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5篇
  免费   496篇
  国内免费   748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1602篇
海洋学   95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张亚峰 《地质与勘探》2018,54(2):300-314
对出露于南秦岭陕西省凤县境内的花红树坪花岗闪长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获得岩体表面年龄为214.3±2.7Ma(MSWD=2.6),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岩体的SiO_2=61.45%~65.10%,TiO_2=0.52%~0.63%;Al_2O_3=14.97%~15.74%,Mg O=2.33%~3.02%,Mg#=51.31~53.61,高Sr(485×10-6~563×10-6)和Sr/Y(28.2~30.4),低Y(17.0×10-6~19.1×10-6)和Yb(1.46×10-6~1.83×10-6),微弱负Eu异常(δEu=0.83~0.99),具有明显高镁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花红树坪岩体是后碰撞构造环境下加厚下地壳拆沉熔融与先存地幔岩浆交代混染作用下的产物,其可能与凤太矿集区多金属矿成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2.
西沙海槽盆地中央峡谷深水水道规模大,下切深,弯曲度低,表现出强限制性与东西分段性特征。充分利用研究区二维地震资料,对其地震相特征进行识别与分段性研究,识别出中央峡谷水道体系五种典型地震相类型,分别为底部滞留沉积、浊积砂体沉积、块体流沉积、泥质沉积、滑塌沉积。水道内部充填序列与限制性强度区相关性密切。通过地震相图、沉积相图和古地貌恢复图分析,发现西沙海槽中央峡谷整体呈东西向展布,水道西宽东窄,周边地势西高东低。基于分段特征与构造断裂带的吻合性,以西沙次凹处作为拐点将峡谷分为东西两段,其中西段NWW向展布,限制性弱;东段NEE向展布,限制性强。根据展布、形态、充填等诸多方面因素,总结出了13种分段特征,其限制性与分段性主要受到构造活动、地貌形态与物源供应等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3.
基于有孔虫AMS14C年龄年代框架,通过冲绳海槽中南部的OKT12孔沉积物黏土矿物的分析,探讨了16 ka以来冲绳海槽细颗粒沉积物的物源变化及其对源区气候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10 ka时黏土矿物组成发生明显变化,伊利石、绿泥石含量增加,高岭石、蒙皂石含量减少,指示物源由之前的长江和东海陆架源转变为台湾源。受到海平面上升影响,长江河口和冲绳海槽距离增加,夏季风增强,黑潮增强,既搬运台湾来源物质,又阻碍长江物质跨陆架输运,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长江物质减少、台湾物质增加。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和绿泥石/(伊利石+蒙皂石)比值在4 ka以来增加指示全新世晚期台湾源区侵蚀强度发生变化。4 ka前后物源判别显示,OKT12孔沉积物来源由台湾东北部河流变为台湾东南部河流,反映了该时期季风降雨导致源区台湾不同区域的侵蚀差异,可能与ITCZ南移、ENSO活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994.
传统认为辽河群顶部的盖县组广泛分布于辽南地区。本文对岫岩县黄花甸-苏子沟一带的南辽河群盖县组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和变质石英砂岩进行了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其中变质长石石英砂岩中碎屑锆石普遍发育核-边结构,核部具有清晰的振荡环带;变质石英砂岩中碎屑锆石基本无核-边结构,具有清晰或者略模糊的振荡环带。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具有振荡环带锆石微区具有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富集的配分曲线特征,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明显,Th/U和Zr/Hf比值较高,表明其岩浆成因。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岩浆成因锆石微区~(207)Pb/~(206)Pb谐和年龄集中于2506~1748Ma之间,且呈现~2178Ma和~1863Ma两个年龄主峰,表明主要物质来源为同时期花岗质岩石(条痕状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变质石英砂岩岩浆成因锆石微区~(207)Pb/~(206)Pb谐和年龄集中于3546~1950Ma之间,呈现~2149Ma年龄主峰值,表明主要物质来源为条痕状花岗岩,另有少量太古宙基底物质的加入。研究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1.86Ga的年龄峰值与辽河群其它变沉积岩明显不同,表明沉积时代一定晚于~1.86Ga,即形成于辽河群古元古代变质作用之后。综合研究区盖县组变质长石石英砂岩与辽河群其它变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龄的差异,我们建议将盖县组部分变沉积岩从辽河群中解体出来。  相似文献   
995.
马拓  刘良  盖永升  王超  康磊  廖小莹  朴常完  张魁 《岩石学报》2018,34(12):3643-3657
南阿尔金尤努斯萨依地区首次发现一套高压麻粒岩相特征矿物组合的含蓝晶石石榴子石的花岗质片麻岩,其矿物组合为Grt+Ky+Per(+Ksp)+Ru+Q。依据矿物内部一致性热力学数据,基于THERMOCALC 3. 40程序平台,计算出P-T视剖面图,并结合矿物等值线、矿物组合稳定域及三元长石温度计等,确定其早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970~1010℃,P=23. 2~25. 3kbar,达到了榴辉岩相变质条件。同时,根据岩相学观察获得的矿物共生组合与矿物变质显微结构以及P-T视剖面图,可识别出该岩石在早期变质之后还经历了以矿物组合Grt+Ky+Per(+Ksp)+Pl+Ru+Q为代表的麻粒岩相、以及Grt+Ky+Ksp+Pl+Bi+Ru+Ilm+Q为代表的麻粒岩-高角闪岩相和以Ky+Ksp+Pl+Q+Bi+Mu+Ru+Ilm为代表的角闪岩相三期退变质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顺时针型降温降压的退变质P-T演化轨迹,指示出与大陆俯冲-深俯冲相关的高压变质事件和俯冲碰撞后的折返事件。利用LA-ICP-MS进行的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该高压岩石峰期变质年龄497. 8±2. 7Ma,与南阿尔金地区已发现的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峰期变质时代完全一致,表明它们应属同一变质岩带;其原岩形成时代为900. 2±4. 1Ma,与南阿尔金已报道的正变质的高压-超高压岩石原岩的形成时代基本一致,指示它们可能具有相同的原岩属性。这套花岗质高压麻粒岩的确定为进一步约束南阿尔金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的时空分布规律提供了新的限定。  相似文献   
996.
陈红杰  吴才来  雷敏  郭文峰  张昕  郑坤  高栋  吴迪 《地球科学》2018,43(4):1278-1292
南阿尔金陆块是阿尔金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新元古代花岗岩出露于南阿尔金亚干布阳-帕夏拉依裆-科克萨依一带.这些花岗岩记录了与Rodinia超大陆汇聚有关的动力学信息,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对阿尔金造山带演化历史的认识和理解.选取了科克萨依花岗岩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科克萨依二长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白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947~945 Ma.(2)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具有高SiO2(71.54%~74.69%)、高Na2O+K2O(6.33%~7.40%),低CaO(1.59%~2.00%),低MgO(0.43%~0.61%)和TiO2(0.25%~0.37%)的特征,相对富钾,K2O/Na2O比值为1.02~1.71,A/CNK在1.10~1.14之间,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过铝质花岗岩.富集Rb、Th、K、La等元素,亏损Nb、Ta、P、Ti等元素;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3)锆石εHf(t)为-4.09~+3.87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6~2.0 Ga.这些特征表明科克萨依二长花岗岩是古老地壳富长石贫黏土的(变)杂砂岩部分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岩.结合相邻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同位素特征及阿尔金区域构造资料,认为科克萨依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时期,是碰撞造山环境下的产物,是Rodinia超大陆汇聚碰撞过程的响应.   相似文献   
997.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南部新特提斯洋的打开和俯冲时间,目前还未得到统一的认识.南拉萨地块上广泛发育早中生代花岗质岩石,为探讨亚洲-印度大陆碰撞前的新特提斯洋俯冲过程提供了天然样品.对仁钦则地区一套花岗闪长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这套花岗闪长岩主要形成于180 Ma左右,为早侏罗世岩浆活动产物.仁钦则花岗闪长岩具有相对较高的SiO2含量(62.77%~64.18%)、较低的K2O/Na2O(0.29~0.60)和A/CNK值(0.90~0.98),表明其属于Ⅰ型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明显富集Ba、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花岗闪长岩具有较高的CaO含量、较低的全碱和Al2O3含量,与含水的变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成分一致.锆石Ti和全岩Zr饱和温度计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可能形成于下地壳源区.仁钦则花岗闪长岩具有较低的(87Sr/86Sr)i(0.703 671~0.703 794)、较高的εNd(t)(5.41~5.66)和锆石εHf(t)值(12.6~14.8),进一步表明其很可能为新生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产物.综合分析认为,仁钦则花岗闪长岩主要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背景之下,新特提斯洋的打开时间至少在晚三叠世之前.   相似文献   
998.
南捞是近年来滇东南老君山西北部地区新发现的矽卡岩铜钨矿床,由田房、布忙和高井槽等矿段组成,已探明铜钨资源储量均达到中型。为了查明其矿床成因,开展了矿床地质和S-Pb同位素等研究。结果表明,田房矿段中硫化物以似层状毒砂、脉状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硫化物为主,其中,黄铜矿δ~(34)S_(CDT)值在4.05‰~11.02‰之间,呈塔式分布,暗示矿石S以岩浆或深部热液为主,并可能受地壳混染。不同金属矿物Pb同位素差异显著,具多来源特征。田房、布忙矿段中各矿石单矿物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白钨矿,18.412~18.761、15.600~15.789、38.504~39.094;黄铜矿,18.301~18.345、15.652~15.696、38.488~38.564;黄铁矿,17.871~18.972、15.415~16.037、38.008~39.769;毒砂,17.917~18.093、15.524~15.650、38.004~38.283。对比研究表明,矿石与寒武系片岩和大理岩具有不同的Pb同位素组成,与加里东期南捞片麻岩或燕山期老君山花岗岩有相似分布范围。结合年代学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南捞Cu-W矿床的矿石Pb及其成矿金属物质可能起源于加里东期岩浆作用,其成矿作用与加里东期花岗岩作用更为密切,南捞片麻岩与寒武系的内外接触带附近,尤其是高温矿物组合部位可能是矿化的有利部位,该类矿化在该区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99.
南沙海槽东南缘深水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冰  朱本铎  万玲  张伙带  吕文超 《地质论评》2015,61(5):1061-1067
位于我国南海南部南沙海槽东南缘深水逆冲推覆构造系统记录着古南海俯冲与消亡及南海扩张的演化史,为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系统。本文综合阐述了深水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形成时代和形成过程,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其动力学机制,建立构造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几何学特征差异该构造系统在平面上可划分为南段和北段,垂向上分为上部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和下部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受控于动力学机制,北段褶皱构造变形强度明显大于南段,体现在相邻逆冲褶皱排列间距明显小于南段。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下部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变形机制为晚白垩世—早中新世古南海俯冲消亡于婆罗洲之下的地壳缩短作用,而上部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变形机制为中中新世以来三角洲推进的重力滑脱作用与苏禄海盆扩张的地壳缩短作用的叠加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三段是四川盆地东部建南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在分析了影响该区飞仙关组三段裂缝发育程度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分形法和构造面曲率法预测了区内与断层和褶皱相关的裂缝的发育情况。根据区内28口井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应用综合评判法对建南地区储层裂缝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构造裂缝发育程度与研究区内的油气聚集成藏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经实践检验评价结果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