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184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221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基于突变理论的地下工程洞室围岩失稳判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付成华  陈胜宏 《岩土力学》2008,29(1):167-172
地下工程围岩体系是高度非线性的复杂大系统,其稳定判据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突变理论注重研究系统状态发生突变时外界的控制条件,主要阐述非线性系统如何从连续渐变状态走向系统性质的突变。应用突变理论对围岩体失稳的突变过程进行探索,旨在从理论上弄清其突变条件。能量突变判据和熵突变判据从物理学的观点考虑了围岩系统失稳的可能性,位移模突变判据、洞周屈服区面积突变判据和广义黏塑性剪应变突变判据则主要是根据数值计算中直观判别条件(关键点位移、洞周屈服区面积和广义黏塑性剪应变)考虑围岩失稳的可能性。将以上5种判据应用于某地下洞室断面,对围岩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根据系统突变条件从不同的方面判别其发生失稳的可能性,可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62.
简要综述了国内外裂隙岩体单裂隙、水力耦合、非饱和及考虑填充物情况下的渗流特性物模试验研究成果,并做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分析表明:物模试验在研究裂隙岩体渗流特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进行更多的模拟实际岩体裂隙的试验;反映剪应力或三维应力影响的物模试验是一个需要加强的方向;真正意义上的非饱和渗流试验还很少;填充裂隙渗流的研究更具实际意义,也待于加强。分析结果为今后的裂隙岩体渗流特性物模试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向  相似文献   
763.
兰四清  王玉林  谢康和 《岩土力学》2009,30(12):3871-3875
在软土地基中设置成层的环状排水砂层,使饱和土中孔隙水沿径向具有两个相反方向的排水通道,超静孔压可以朝环状土层的两圆侧壁消散,通过径向排水通道的增加及排水路径的缩短,可以加快软土固结。基于这种思路,建立了相应的饱和软土固结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并通过实例对超静孔压分布和发展规律以及软土固结性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64.
本文从地震道的奇异属性出发,利用连续小波变换求取地震道的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曲线,并沿此曲线提取地震道的小波变换系数,称之为小波变换模极大值连线振幅.此属性不仅可以代表信号本身,而且可以最大程度的区别于相邻道,并且具有地震道多尺度的特征,即兼具时频域的特征.由此结合自组织神经网络,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相分析方法.通过模型合成地震记录实验分析,证明此方法是可行的,且对地质层位的解释误差具有一定的容许度.最后,将此方法应用于了实际资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65.
断层错动对隧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通过潜在地震地区时.存在活动断层的错动形成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威胁.基于断裂儿何学和震源的运动学特征,以广州地区活动断裂为研究背景,通过在断层左右盘施加一定的速度荷载,模拟了断层错动达到0.28 m时对隧道的影响.得出隧道结构在断层错动影响下的位移和应力的变化规律.分别建立隧道结构距离断层50 m、100 m、150 m三个模型,比较了三种情况下的位移和应力状况.归纳出隧道与断层之间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766.
白莹莹  管兆勇  张焱 《地球物理学报》2009,52(11):2689-2697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南半球夏季(12~2月)纬向平均环流的垂直结构异常及其与南极涛动(AAO)和ENSO的联系.结果表明,南半球夏季纬向平均[u]的异常分布的主要模态(EOF1)显示出极区、50°S~70°S、以及50°S以北的区间内“三极”型振荡.EOF1 既反映了AAO的特征又与ENSO有着显著的关系.由于AAO指数与Nino3区指数之间存在着统计相关,为进一步弄清AAO和ENSO在南半球纬向平均气流变动的相关分量及其结构,利用Nino3区指数使用一元回归方法滤除ENSO影响,再对剩下的部分作EOF分解,得到了独立于ENSO的纬向平均[u]的第一模态AEOF1.相关分析表明AEOF1为与AAO相对应的纬向平均[u]异常的分布.用南半球纬向平均[u]去掉其与AAO相联系的模态AEOF1,进行EOF分解得到的第一模SEOF1,其与Nino3 区指数的相关高达0.9.由此给出了纬向平均气流的变动与ENSO无关的模态和与ENSO有关的模态.时间变化分析表明,近30年中,除了年代际变化和3~7年的年际变化外,纬向平均的纬向基本气流尚有极地西风减弱、副极地西风加强、副热带西风减弱、热带东风加强的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767.
小波变换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析测井曲线一维小波变换用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的方法效果,从小波系数模极值点、过零点与信号突变点数学模型出发,分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对测井曲线分层的要求,探讨测井小波变换最大分级和最佳小波选择,以一取心率高探井为例,用两种小波函数对四种测井曲线进行一维小波变换和高分辨率地层界面解译,进而在某油区用小波分析开展高精度地层对比.研究表明,选择恰当窗宽小波决定测井曲线小波分层精度、测井数据sym6 小波分解的小层界面划分效果要稍好于db4小波、常规测井曲线正则性小波分解可以很好地满足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要求.  相似文献   
768.
刘明贵  张波 《岩土力学》2006,27(10):1759-1762
动参数法包括频率法和频率-初速法已应用于检测各种地基和桩基的承载力。在用频率法检测地基承载力大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动参数法。首先,采用不同的压模面积,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地基抗压刚度系数Cz和压模面积A的立方根的乘积值的大小,再计算了承压板面积为20 m2时的地基抗压刚度系数,最后通过相关规范得到地基承载力的大小。并与静力法测试结果相比较,发现其结果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769.
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年代际变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道溢  王绍武 《气象学报》2000,58(3):297-308
利用近百年全球海平面气压图和再分析海平面气压等资料,建立了自1871年以来1,4,7和10月份的南极涛动指数(AOI)序列。近百年来1月AOI有明显增强的趋势,7月AOI则有明显减弱的趋势。最近40多年来,1,4和10月AOI都有较强的上升趋势。4个月份的AOI都有20~30a左右的准周期波动,表现出显著的年代际尺度的变化。用1,4,7和10月的平均可以近似反映年平均南极涛动指数的变化。在年代际尺度上,年平均指数在1894~1901年、1910~1935年左右是强的负指数时期。1880~1893年、1936~1945年左右是较强的正指数时期,1980年代以来,强的正指数已经持续了近20a,且1990年代以来还有加强的趋势。模拟结果的功率谱显示气候系统内部产生的低频变化主要体现在年际尺度变率上,年代际尺度变率的谱值则远远低于观测结果,但不排除在个别情况下,通过Hasselmann机制产生AOI年代际变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70.
北半球的许多天气现象与南半球的大气环流有关[1],尤其是南半球的气旋发展及其路径的变化[2-6],真实地反映了南半球大气环流的特征.对南半球气旋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对南半球的大气环流研究有重要意义,对热带地区乃至北半球的气候研究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拟在分析南半球气旋发生频数特性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其与赤道太平洋水温和南方涛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