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6篇
  免费   813篇
  国内免费   436篇
测绘学   126篇
大气科学   216篇
地球物理   168篇
地质学   505篇
海洋学   221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84篇
自然地理   23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山东龙口矿区是磁针区半岛惟一煤炭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惟一的海滨矿区。目前该矿区陆地地质储量已剩余不多,但海域煤炭储量丰富。为此,龙口决定实施海域开发战略,开展海底采煤。  相似文献   
152.
《中国测绘》2005,(1):14-14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认为,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尼海域的地震所引发的海啸威力之大,甚至使地球在轨道运行时都发生了震颤.并且永远改变了该地区的地图形态。  相似文献   
153.
154.
2001年春季中国北方沙尘暴的环流动力结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5,他引:14  
王可丽  江灏  吴虹 《高原气象》2002,21(3):303-308
通过对2001年春季中国北方5次沙尘暴的高度场,涡度场,散度场和风场的分析,研究了沙尘暴强盛期的环流动力结构。结果表明,在5次沙尘暴强盛期有相似的环流动力结构特征。在沙尘暴强盛期的高度场上,蒙古国有深厚的低值系统,乌拉尔高压发展,其间的强气压梯度是沙尘暴的动力源;低值系统有正涡度中心支持,外围是负涡度区,其间有强涡度梯度带;低值中心伴随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结构,易于发生近地面大风和上升气流,有利于地面起沙上扬,形成沙尘暴,大风区与强涡度梯度带一致,强风带切变形成的涡度输送有利于加强低值系统,进而增强风场。  相似文献   
155.
分析大连和长海12a的海雾资料,筛选出大连地区及黄渤海域海雾的预报因子,确立了海雾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56.
史培军  哈斯 《地学前缘》2002,9(1):121-128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和非洲萨哈尔带均为处在季风尾闾带的干旱向半湿润气候过渡的地带。通过对比分析 ,发现两个地带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等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 ;自全新世以来 ,两个地带均出现过几乎同步的 8个千年尺度的冷暖、干湿旋回 ;在近百年的干湿变化方面都有 10~ 2 0a变化周期 ;在少雨期和多雨期的转变过程中非洲萨哈尔带较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提前 5a以上。这一超前信息的存在 ,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气候预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前兆因素。  相似文献   
157.
香港海域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取香港海域7个水环境控制区在1988-1999年期间每月或每半月定位边疆聚样的37个水质测站,每个测站选用17个水质参数,研究香港海域海岸带水体叶绿素-a浓度及其相关因子的时空分布规律。对37个测站17个参数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香港海域东部由半封闭海湾组成的水域控制区,其赤潮发生频率较高;西部水域属于河口环境。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BOD5对叶绿素-a浓度普遍存在显著性影响,氮和光照条件在东部地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比西部海域更显著,而磷以及包括盐度,温度,溶解氧和pH在内的海洋物理化学条件在西部海域有更显著的影响。在整个香港海域,年内平均最高叶绿素-a浓度主要出现在冬末春初和夏末秋初,东部海域的年平均叶绿素-a浓度一般高于西部海域。香港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普遍存在一个8-10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8.
杨根生 《中国沙漠》2002,22(5):443-445
通过历史资料揭示我国北方沙漠化地区,在历史上曾是“风景宜人、水草丰美“的牧场,或繁荣的商贸通道—古代的“丝绸之路“,或“林桑翳野“,繁荣富庶之地.沙漠化的产生,除了气候因素之外,主要是由于人为不合理活动,破坏地面植被,或水资源不合理利用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9.
中国北方百年四季降水趋势与海平面气压形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钱维宏  刘大庆 《地理学报》2003,58(Z1):49-60
根据中国东部33站1884~1995年的四季降水进行了经验正交函数(EOF)开展,得到了前三个模态随时间的演变,重点分析与我国北方降水变化有关的趋势及与同期海平面气压距平的关系.夏季降水的第一模态反映在长江和黄河中部与华南沿海的降水位相相反.这一降水模态在20年前的变率较大.当夏季东北亚出现稳定的地面高压距平,中国东部处于气压槽中时长江和黄河中部降水偏多,而当地面高压距平稳定于我国西北和低压距平处于东部海上时降水为负距平.夏季降水的第三模态表现为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反向变化.秋季降水的第二模态表现为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反向变化,第三模态表现为东部沿海与西部的反向变化.这些降水模态与一定环流形势相联系,特别是秋季降水的第三模态受台风路径的环流形势所决定.冬季降水的第一模态中心也出现在长江和黄河中部,年代际变化的幅度趋于增强.对春季降水,第一模态表现为长江及其以北的降水与华南的降水反位相.2~3年变化幅度大于年代际变化的幅度.第2模态反映出华北和东北的降水与其它地区的降水位相相反,存在30年左右的位相转换关系.北方地区的春旱从1980年代开始有所加重.  相似文献   
160.
长江口海域新生代地层与断裂活动性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长江口海域通过浅层人工地震勘察查明,新生代地层可分为5个地震层。分别为第四系、上新统、中新统上段、中新统下段及始新统。第三纪地层自东北向西南依次超覆、减薄尖灭,上部被第四纪地层不整合覆盖。沉积基底主要由晚侏罗世火山岩系及燕山晚期酸性小岩体构成,未发现早第三纪及晚白垩世断陷盆地。断裂构造很发育,按展布方向大体可归为北东、北西及近东西向3组,皆为正断层。前两者数量多、延伸长、断距大,与同区的航磁异常构架吻合。北东向断裂分段明显,西南段为第四纪断裂,中段为晚第三纪断裂,东北段为早第三纪断裂;而北西向断裂分段不很清晰。两者的垂直位移速率平均在0.015mm/a。本文对该海域有关的几个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