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1篇
  免费   764篇
  国内免费   733篇
测绘学   425篇
大气科学   222篇
地球物理   442篇
地质学   2245篇
海洋学   847篇
天文学   82篇
综合类   222篇
自然地理   23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991.
2012年7月现场调查了海南岛东部陆架海(琼东海域),结合其中4个断面的实测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探究该海域2012年海表温度锋面的季节性变化以及夏季锋面结构特征。研究表明,琼东海域温度锋面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强锋面中心会随季节变化。夏季锋面主要分布在上升流区,是典型的上升流锋面,锋带宽20~40 km,大致沿100 m等深线,随深度增加锋面强度减小,位置向外海移动。  相似文献   
992.
为认识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展布,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地震、测井、录井及岩心资料,并结合各层序井—震联合标定,对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共识别3个二级层序界面和5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7个三级层序;二级层序界面对应侏罗系顶、底界面及西山窑组沉积末期;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对应八道湾组下段、八道湾组上段、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头屯河组、齐古组及喀拉扎组地层;根据层序地层结构特征,将7个三级层序分为二分层序、三分层序和四分层序3种类型。该地区沉积相类型主要包括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曲流河和湖泊相,其中辫状河三角洲相是主要沉积相类型。SQ1—SQ6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演化依次表现为扇三角洲(八道湾组,即SQ1—SQ2)—辫状河三角洲(三工河组,即SQ3)—曲流河三角洲(西山窑组,即SQ4)—辫状河—曲流河(头屯河组,即SQ5)—曲流河(齐古组,即SQ6)的演化序列,整体上侏罗系形成一套正旋回,粒度自下而上由粗逐渐变细。综合分析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体系展布规律,为寻找优质储集砂体、确定有利勘探方向提供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993.
新疆准噶尔含煤盆地基本构造格架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盆地煤田构造与赋煤特征的综合分析,辅以准噶尔盆地西北、东北、东部和南部典型构造剖面的解析分析,厘清了准噶尔盆地的基本构造形态,呈现出如下规律:一是准噶尔现今构造格局于喜山运动中晚期定格,长期处于近南北向构造挤压应力场环境,总体具隆坳相间、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二是盆缘四周构造变形强烈,向盆内逐渐减弱且层次变浅,整体呈"环带"构造,反映出准噶尔盆地主体受控于周缘造山带和自盆缘向盆内挤压应力场的动力学、运动学和几何学特征;三是准噶尔盆地大规模聚煤作用是在早中侏罗世短暂的引张或弱挤压的区域构造应力场背景下完成的;四是准噶尔盆地周缘推覆带为可能的煤炭资源勘查开发远景区。  相似文献   
994.
珠江口盆地陆架坡折带海底滑坡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海底滑坡在陆架坡折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分析影响海底滑坡发育的因素,以最新采集的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了地貌分析和地震解释技术,通过对滑坡的地貌形态特征及地震响应特征进行详细刻画,在珠江口盆地陆架坡折带新近纪地层中识别出多处海底滑坡,明确了其分布范围并建立了滑坡发育的地质模式。分析认为,珠江口盆地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流体活动的综合作用是导致研究区海底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海底滑坡发源于海底峡谷的朔源侵蚀,向上陆坡扩展并终止于陆架坡折带。  相似文献   
995.
基于三维势流理论,建立筏式波浪发电装置多浮体水动力模型。利用AQWA水动力软件研究多浮体水动力相互作用对发电装置浮体单元水动力系数的影响;将能量转换系统等效成刚度-阻尼模型后,对其进行不规则波时域模拟,对比分析方向谱和频率谱波浪模型对波浪发电装置能量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浮体之间的水动力相互作用对浮体单元纵荡方向上的附加质量与辐射阻尼系数有明显的影响,对垂荡和纵摇方向上的水动力系数影响较小;不同的波浪模型下,能量俘获功率有着较大的差别,特别是在迎浪状态下。  相似文献   
996.
兰坪铅锌矿是我国最大铅锌矿,对该矿山进行数字化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兰坪铅锌矿架崖山矿段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依据地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矿床数学-经济模型"软件包和国外矿业软件Surpac,建立了该矿段的三维立体空间模型。实现了资料数据的动态查询、图形绘制、储量计算和矿体三维可视化等多项功能,极大地方便了矿山的生产管理。同时,三维模型直观地反映了矿体空间形态及分布特征,为矿山的探矿和采矿设计以及经济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于圣杰  吕明  李运振 《江苏地质》2016,40(2):303-308
阿拉斯加北坡盆地经历了石炭纪—中侏罗世的被动大陆边缘阶段、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波弗特海裂谷阶段、早白垩世晚期—现今的布鲁克斯造山和前陆盆地阶段,盆山格局在古生代和现今发生了反转。盆地楚科奇海域可划分为4个一级层序与8个二级层序:4个一级层序为富兰克林巨层序、埃尔斯米尔巨层序、波弗特海裂谷巨层序、布鲁克林巨层序,层序界面分别为T_(100)、JU、K1;8个二级层序为下埃尔斯米尔超层序(SQ1)、中埃尔斯米超层序(SQ2)、上埃尔斯米尔超层序(SQ3)、下波弗特海裂谷超层序(SQ4)、上波弗特海裂谷超层序(SQ5)、下布鲁克林超层序(SQ6)、中布鲁克林超层序(SQ7)、上布鲁克林超层序(SQ8),层序界面分别为MU、PU、LCU、MAU、MBU。楚科奇海域的有利勘探区带为汉娜坳陷。  相似文献   
998.
塔里木盆地西部的新生代断裂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以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巴楚隆起为核心,包括其南侧的麦盖提斜坡和北侧的北部坳陷(阿瓦提凹陷)。这里新生代断裂异常发育。以鸟山-古董山地区为重点,通过精细的地震剖面解释,在塔里木盆地西部识别出5期新生代断裂活动,分别发生于:白垩纪末-古近纪初(ca.65Ma)、中新世末-上新世初(ca.5Ma)、上新世末-更新世中期(ca.3~1.5Ma)、更新世中-晚期(ca.1~0.1Ma)和全新世(ca.0.01Ma)。中寒武统和古近系膏盐层构成了研究区的2个主滑脱面。ca.65Ma的冲断受控于基墨里中间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ca.5Ma、ca.3~1.5Ma、ca.1~0.1Ma和ca.0.01Ma的断裂活动(包括滑脱断层、冲断层、走滑断层和正断层)均受控于印度-亚洲碰撞的远程效应。晚新生代(中新世以来)的断裂活动以脉动式冲断为特征,两次相邻脉动式冲断之间为时间不等的短暂的构造间歇期;间歇期构造平静,甚至可以形成正断层。  相似文献   
999.
湘黔桂相邻区发育一套序列完整、界面清楚的武陵造山运动不整合面之上至震旦纪(820~635 Ma)时期的裂谷盆地沉积地层。通过详细的区域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结合年代学研究成果,显示其时空展布格局完整,充填序列连续,划分标志清楚,完全可以划分对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其地层格架,为扬子古大陆周缘新元古代820~635 Ma时期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亦为中国前寒武系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及国际新元古代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成果。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更加切合实际地研究鸭式波浪能转换装置的水动力特性及效率,考虑了鸭式装置可绕定轴转动以及装置的附加质量和附加阻尼,以ANSYS14.0软件为平台建立二维数值波浪水槽,对装置在不同波浪条件作用下的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相同波高条件下,随着波浪周期的增大,装置受到的水动力力矩增大,转换效率下降,转换效率最高可达到70%;(2)在相同周期条件下,随着波高的增大,鸭式装置受到的水动力力矩也随之增加,波浪在经过装置后波高会发生衰减;(3)装置转换效率总体可维持在70%左右,但由于波峰到达装置时会有部分波浪从其顶部越过,随着波浪波高增大转换效率缓慢下降。为该装置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