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7篇
  免费   2211篇
  国内免费   3313篇
测绘学   477篇
大气科学   1501篇
地球物理   1608篇
地质学   5907篇
海洋学   2689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681篇
自然地理   873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454篇
  2021年   435篇
  2020年   389篇
  2019年   516篇
  2018年   384篇
  2017年   395篇
  2016年   398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697篇
  2013年   539篇
  2012年   617篇
  2011年   602篇
  2010年   579篇
  2009年   587篇
  2008年   583篇
  2007年   537篇
  2006年   507篇
  2005年   447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385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245篇
  1998年   281篇
  1997年   295篇
  1996年   258篇
  1995年   306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201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54年   5篇
  1949年   4篇
  1947年   5篇
  1943年   7篇
  1936年   4篇
  193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渤海盐度年代际变异对环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并利用1950年代~1990年代后共5个年代的渤海盐度统计资料,诊断计算了不同时期的渤海密度流分布及其变化。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冬、夏两季渤海盐度的年代际变异特征及其对环流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自1980年代以来,渤海的盐度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盐度的水平梯度减小,渤海内部盐度由明显低于海峡区向普遍高于海峡区转变。渤海密度流在冬季较弱,对总环流的贡献较小,而在夏季较强,并在总环流中占优。夏季,渤海密度流随盐度变异有所改变,在1990年代后环流系统在海区中部、渤海湾以及莱州湾呈现出局部的差异,原有流动明显减弱。夏季渤海重要断面的密度流流量和盐通量值整体上呈减小趋势,渤海与外海间的平均水及盐交换量由1950年代的7.85×104 m3/s、2.49×106kg/s降至1990年代后的7.09×104 m3/s、2.27×106 kg/s。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地形动力学的华南海滩裂流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993.
利用2003—2012年茎柔鱼生产统计数据以及相关经济学参数,以Gordon-Schaefer生物经济模型为理论依据,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衡量作为其优化配置的基础,模拟在10种不同捕捞努力量方案下1 a、5 a、10 a、20 a茎柔鱼资源的优化配置结果,即累计的渔获量、利润和资源量状况。结果表明,捕捞努力量81和86万次方案的中长期经济效益较大,且保持在最大可持续产量时的资源量;而较大捕捞努力量(如111万次)方案短期社会效益虽好,但资源破坏严重且长期利益最低。研究认为,最适捕捞努力量应控制在81~86万次间。  相似文献   
994.
川西北塔公石英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塔公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属于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东南部边缘。塔公石英闪长岩侵位于晚三叠世地层中,岩体的K-Ar同位素年龄为134~136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SiO2质量分数为61.37%~62.25%,铝饱和指数为0.93~0.95,全碱质量分数为5.46%~5.77%,里特曼指数为1.62~1.74,样品属于亚碱性准铝质高钾钙碱系列石英闪长岩。岩石Mg#值较高,总体具有高Sr含量、低Nd含量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N(87Sr)/N(86Sr)值为0.712 589~0.713 009,初始N(87Sr)/N(86Sr)值为0.709 503~0.709 878,N(143 Nd)/N(144 Nd)值为0.512 135~0.512 196,εNd(t)值均为负(-8.6~-7.5),Nd模式年龄为1.33~1.41Ga,Hf模式年龄为1.13~1.37Ga。该岩体是早白垩世期间,川西北地区陆缘-陆内造山环境下由松潘—甘孜造山带古老的下地壳镁铁质物质局部熔融形成的晚碰撞-碰撞后非分异Ⅰ型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995.
针对现有流行病空间异常探测方法在全面探测多因素导致的潜在空间异常方面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一种流空间邻近约束关系下的流行病分布空间异常探测方法.首先,基于地理探测器识别与传播中心人群流出强度因素具有显著关联关系的疫情专题属性;然后,基于流空间邻近关系度量自适应构建流空间权重矩阵;最后,构造疫情属性空间局部变化梯度变量刻画空间单元疫情态势特征,提出改进的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Moran's I)实现流空间疫情分布模式的统计判别与局部空间异常区域探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相比现有欧氏空间异常探测方法,能够有效识别疫情发展过程中除人群跨区域流动之外的多类潜在因素导致的疫情分布空间异常区域,有助于支持对疫情分阶段的分区分级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996.
杨高学  朱钊  刘晓宇  李海  佟丽莉 《地质学报》2023,97(6):2054-2066
蛇绿岩记录了大洋岩石圈形成、演化、消亡的全过程,是刻画区域板块构造和洋 陆格局演化的关键证据。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前人相关研究,总结西准噶尔蛇绿岩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大陆地壳增生方式、恢复古大洋演化历史,从而对西准噶尔构造体制转化提供新制约。西准噶尔地区发育多条震旦纪—石炭纪被构造肢解的蛇绿岩带,具有典型的岩块 基质结构,绝大多数蛇绿岩包括正常洋壳组分和海山/大洋高原残片,其中基性岩具有MORB和OIB的地球化学特征。基于前人研究,本文认为在西准噶尔古大洋发育过程中,发育不同时代与地幔柱有关的海山/大洋高原,同时存在增生型和侵蚀型两类汇聚板块边界。另外,大洋高原增生不仅是大陆地壳增生的有效途径之一,还可能诱发俯冲极性反转和传递。而在大洋高原形成初期,还可能存在地幔柱诱发俯冲起始机制。  相似文献   
997.
吉尔吉斯斯坦北天山构造带的矿床学数据缺乏,制约了天山造山带境内外成矿对比。布丘克金矿床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北天山构造带中部。金矿体为石英复脉,呈带状发育于NWW向韧性剪切带中。矿体倾向SSW,倾角60°~70°,赋矿围岩主要为侵入于早古生代变质碎屑杂岩中的正长斑岩。布丘克金矿床成矿期石英流体包裹体观察、石英H-O同位素、硫化物S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布丘克金矿床石英脉中包裹体大小集中在2~10μm之间,类型以H2O-CO2型、富CO2型、水溶液型包裹体为主,成分以富CO2、含CH4为特征。成矿流体具有中温(200~320℃)、低盐度(3%~7%NaCleqv)特征;石英δDV-SMOW值介于-108.1‰~-90.2‰之间,δ18O流体值介于4.86‰~9.26‰之间;黄铁矿δ34S分布在0‰左右(-0.9‰~1.6‰)。综合本文数据、矿床地质特征、区域地质资料,本文认为布丘...  相似文献   
998.
周尚意  理池 《地图》2021,(1):142-142
要认识在非洲刚果河(扎伊尔河)中游地区生活的博班吉人(Bobangi),—定离不开三幅基本地图。第一幅是河流分布图。博班吉人生活在刚果河的两岸,分布北界大约在姆班达卡,在那里刚果河分为多个分支,因此姆班达卡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南部边界在刚果河上的斯坦利湖,现在的地图上标为马列博湖,在该湖之下的河段(即金萨沙之下的河段)是急流险滩,以及一个接一个的瀑布,因此无法航行。刚果河北岸有一条主要支流为乌班吉河,其流域也是博班吉人的主要分布地.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建筑物点云在工程应用中存在大量数据不产生作用,只需保留建筑边界点云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向量估计的建筑点云立面边界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采样统计离群值去除算法对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去噪,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估计样点表面的法线方向,最后使用角度阈值确定建筑物点云立面的边界.通过实例分析,此法能够较完整地提取建筑点云的边界特征,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00.
北秦岭构造带广泛发育与古生代洋壳俯冲和碰撞造山有关的岩浆活动以及与造山过程有关的变质作用,但古生代热液脉型矿床在北秦岭构造带少见报道。银洞沟银金多金属矿为北秦岭构造带东部的一处中型热液脉型矿床,本文通过对该矿床赋矿围岩和含矿石英脉中锆石开展LA- MC- ICP- MS U- Pb测年和锆石成因研究,确定了矿床的形成时代,并探讨了矿床的成矿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赋矿围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431. 4±2. 1 Ma,含矿石英脉中锆石结晶年龄为419. 4±5. 9 Ma,石英脉中锆石的岩相学、锆石中矿物和流体包裹体及锆石微量元素研究表明419. 4 Ma代表矿床的形成时代。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确定银洞沟银金多金属矿为形成于晚志留世的造山型矿床,成矿作用与碰撞期后~420 Ma的变质作用密切相关,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层的变质脱水,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秦岭岩群和二郎坪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