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32篇
  免费   2887篇
  国内免费   3032篇
测绘学   5148篇
大气科学   4999篇
地球物理   2369篇
地质学   7226篇
海洋学   2450篇
天文学   409篇
综合类   2966篇
自然地理   1484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477篇
  2022年   590篇
  2021年   696篇
  2020年   554篇
  2019年   759篇
  2018年   506篇
  2017年   539篇
  2016年   500篇
  2015年   696篇
  2014年   1370篇
  2013年   1020篇
  2012年   1432篇
  2011年   1464篇
  2010年   1438篇
  2009年   1370篇
  2008年   1334篇
  2007年   1179篇
  2006年   1196篇
  2005年   1220篇
  2004年   961篇
  2003年   853篇
  2002年   806篇
  2001年   715篇
  2000年   740篇
  1999年   550篇
  1998年   618篇
  1997年   517篇
  1996年   480篇
  1995年   429篇
  1994年   401篇
  1993年   307篇
  1992年   308篇
  1991年   275篇
  1990年   230篇
  1989年   213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结合已投入运营的新疆卫星定位连续运行服务系统(XJCORS)一期工程目前运行情况和存在的实际难点,针对测绘地理信息工程中的实时定位、事后定位进行实际应用分析,为用户实施相应测绘地理信息工程提出作业建议。  相似文献   
902.
尹志刚 《地质与勘探》2021,57(5):1053-1064
为查明曙光石场地区各成矿元素和矿(化)体的分布特征,在1∶2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多种成矿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表明:区内Ag、Pb、Zn、Bi、Sn单元素异常个数多、变异系数值较高,具有较强的成矿潜力;区内Ag-Pb-Zn元素组合异常套和极好,异常强度较强,与岩浆热液型成矿作用相关,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根据单元素异常的套合情况及元素共生组合规律圈定组合异常六处并进行了槽探工程验证,在Ht-4组合异常处发现一铅锌银矿点,矿体、矿化体产于上石炭统唐家屯组流纹质凝灰岩中。  相似文献   
903.
胡宗全  郑伦举  申宝剑  陈刚  刘忠宝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20-67040020
近年来,非常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成功,为获取油气资源指出了新方向,同时提醒石油地质家重新审视传统的油气地质理论,需要将页岩油气的地质认识进展与传统的油气地质理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含油气系统理论。本文基于从常规与非常规在生烃、储层方面的研究进展,初步探讨涵盖常规和非常规的统一的含油气系统和二者协同的勘探思维。生烃研究由以往主要关注生油气高峰时的生烃量延伸到对油气生成、排出、滞留全过程的刻画;储层研究由关注无机矿物成岩演化中形成的米级—毫米级无机孔隙向成岩作用—成烃协同作用形成的微米级—纳米级有机质孔隙延伸;在此基础上提出狭义页岩气、广义页岩气藏和常规气藏的分类界限。在全新的含油气系统理论指导下,需要进行常规—非常规协同一体化评价基础上的勘探思维变革。以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的成因联系为指导,深入分析同一套烃源岩的生成—排出—滞留过程,分析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的资源配比关系与空间分布关系,有助于提升油气勘探效率和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904.
乡镇水权分配是乡镇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前提,是乡镇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水权交易制度的基础,为新时期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定的甘州区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可分配水权总量,在优先保障生活和生态基本用水基础上,选取2017年为规划水平年,采用人口、面积、产值单指标和混合分配模式,以及综合指标分配模式5种方法,开展了乡镇尺度水权分配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领域专家对水权分配的公平性的重视程度略大于效率性,区域水资源的管理者更注重水权分配的公平性,而研究学者更倾向于效率性。5种模式对同一乡镇的水权分配结果范围较为均衡,但不同模式因侧重点各异对具体乡镇的分配比例存在差异。各乡镇不同模式下最大水权分配比例处于10%以上,而最小比例不超过0.3%。基于AHP的综合指标模式的分配结果更为合理,更贴合各乡镇水资源利用现状与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潜力,其分配结果为各乡镇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5.
杜家元  张向涛  刘培  罗明  张琴  姚佳利  王绪诚  梁杰 《地球科学》2021,46(10):3690-3706
珠一坳陷深层古近系两套优质生烃层系内发育的储层具有近源成藏的优势,但其非均质性强、低孔渗的特点制约了油气勘探,研究与此直接相关的“源-汇”系统,对于寻找富烃优储耦合的有利区意义重大.以构造运动和盆山地貌为基础,结合断陷湖盆以半地堑为基本单元的结构特点,划分了盆地级、半地堑级和区带级的三级“源-汇”系统.盆地级分为外源、内源型两类,可用来宏观分析优质烃源岩分布;半地堑级分为陡坡、缓坡和长轴型3类,对于定性评价储层优劣具有较大意义;区带级分为迁移型、转换型、稳定型3类,为有利区目标评价和井点选择提供参考.研究认为迁移型和转换型“源-汇”系统可形成良好的生储盖配置,是最为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应作为古近系重点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906.
碎屑流堆积物颗粒识别和统计是碎屑流灾害的研究重点。文章基于图像处理孔隙(颗粒)及裂隙图像识别与分析系统(PCAS),以贵州纳雍普洒村崩塌-碎屑流为例,结合纳雍崩塌堆积物粒径实测结果,通过阐释识别过程中阈值、孔喉封闭半径、最小孔隙面积的参数意义,研究PCAS软件在碎屑流颗粒识别与统计中的应用,并提出了颗粒识别时这些参数的选取方法。分析结果表明:(1)PCAS能自动准确地识别碎屑流堆积物颗粒与孔隙,相比人工计数更精细,所识别堆积物各区小颗粒比重较大,0~2 m颗粒粒径各区占比都在50%以上;(2)当阈值为170(像素)时能获得精细的二值图像,颗粒与孔隙得到了准确地区分;(3)不同参数取值下获得堆积物颗粒粒径分布结果不同,碎屑流堆积物颗粒识别宜采用较大的孔喉封闭半径和较小孔隙面积,当二者比值为3/30(像素)时能更好地反应颗粒粒径分布情况;(4)PCAS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统计结果显示,各粒径含量变化趋势与人工统计相近,两种统计方法各粒径占比、分布规律基本吻合,说明利用PCAS可以实现对崩塌碎屑流颗粒粒径分布的高效便捷分析。  相似文献   
907.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均为深部勘查常用方法。AMT方法采集频带较宽,但存在“死频带”,在“死频带”范围无法完全得到地质体响应。CSAMT信噪比高,但通常受发射功率的限制,收发距离一般放置不够远,容易过早进入“近区”。本文展示了将两种方法数据拼接组合的一种处理方式:首先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CSAMT和AMT均匀半空间模型进行了正演计算,结果表明,CSAMT远区与AMT数据拼接具有可行性;选择湖南仁里铌钽矿床7号剖面的野外实测数据进行实验,将同测点位置的CSAMT远区数据和AMT同测点同模式数据相“拼接”,合成新AMT数据;最后进行反演,反演结果与钻探结果对应较好,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08.
针对北京市地铁丰益桥南站和丰益桥南站—终点区间施工降水回灌场地周边复杂环境,基于抽水试验、场地回灌试验、周边回灌试验等,从回灌池的深度、回灌井的深度、单井回灌水量、回灌井布置等方面设计了回灌系统.分别采用解析法和数值法检验了回灌系统方案的合理性,最终确定了以84眼小口径井和1眼大口井进行补充的回灌方案能满足施工降水排水需求.经实际运行显示,系统回灌总量7261×104 m3,实现了地铁降水排水100%资源性回灌.  相似文献   
909.
物探方法是寻找地下水的重要勘查手段之一.在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对海南省琼中县榕木村花岗岩区深部赋水断裂破碎带的位置、深度、规模和产状特征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赋水断裂破碎带主要表现为"凹槽"状或"条带"状低阻异常;可以采用激电半衰时(Th)、偏离度(r)以及视电阻率(ρs)等参数进行断裂破碎带含水层位置判别.通过水文地质钻探揭露,含水层位置与物探解译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激电半衰时和偏离度以及视电阻率等参数可以较可靠地确定赋水构造的位置和深度.综合物探勘查方法为水文地质钻井孔位设计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可对在类似地区进行地下水探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0.
《地质与资源》是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地球科学类学术期刊。本刊依托主办单位地质调查研究核心业务、服务领域及科学技术平台,跟踪地球系统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科学技术成果,关注国内外地质与资源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问题、发展趋势,报道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的最新成果,促进科学技术研究、学术交流与成果应用,为科学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