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9篇
  免费   1017篇
  国内免费   863篇
测绘学   1297篇
大气科学   1095篇
地球物理   764篇
地质学   2389篇
海洋学   575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810篇
自然地理   2926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324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595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513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508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349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51.
1956-2006年中国高温日数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全国541个站的均一化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高温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956-2006年我国高温日数有两个高值中心,分别出现在吐鲁番盆地和江南地区。高温日数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新疆的高温日数有准3 a的周期变化,中国东部4个地区的高温日数都存在3~6 a的周期变化。中东部地区高温日数由减少转变为增加趋势的时间并不一致,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延迟。  相似文献   
952.
河南省冷暖变化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河南省107个观测站1961-2006年46 a的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南省冷暖变化的年际和年代际特征及其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别.结果表明:河南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都呈现增温趋势,增温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全省7个气候分区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具有整体一致性,都呈现升温趋势,但各区域的增温幅度不一,增幅最大的区域是太行山气候区,最小的区域是豫西山地气候区.平均最高气温南阳盆地、淮北平原、豫北平原3个气候区呈略降趋势,其他4个气候区呈升温趋势,豫西山地气候区增幅最大;各季气温变化呈现春、秋季平均气温变化幅度相对比较平缓、冬季增温幅度最大的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初始,暖冬现象明显;在全球和中国气候将继续变暖的背景下,河南省平均气温按10 a增加0.22℃计,估计未来50 a升高1~2℃.  相似文献   
953.
本文主要提出了新的气象灾害层次评估理论框架。首先界定气象灾害评估的内涵与外延,然后把气象灾害评估划分为技术、模型与系统三个层次,依据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和上述界定分别构筑各个层次的气象灾害评估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54.
以ETM、SPOT5和Quickbird为主要信息源,在哈拉阿拉特山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填图,对该地区的地层单元、中—小规模地质体(如岩脉、小岩体和火山口)和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详细地遥感解译分析,并开展了大量的遥感野外地质调查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彩色空间HSV变换融合法将SPOT5高精度遥感图像数据与ETM图像数据...  相似文献   
955.
Using multi-wavelength data of Hinode, the rapid rotation of a sunspot in ac-tive region NOAA 10930 is studied in detail. We found extraordinary 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sunspot with positive polarity before an X3.4 flare. From a series of vector magnetograms, it is found that magnetic force lines are highly sheared along the neu-tral line accompanying the sunspot rotation. Furthermore, it is also found that sheared loops and an inverse S-shaped magnetic loop in the corona formed gradually after the sunspot rotation. The X3.4 flare can be reasonably regarded as a result of this movement. A detailed analysis provides evidence that sunspot rotation leads to magnetic field linestwisting in the photosphere. The twist is then transported into the corona and triggers flares.  相似文献   
956.
城市空间数据分发已经成为数字区域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对城市空间数据分发关键技术、数据流程、分发业务流程进行了探讨,简要介绍了城市空间数据分发体系包括的基础系统内容。  相似文献   
957.
大气环境卫星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协同观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大气环境卫星遥感的核心探测目标。与传统的单一探测目标卫星相比,实现同平台的大气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协同监测,对于提高温室气体卫星反演精度、改善“自上而下”碳源汇估算、提升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人为/自然源区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各国航天机构积极发展的空间探测手段。本文对欧、日、中、美等具备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协同监测能力的卫星进行系统的介绍,包括卫星平台、传感器、处理算法和质控验证。按照卫星监测任务和传感器用途,将其分为大气综合探测卫星和温室气体监测卫星两大类,并从碳中和行动和大气环境综合治理等需求出发,提出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协同观测星座(GACOC)的概念及其发展方向,包括主被动卫星组网观测、温室气体和气溶胶高精度联合反演算法、人为排放源识别和定量监测等应用。  相似文献   
958.
PO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袁修孝 《测绘学报》2008,37(3):0-402
介绍POS数据与摄影测量观测值联合平差的基本原理,推导了平差基础误差方程,并利用自行研制的PO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系统WuCAPS对摄自两个平坦地区的1:2 500和1:60 000比例尺两种航摄影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利用POS系统测定的未检校与经检校场检校后的影像定向参数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结果基本是一致的.此时,仅需在区域四角各布设1个平高地面控制点就能满足航空摄影测量加密的精度要求,这不但减少摄影测量加密野外像片控制点的联测工作量,而且避免了使用POS系统时必须设置专门检校场的繁琐检校,可以明显提高航空摄影效率,节省POS使用成本,有利于POS系统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9.
地形起伏度最佳分析区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形起伏庹是指定分析区域内最大相对高程差,反映地面相对高差,描述地貌形态的定量指标.确定实验样区的最佳分析区域是地形起伏度提取算法中的核心步骤和决定区域地形起伏度提取效果与有效性的关键.基于64幅实验样区数据进行多尺度地形起伏度计算,试图确定地形起伏度的最佳分析区域.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样区的地貌特征和最佳分析区域并不存...  相似文献   
960.
在利用大地测量数据对地震序列进行滑动分布反演中,由于地震序列中多次地震的发震间隔短、InSAR数据时间跨度大,包含了多次地震产生的形变,难以利用InSAR数据反演单次地震的滑动分布,故本文利用协同反演方法结合GPS数据分离地震序列中单次地震产生的InSAR形变,从而反演单次地震的滑动分布.为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分别采用联合反演方法和本文方法进行模拟实验,其中联合反演采用方差分量估计法确定相对权比,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反演出单次地震滑动分布,且本文方法无需确定两类数据的相对权比.采用本文方法反演Ridgecrest地震Mw6.4前震和Mw7.1主震的滑动分布,结果表明Mw7.1主震为西北向右旋走滑断层,Mw6.4前震包括西北向右旋走滑和东北向左旋走滑断层.两次地震产生的最大滑动量分别为4.26 m和1.0 m,累积释放地震矩4.49×1019N·m和5.28X1018N·m,对应矩震级为Mw7.07和Mw6.45,反演结果与已有文献结果较为一致.模拟实验与加州Ridgecrest地震序列反演结果表明,协同反演方法能够利用GPS数据和包含多次地震形变的InSAR数据有效地反演出单次地震的滑动分布,且协同反演方法较联合反演方法而言,无需确定两类数据的相对权比.但由于协同反演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的数据作为先验信息进行反演,故利用精度较低的数据作为约束时,会造成反演精度较差,而联合反演通过权比减小了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