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3篇
  免费   629篇
  国内免费   1085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364篇
地球物理   339篇
地质学   2120篇
海洋学   83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25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2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FY2卫星云图分析系统在热带气旋北冕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立  覃丹宇  黄小燕  徐建文 《气象》2010,36(9):21-28
利用FY2卫星云图分析系统的各项分析功能,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对热带气旋北冕的天气形势、云图演变以及路径变化、风雨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摆动,中纬度西风小槽东移,低层西南气流加强和减弱是"北冕"出现两次北抬和一次南折的直接原因;对流云团的发展和减弱对应低层西南气流的加强和减弱;强降水与云顶亮温的最低值中心及强度密切相关,而云团面积和云顶亮温与强降水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其中发展的云系是强降水发生的信号。FY2卫星云图分析系统较好地分析了"北冕"整个过程的变化特点,对于短时临近预报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利用1880—1999年中国东部35站的观测降水资料、英国Hadley中心的海温和海平面气压资料以及IPCC第4次评估报告(AR4)中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20C3M)的模式输出结果,对IPCCAR4中22个耦合模式所模拟的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情况以及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的年代际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模式对20世纪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模拟结果并不理想,但对降水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后的突变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其中IAP_FGOALSL_0_G可以大致模拟出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后降水型的突变特征,而BCCR_BCM2_0和UKMO_HadGEM1则可以模拟出华北地区降水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减少的现象。对于引起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重要因子PDO和NAO,模式对它们年代际变化的模拟效果略好于降水。多数模式都可以模拟出PDO和NAO的空间模态,其中CNRM_CM3和UKMO_HadGEM1对PDO年代际变化(8 a以上)的模拟与实际情况比较相似,并可以模拟出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PDO由负位相转变为正位相的情况,而模式UKMO_HadGEM1也对NAO的年代际变化以及1980年以来不断加强的趋势模拟较好。  相似文献   
993.
桂西北暴雨的分布特征与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桂西北10个测站1960~2007年逐日降水实测资料,对暴雨的时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气候特征是:暴雨发生率最高出现在6月,其次为7月和5月,暴雨中心主要位于都安、巴马、东兰县.全市多年平均暴雨场数为52场,有80%以上的暴雨出现在4~9月.前汛期(4~6月)东、西部基本持平,后汛期(7~9月)西部略多于东部.  相似文献   
994.
统计分析粤西北1964~2006年霜日、初终霜期的多年平均特征,以及霜、冰日形成期间的典型气象要素场特征。结果表明:粤西北年霜日从高纬向低纬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年霜日主要集中在12月和1月;初霜日由北向南推迟,而终霜日则相反;霜形成过程中有90%以上02:00晴空无云,地表最低温度为-1.9~2.0℃;结冰过程,地表最低温度为-5.9~0℃;霜、冰形成过程中,静风情况下,08:00相对湿度高于非静风情况。  相似文献   
995.
We present a composite tree-ring chronology from two sites of Qilian Juniper(Sabina przewalskii)in the northwestern Qilian Mountains(QM),Northwestern China.Precipitation in June was found to be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 for tree-growth.The tree rings are also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June precipitation over large areas of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TP).The authors thus consider that the tree- ring based drought reconstruction from 1803–2006 is representative of a large area drought hist...  相似文献   
996.
Recent observational study has shown that the southern center of the summer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SNAO) was located farther eastward after the late 1970s compared to before. In this study, the cause for this phenomenon is explor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astward shift of the SNAO southern center after the late 1970s is related to the variability of the Mediterranean-Black Sea (MBS) SST. A warm MBS SST can heat and moisten its overlying atmosphere, consequently producing a negative sea level pressure (SLP) departure over the MBS region. Because the MBS SST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NAO, the negative SLP departure can enhance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negative-phase of the SNAO southern center, consequently producing an eastward SNAO southern center shift. Similarly, a cold MBS SST produces an eastward positive-phase SNAO southern center shift. The reason for why the MBS SST has an impact on the SNAO after the late 1970s but why it is not the case beforehand is also discussed. It is found that this instable relationship is likely to be attributed to the change of the variability of the MBS SST on the decadal time-scale. In 1951--1975, the variability of the MBS SST is quite weak, but in 1978--2002, it becomes more active. The active SST can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ea and its overlying atmosphere, thus strengthen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BS SST and the SNAO after the late 1970s. The above observational analysis results are further confirmed by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997.
北大西洋-欧洲的夏季气候年际变化与著名的冬季北大西洋涛动相似。本文定义夏季北大西洋涛动(SNAO)为夏季北大西洋温带平均海平面气压的经验正交函数(EOF)第一特征向量。与冬季北大西洋涛动相比,SNAO位置更北、空间尺度更小。SNAO也可用聚类分析来检测,它在日和月的时间尺度上具有近似等价的正压结构。尽管它比冬季北大西洋涛动的振幅要小,但因夏季北大西洋风暴路径的位置,SNAO对欧洲北部的降水、温度、多云天气形成强烈影响。因此,它是欧洲西北部发生夏季气候极端事件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些极端事件包括洪水、干旱、酷热。众所周知,厄尔尼诺一南方涛动(ENSO)影响夏季的欧洲气候,但SNAO的年际变化受ENSO的影响很小。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模拟和观测结果均表明SNAO一定程度上与大西洋多年代涛动(AMO)相关。SNAO变化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用树轮资料重建的1706年以来SNAO变化可以证实这一点。长期的器测资料,像英格兰中部的温度资料,可验证该重建的正确性。最后,有两种气候模式均能模拟SNAO的目前状况,并预测未来随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增加,SNAO指数正位相发展趋势更强,这意味着夏季的欧洲西北部将有长期干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8.
金灿海 《地质与勘探》2010,46(6):1061-1070
沙窝滩、洪玉泉地区火山岩产于北羌塘若拉岗日冲断带及其南侧,呈熔岩被产出。火山活动发生在新近纪,K-Ar及40Ar/39Ar年龄为2.5~8.76Ma,为晚中新世~晚上新世。岩石组合主要为粗面岩、粗安岩,少量安山质凝灰熔岩。岩石SiO2含量为58.34~68.05%,里特曼组合指数(σ)为2.85~3.72,赖特碱度率(AR)为2.21~2.97,Na2O+K2O含量为7.36~8.45%,K2O/Na2O值为1.1~1.51,为高钾碱性、钙碱性火山岩。大离子亲石元素K、Rb、Sr、Ba强富集,高场强元素Ta、Nb负异常明显,Th、La、Zr主要呈正异常,轻重稀土比值为17.54~34.16,属轻稀土富集型,无负Eu异常,或负Eu异常不明显,过渡族金属元素Cr、Ni含量低。上述特征表明,北羌塘沙窝滩、洪玉泉地区新近纪火山岩产于陆内造山后构造环境,火山岩岩浆主要来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999.
前人的观点认为,早奥陶世的塔里木盆地是一个统一的“大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相呈马蹄形发育在古城—轮南一线。通过对塔中地区满加1井—塔中29井一线及相邻地区下—中奥陶统的岩石学、沉积学和地震地层学等方面的研究,发现这一线的下奥陶统主要由一套较深水的斜坡及海槽沉积构成,其地层厚度和地震反射特征也明显与周边地区不同,认为塔中及相邻地区在早奥陶世期间已经从早期的塔里木“大碳酸盐台地”中分化独立出来,分裂成塔中—巴楚台地、古城台地、塘南台地三块孤立台地,以塔北隔海相望。各孤立台地周缘发育台地边缘高能礁滩沉积体,呈条带状展布,主要由中高能粒屑滩组成;向内相变为台地相,发育台内滩、台内洼地、滩间海等亚相;向外进入较深水的斜坡—海槽沉积区,从而确立了塔中及相邻地区早奥陶世新的区域沉积格局。新沉积格局的确立,对于确立下奥陶统新的有利勘探区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大大提升了研究区下奥陶统的油气勘探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000.
谢克家  曾令森  刘静  高利娥 《岩石学报》2010,26(4):1016-1026
打拉二云母花岗岩岩体位于雅拉香波穹隆的东南,侵入到中生代以前的变质岩系(眼球状花岗质片麻岩和石榴黑云母片麻岩)和特提斯沉积岩(页岩和砂岩)中,主要由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和白云母组成,形成于~44.3Ma。打拉二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打拉花岗岩具有高Al_2O_3(16.0%~17.0%)、Na_2O/K_2O(1.2)以及A/CNK比值(1.05),表明打拉花岗岩为富钠过铝质花岗岩;轻稀土(LREE)富集,重稀土(HREE)相对亏损,HREE中的Ho到Lu元素有变平的特征((Ho/Lu)_N=1.11~1.46);具有微弱或无Eu异常,Eu/Eu~*=0.87~0.95;较高的初始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i)=0.71754~0.71785)和较低的初始Nd比值(ε_(Nd)(i)=-9.15~-12.4)。打拉花岗岩具有高Sr含量(为355×10~(-6)~416×10~(-6))和Sr/Y的比值(59.1~71.5)、高La/Yb比值、低Y及HREE亏损的特征,与埃达克质花岗岩类似。上述特征表明打拉花岗岩是在较高压力条件下,以角闪岩为主的深部岩石部分熔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