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432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249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344篇
海洋学   99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71.
利用1951—1990年南海船舶报资料,用直接计算法,采用1°×1°网格,计算了南海海域的月平均感热通量和海面(蒸发)潜热通量。结果是:感热通量和海面(蒸发)潜热通量的分布在冬季和夏季有很大的差别,季风对南海海-气热交换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2.
对中国第2次北极科学考察海洋表层沉积物(0~1 cm)中硫酸盐还原菌进行4℃、25℃的培养实验,结合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海洋沉积物硫酸盐还原菌研究成果,研究了研究区硫酸盐还原菌丰度的分布。结果表明,4℃培养得出硫酸盐还原菌丰度为0~2.4×104个/g(湿样),平均3 433个/g(湿样),并呈现有规律的分布趋势:低纬区的高于高纬区的,浅水区的高于深水区的。本区硫酸盐还原菌丰度高于中国东海、南海和黄海部分海区沉积物中的,低于胶州湾以及西北冰洋某些海区中的。25℃培养时硫酸盐还原菌丰度为0~2.4×104个/g(湿样),平均4 062个/g(湿样),在1 880 m以浅水域其丰度与4℃培养时的一致,而在1 880 m以深水域其丰度高于4℃培养时丰度。  相似文献   
973.
通过计算机图像测定系统测定、计算获得海冰细菌的大小、面积和碳含量,研究了北极巴伦支海和拉普捷夫海的浮冰中细菌大小、丰度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及其与海冰微藻生物量的关系.细菌在冰心中是非均匀分布的,至少有两种不同分布类型:第一类有单一的丰度峰值,在冰心底部或在冰心中部;第二类有两个丰度峰值.海冰中细菌的丰度为0.4×105~36.7×105个/cm3.不同类型海冰中的细菌大小变化极大,在多年冰中,最大的细菌与叶绿素a最大值出现在同一层,而在一年冰中,细菌大小几乎没有垂直变化.整柱冰心的细菌生物量变化为19.2~79.2mg/cm2,细菌与海冰微藻生物量之比为0.43~10.00.对固定冰比较和研究的结果发现,海冰冰心中细菌大小、丰度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差别极大.据此,分析了对目前海冰研究采样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规范采样方法的设想.  相似文献   
974.
本文介绍了海索面(Nemalionhalmintholdesvermiculats(Sur.)Tseng)的采集和对海索面腊叶标本的制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75.
海水海泥跃变区钢铁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1993年1-7月,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钢铁试样在海泥-海水跃变区的电化学腐蚀特征。发现钢试样在该跃区产生了电偶腐蚀,电偶极性在实验期间内发生逆转,试验前后电偶试样的稳定自由腐蚀电位都发生正移,且水中试样电位正移植大于泥中试样的正移植,还发现温度以电化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76.
容志明 《海洋预报》1994,11(2):47-51
本文介绍了南海冬季盛行西南漂流,整个南海为一反时针环流,主要流系有广东沿岸流,沿岸流外方有东北向的南海暖流,暖流外侧与南海暖流反向的为黑潮南分支,由于受南海地形影响,构成了南海自身的环流系统,南海位于季风区,又十分利于漂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977.
从地球气候系统的角度,回顾了国内外热带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特别是有关这三大洋海-气耦合主模态研究已取得的成就;提出了热带印度洋、大西洋在被热带太平洋“充电”的同时,如何通过大气桥“放电”,从而改变热带太平洋海洋动力过程是目前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指出了海洋动力过程在三大洋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78.
本文采用 ADI 方法模拟了海西湾的潮流、水位场和 COD 扩散运动,所得结果与观测值符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海西湾自净稀释能力良好;扩建后的薛家岛码头,若以0.5t/d 的 COD 负荷量排放,整个海湾水均属一类水质;如果以二类水质标准来评价距离码头500m 以外的海域,薛家岛码头的最大 COD 负荷量可达2.3t/d.  相似文献   
979.
卫星遥感业务系统海表温度误差控制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提高卫星遥感海表温度的反演精度是各种反演模型追求的目标,也是遥感系统业务化应用的关键.据相关文献报道,在晴空无云的条件下遥感海表温度的精度达到了0.5℃,但考虑到影响海表温度反演精度的多种因素,在遥感业务系统真正实现SST精度在1℃以内是非常困难的.在北太平洋渔场速报制作系统中,对遥感海表温度与船测温度误差统计显示均方根误差达到5.71℃,匹配点误差分布显示存在大量较大的负误差值,最大的为-17.2℃,遥感温度图也反映出存在片状温度低值区,这些区域很可能被错误地当作冷涡或冷锋区,严重干扰渔情分析,这些异常的温度误差很难通过海表温度反演模式和云检测技术来消除.采用一种标准海表温度参考图用于温度误差控制技术,可有效地检测温度反演异常值,将均方根值从5.71℃降低到1.75℃,如果采用2℃阈值控制计算均方根值,则海表温度精度达到0.785℃.该方法基本消除了遥感海表温度的低值现象,明显提高了遥感海表温度的精度,并已成功地应用于北太平洋渔区的海况速报产品制作中.  相似文献   
980.
南海表面浮力通量、水型变性及南海"暖水"的消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英国南安普敦海洋中心(SOC)海-气界面的热量和淡水通量资料以及世界大洋图集(WOA01)的海面温度和盐度资料计算了南海表面各月的有效浮力通量及水型变性矢量场,分析了南海表层暖水形成和发展的季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海表层暖水的发展、维持以及消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海洋表层浮力通量的影响;此外,南海上层水体密度的垂直结构和变化也深受表面浮力通量和表层水型变性的影响。在中、北部,南海的垂向结构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其中冬季表层水体的下沉强度最大,深度最深,而夏季表层水体却无下沉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