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0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测绘学   1150篇
大气科学   239篇
地球物理   463篇
地质学   446篇
海洋学   217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168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51.
磁异常ΔT三维相关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重力和重力梯度数据三维相关成像方法推广到磁力勘探领域,推导并建立了磁异常ΔT的三维相关成像方法,同时提出了基于熵滤波分离异常的三维相关成像算法来提高成像分辨率.组合模型磁异常ΔT数据和实际磁测资料试验分析表明,本文方法能成像出地下地质体的空间赋存状态和等效磁性分布,具有良好的横向和纵向分辨率.  相似文献   
952.
叠前逆时偏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反射地震勘探中的偏移成像技术是获取地下介质构造形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叠前深度域偏移方法中,目前工业界采用的方法包括基于射线理论的波动方程积分解法和基于波动理论的微分波动方程单程波解法,这两类方法难以处理地震波横向速度变化剧烈的高陡倾角构造成像问题.近年来勘探地震学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叠前逆时偏移采用了双程波求解微分波动方程的算法,这种方法具有相位准确、不受介质横向速度变化和高陡倾角构造的影响、成像精度高、可以利用回转波正确成像等优点,从理论上弥补了当前工业界常规地震偏移所面临的成像缺陷.然而,叠前逆时偏移成像方法从理论走向实用尚需解决如下问题:计算速度和数据存储空间的节省、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震源子波的选择、数值模型边界条件的定义和假像的消除等等.对于计算速度和存储量大的问题,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快速发展,将会不断得到改善,同时可以采取一些计算技术和存储策略来加以缓解.本文主要针对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震源子波的选择、数值模型边界条件的定义和假像的消除这些因素,利用简单模型进行了分析.对于反射波造成的传播路径上的假像,给出了一种振幅补偿滤波方法.对勘探地球物理学界给出的SEG/EAGE二维盐丘模型、Marmousi模型和本研究设计的崎岖海底模型进行了叠前逆时偏移成像,均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953.
利用重力异常进行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是区域重力资料处理与解释的重要任务.为了精细地划分中国东北地区大地构造单元及其分界线位置,对三方向小子域滤波进行了改进,探讨了改进的三方向小子域滤波的合理性.利用小子域及改进的三方向小子域滤波对研究区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处理,并与欧拉反褶积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三方向小子域滤波在识别平面断裂的应用中具有更好的效果.综合分析东北地区布格重力异常特征、小子域和改进的三方向小子域滤波结果,划分出延续性较好、规模较大的断裂18条.对研究区重力异常进行了分区,描述了一、二级异常的分区特点,给出了东北地区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格架.黑河-齐齐哈尔-白城等重要构造线平面位置的确定突破了传统的重力异常分区模式,指出东北地区NE向构造具有走滑特征,且走滑距离具有由西向东逐渐增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54.
基于微波亮温及集合Kalman滤波的土壤湿度同化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集合Kalman滤波及SCE-UA(shuffled complex evolution)算法发展了能够直接同化微波亮温的土壤湿度同化方案. 该方案以陆面过程模式CLM 3.0中的土壤水模型作为预报算子, 以辐射传输模型作为观测算子. 整个同化过程分为参数优化和土壤湿度同化两个阶段, 利用SCE-UA算法优化辐射传输模型中难以确定的植被光学厚度参数和地表粗糙度参数, 并利用优化参数作为观测算子的模型参数进行同化. 通过人工理想试验表明该同化方案可以明显改善表层土壤湿度的模拟精度, 并且对深层土壤湿度的模拟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利用AMSR-E亮温(10.65 GHz垂直极化)所进行的实际同化试验表明顶层(0~10 cm)土壤湿度同化结果与观测的均方根误差(RMSE)由模拟的0.05052减小到0.03355, 相对减小了33.6%, 而较深层(10~50 cm)平均减小了20.9%. 这些同化试验显示该同化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55.
含可变因子的S变换是一种新型的时频分析工具,比传统的S变换和Mansinha提出的广义S变换更具实用性。可变因子的引入使得高斯窗函数的宽度随频率发生变化时具有目的性,而不是简单地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变窄。该变换可以有针对性的改善局部频段(特别是低频段和高频段)的频率分辨率及时间分辨率。以此变换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时频滤波方法,通过对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滤波,证明了该滤波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6.
利用差分测速和Kalman滤波估计相位变率方法对某次航空重力测量的飞行数据进行了解算,通过与GT-1A自带的GPS高精度定位测速软件和WAY-Point软件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采用Kalman滤波估计相位变率的GPS差分测速,能够适应较复杂的运动模式,定速精度达到mm/s级,高于WAY-Point软件的动态测速精度。  相似文献   
957.
针对常规方法如f k,Radon变换不能很好解决的消除低信噪比地震勘探资料的多次波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聚束滤波方法,采用具有静态权的自适应聚束滤波器,并调整聚束滤波器设计的约束准则,去除低信噪比复杂实际资料中的多次波.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优化聚束滤波方法改善了最小方差无偏聚束滤波方法不能较好地处理低覆盖低信噪资料处理的局限性,在实际处理中计算量增加不大.  相似文献   
958.
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测震能力图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测震能力图是衡量台网测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既能反映一个台网的监测精度,更能反映一个台网的监测范围。要作出台网测震能力图,首先要获得台基振动数据,并对该数据作处理,然后根据相应的公式计算出起算函数R(Δ)、震中距Δ和台站监视半径r,最后作出测震能力图。  相似文献   
959.
为改善强随机噪声背景中地震勘探资料信噪比(S/N),提出了混沌振子算法;该算法可实现对未知同相轴的确定. 本文的时空域双曲滤波(hyperbolic time\|distance relation filter,HTDF)是上述算法的后续处理,即处理得到存在的弱同相轴.HTDF的理论基础是最小平方滤波和混沌振子算法. 为说明滤波过程与效果,对于包括一个反射同相轴的地震记录进行了多道滤波因子计算. 结果表明,与一个输出道相应的双曲滤波因子组具有复杂的时频域结构,突出的特点是振幅谱“波动式陷频”表现;弥补或消除这个不足的方法是与输出道相应的多个滤波因子之间存在的振幅谱“互补”性.利用相同随机噪声背景下的共炮点理论记录,经与域双曲速度滤波、褶积滤波处理方法比较,在振幅谱、子波初至、零相位性、S/N改善等方面,HTDF的滤波效果优于另外两种.最后探讨了该滤波技术的机理,包括同相轴内各子波间的相似性,以及对组内因子实施的多次有效相加处理.  相似文献   
960.
常规越流承压含水层影响半径计算方法之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莹 《岩土力学》2008,29(10):2779-2782
影响半径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针对不同含水层和计算模型各有不同的计算方式,而在工程应用中常使用理论依据不甚明确的经验公式。针对可形成稳定流的越流承压含水层,展开对确定其影响半径的常用方法即3个及以上观测孔稳定流阶段降深-距离直线图解法的分析,认为这一方法容易造成工程师对影响半径的误判,指出其易于误读之处并对使用该法提出了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