、方法技术和提交的主要成果。通过试点研究,确定了该项工作的内容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为主,地质、遥感等多种综合调查手段为辅的综合调查,其核心是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997.
The water system in a rural area of Lanmuchang in Southwest Guizhou is facing a risk of thallium (Tl) contamination due to Tl mineralization around the area. The major trace elements and Tl in the water system are studied to understand the hydrogeochemical processes of Tl constrained by Tl mineraliz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persion pattern of Tl follows a descending order in concentration from mine groundwater (deep groundwater) →stream water→shallow groundwater→background water, reflecting the impact of Tl mineralization on the hydrogeochemical composition. Tl concentrations in stream water in both regimes are remarkably higher (2-30 fold) downstream than up- and mid-streams, probably caused by the unidentified discharge of deep groundwater. Low Tl levels are detected in the current drinking water, however, the highly elevated Tl in stream water and ground water may pose a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risk through daily washing and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could intensify the environmental risk of Tl.  相似文献   
998.
Well Zheng-1 is located in the combined area of the central uplift and the north Tianshan piedmont depression in the Junggar Basin. Two oil-bearing beds are recognized at 4788–4797 m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Tugulu Formation (K1tg) and 4808.5–4812.5 m of the Lower Jurassic Sangonghe Formation (J1s).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amily composition,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saturated hydrocarbons, sterane and terpane biomarkers and carotane of two crude oils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crude oils are basically similar to each other, indicating they were all derived mainly from the high mature, brine, algae-rich lake facies sediments. Oil-source correlation revealed that crude oils of the two beds were derived mainly from the source rocks of Permian and mixed by the oil derived from the source rocks of Jurassic and Triassic.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with several sets of source rocks in the area studied.  相似文献   
999.
碳酸盐岩有机质二次生烃的化学动力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低成熟度的灰岩样品进行人工熟化实验, 获得了不同成熟度的可用于对比研究二次生烃作用的系列样品. 之后, 将人工熟化后的样品在抽提前、后分别置于Rock-Eval热解仪上进行“二次”生烃实验, 在考察其热解产率特征的同时, 探讨各样的化学动力学特征. 结果表明, 二次生烃的是否“提前”或“滞后”及二次生烃潜力与一次生烃是否排出有关, 与初次成烃的中止成熟度有关. 人工熟化样品抽提后, 其平均活化能随成熟度的升高总体上呈增大趋势. 但未经抽提样品的动力学特征则相反. 所标定的经抽提处理和不经抽提处理化学动力学模型在渤海湾盆地和松辽盆地的初步应用表明, 两者的结合可以解释一些前人有关二次生烃研究中存在的相互矛盾的认识, 同时也可以方便地实现对二次生烃量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00.
藏北羌塘木苟日王新生代火山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玄武岩和安山玄武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岩石表现出低SiO2(51~54%),高Mg、Cr和Ni等幔源岩浆的特征;岩石轻稀土中度富集,具弱负铕异常,发育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的负异常.其低的Sm/Yb值(Sm/Yb = 3.07 ~ 4.35)表明它们应来源于软流圈地幔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局部熔融.岩石87Sr/86Sr = 0.705339 ~ 0.705667, 208Pb/204Pb = 38.8192 ~ 38.8937, 207Pb/204Pb = 15.6093 ~ 15.6245,206Pb/204Pb = 18.6246 ~ 18.6383,而143Nd/144Nd = 0.512604 ~ 0.512639,εNd 值近于0(+0.02~ -0.66),与典型的地幔端元BSE(地球总成分点)十分类似.岩石Δ8/4Pb=66.82~74.53,△7/4Pb=9.88~11.42,ΔSr>50,具典型的DUPAL异常,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木苟日王高钾钙碱性基性火山岩可能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亲冈瓦纳软流圈地幔的部分熔融.结合该区新生代高钾钙碱性中酸性火山岩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文中进一步提出,由于拉萨地块的北向俯冲作用,俯冲流体交代软流圈地幔诱发其部分熔融形成以木苟日王火山岩为代表的高钾钙碱性基性岩浆,这些基性岩浆对羌塘地块岩石圈的底侵作用对于羌塘地块新生代埃达克质高钾钙碱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