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2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71.
通过构建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基于协调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目的,采用层次分析(AHP) 法定量分析了目前丹霞山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综合协调性及利益相关者各自评价指标的协调性水平。结果显示:① 丹霞山生态旅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呈不协调的发展状况;② 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旅游企业和地方政府自身评价指标发展水平不均衡;③ 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横向或斜向沟通与协调,特别是宏观和中观层的利益主体与微观操作层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为此,从主体关系协调和空间关系协调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丹霞山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协调发展的各利益相关者主体关系协调的全通道式沟通网络机制和空间关系协调发展机制。丹霞山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和实现机制有利于为其他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依据,并有利于进一步扩展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2.
范辉  刘卫东  吴泽斌 《地理科学》2014,34(6):696-704
借鉴系统科学中的结构-功能关系理论,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1996~2011年武汉市中心城区土地集约利用内部协调性的时空演变,探索了土地结构、土地功能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 武汉市中心城区土地结构与土地功能之间的协调性逐渐增强,但是土地功能一直滞后于土地结构,阻碍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② 土地利用目标与土地利用强度之间的协调性逐渐提高。在研究前期,土地利用目标超前于土地利用强度,而在研究后期,两者的关系则相反。土地利用静态结构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之间的协调性比较稳定。两者之间的相对发展速度却起伏不定。③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土地结构之间的局部协调性逐渐上升,且所处的协调发展阶段也不断提高。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土地功能之间的局部协调性也稳步上升,但所处的协调发展阶段却没有明显变化。④ 武汉市中心城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尤其在研究后期提高的速度变大。⑤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土地结构-土地功能之间的协调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很大。土地结构、土地功能对土地结构-土地功能之间的协调性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土地结构对协调性的影响小于土地功能。  相似文献   
473.
付金存  李豫新 《地理科学》2014,34(9):1093-1098
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框架,从人口与产业集聚匹配性的视角分析了新疆地区差距形成的微观机制,通过引入内含空间因素的测度指标,对新疆地区差距现状及其演进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疆地区差距是集聚机制作用下人口与产业(进而产出)集聚不匹配的结果,在此机制作用下,新疆地区差距呈现明显的梯度特征,各梯度之间差距明显,其中第一梯度和第四梯度地区人口与产业集聚的不匹配是新疆地区发展失衡的主要动因。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未来新疆政策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立足其特殊区情,先“动钱”、再“动人”,通过集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逐步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74.
基于ARMA模型的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对沈阳经济区2009~2015年经济、环境指标进行了短期预测,并选择耦合协调度模型模拟了该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耦合作用关系。预测结果表明,ARMA模型预测误差相对较小,预测效果良好。沈阳经济区经济类指标总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各环境类指标,原正向指标(指标越大越好)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原负向指标(指标越小越好)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沈阳经济区的经济与环境耦合度自2010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即仍然存在着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说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总是处于由缓和向尖锐的循环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75.
蓝颖春 《地球》2014,(7):52-53
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在人类文明史上,历朝历代莫不把治水作为兴邦富国的首选方略。浙江域内河网水系发达,河道交错,塘漾棋布。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环境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江南水乡,为找到能游泳的河流寻寻觅觅,平原水网,不时为饮用水被污染的传闻困扰。治水对于浙江来说,既有历史意义,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76.
21世纪的到来,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怎样协调发展?教育界也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怎样引导学生把现代文明与传统美德融合起来,塑造新时代具有民族特色和世界品质的人文精神?地理教学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和思考,而且,人文教育已经成为地理教学重要的价值取向之一。  相似文献   
477.
《地理教学》2010,(16):64-64
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去,世界各国不少城市开始将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看作恢复经济的新动力,并称之为“绿色复苏”、“绿色发展”。在今天举行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上,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开展的探索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赞誉。  相似文献   
478.
设立新区是城市化、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重庆两江新区于2010年6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两江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后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从区域发展角度看,通过增加综合改革试验区,带动区域发展,能够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两江新区是第一个国家级内陆新区,它将肩负起辐射带动整个西部经济腾飞的引擎角色,时代赋予它发展的责任也给予它发腱的机会。本文主要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分析三大新区的地理区位,探讨其发展模式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79.
《青海国土经略》2010,(5):12-12
<正>即:把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建成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经济区和促进全省协调发展的先导区;把柴达木地区建成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循环经济试验区和支撑全省跨  相似文献   
480.
《河南国土资源》2010,(6):F0003-F0003
安阳县国土资源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有限用地指标保重点,一般建设项目靠挖潜”的工作思路,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做到“四个注重”.着力保障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一是注重用地保障。该局建立了用地审批“快速通道”,实现一个窗口对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