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17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利用由中尺度MM5模式修改后的一个方便实用的多尺度大气扩散模式模拟的逐日大气污染物扩散数据,对广州市南沙区一个拟建项目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估.该模式将排放源设在南沙万顷沙,排气口高40m,代表有组织排放高度,覆盖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通过对SO2扩散月平均模拟结果的分析,结果表明:1 ~12月,模拟所得的南沙石化项目释放...  相似文献   
92.
广州南沙区一次暖区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和FY -2C卫星红外亮温(tBB)资料,对2009年6月8~9日南沙区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浅析.结果表明:本次暖区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对流性质,降水强度大、时效性短,大部分降水集中出现在5h内.暴雨过程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直接相关,是由中B尺度对流系统(MBcss)直接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93.
南海西南次海盆与南沙地块的OBS探测和地壳结构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跨越南海西南次海盆南部陆缘和南沙地块中部的OBS973-1测线是南海南部首次采集的海底地震仪(OBS)广角反射与折射深地震测线,本文通过震相分析和走时正演拟合,获得了沿测线的二维纵波速度结构模型.模拟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速度2.5~4.5 km/s,厚度1000~3000m,局部基底面起伏较大.结晶基底的速度从顶部的4....  相似文献   
94.
为了研究南沙海槽前陆盆地深部岩石圈的热力学性质,在前人所做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各种岩石热力学流变参数,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了现今构造逆冲之后和中中新世一全新世逆冲过程活跃时两种状态下的深部岩石圈二维温度场和流变结构.模拟计算表明,南沙海槽前陆盆地地幔热流贡献达60%~70%,大地热流受深部地幔控制...  相似文献   
95.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28(12):63-64
中国海监广东省总队南沙大队于2007年3月27日经广州市编委批准成立,同年7月27日,中国海监南沙大队正式挂牌。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协助、支持下,经中共南沙区直属机关党委批准,大队党支部于2009年5月成立,目前共有党员15人。建队以来,南沙海监大队一直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列入了大队工作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96.
南沙海槽东南缘深水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冰  朱本铎  万玲  张伙带  吕文超 《地质论评》2015,61(5):1061-1067
位于我国南海南部南沙海槽东南缘深水逆冲推覆构造系统记录着古南海俯冲与消亡及南海扩张的演化史,为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系统。本文综合阐述了深水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形成时代和形成过程,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其动力学机制,建立构造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几何学特征差异该构造系统在平面上可划分为南段和北段,垂向上分为上部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和下部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受控于动力学机制,北段褶皱构造变形强度明显大于南段,体现在相邻逆冲褶皱排列间距明显小于南段。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下部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变形机制为晚白垩世—早中新世古南海俯冲消亡于婆罗洲之下的地壳缩短作用,而上部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变形机制为中中新世以来三角洲推进的重力滑脱作用与苏禄海盆扩张的地壳缩短作用的叠加结果。  相似文献   
97.
何栋彬  马玉祥  董国海 《海洋学报》2022,44(10):163-172
A three-dimensional non-hydrostatic model based on volumed-averaged,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VARANS) equations in sigma coordinate,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propagation process of irregular wave over a typical fringing coral reef profile, with emphasis on the changes of wave height and wave setup on the reef flat. Compared with the laboratory measured data of several groups of wave and water level parameters, the model is shown to be capable of simulating well the wave transformation over the reef profile with and without porous media. Across all cases, the porous cases decrease the wave height by 12% around the breaking point, and by 28% on the reef flat than the smooth cases. As for the mean water lev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etdown decreases by 43% on average for the porous cases than the smooth cases, while the wave setup on the reef flat for corresponding porous and smooth simulations is found to agree with an average difference of only 6%. In addition, the variation of porosity in the range 0.47?0.87 auses little effect on the wave setup.  相似文献   
98.
点礁是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的礁体,是一种重要的珊瑚暗礁地貌类型,南海南沙群岛北部海区的一系列环礁发育有众多的珊瑚点礁。目前,对点礁地貌的形态特征、发育过程和机制的研究相对匮乏,南海地区的珊瑚点礁地貌定量研究尚为空白。以南沙群岛北部郑和环礁西南端的小南薰礁发育的点礁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波束水深实测数据结合Google Earth WorldView-2遥感影像,对所识别的123个点礁的顶底水深、高度、顶底直径等形态参数进行量测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其底部最大水深为35.05 m,顶部最小水深为7.89 m,平均高度2.62 m。其中,88个点礁(占71.5%)分布于水深25~35 m(深水点礁),27个(占17.9%)分布于水深10~18 m(浅水点礁)。点礁顶部和底部直径的平均值分别为8.49和19.13 m,形状因子和顶底关系因子的平均值分别为0.15和0.42,其剖面形态呈峰丘型(21.1%)和礁坪型(占78.9%),且多呈孤立型分布,亦见少数以群落型分布。浅水点礁以礁坪型为主,其顶部和底部直径较大,而形状因子较小,反映了波浪动力的控制作用;峰丘型仅见于深水点礁,其形状因子较大(>...  相似文献   
99.
南海地区岛礁的争端博弈影响国家安全和地区发展,基于改进的鹰鸽模型,综合地理因素和国家的对抗偏好对南沙群岛岛礁争端的博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南沙群岛北部海域岛礁的平均地理价值和竞争激烈程度较高,中国、越南和菲律宾在此区域均有控制岛礁且国家之间地缘位势的非对称性接近,未来可能成为权益争端的热点区域;②中国和声索国选择合作的概率受岛礁地理价值、国家在岛礁的地缘位势、冲突成本以及对抗偏好共同影响,地理价值、对抗偏好与选择合作的概率呈负相关;冲突成本与选择合作的概率呈正相关;国家在岛礁的地缘位势接近时,选择合作的概率最小;随着地缘位势差距增大,非对称性增强,选择合作的概率上升;③在南沙岛礁争端中,中国与马来西亚合作概率较大,与越南合作不稳定,与菲律宾合作概率最小。  相似文献   
100.
利用南沙气象探测基地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对南沙的高温日进行了统计,并对2012年7-8月的高温天气过程做了分析,结果发现:南沙高温日数和持续高温出现最多的是2009年,持续高温以2d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为3d;南沙高温主要在6-9月出现,集中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下旬,高温日出现最多的是8月;高温一般出现在15:00前后.2012年高温出现时副高一般断裂成块状或者脊线比较偏北,受热带气旋的影响较大;所有的高温日都受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影响;当热带气旋位于南沙区偏东时,出现高温持续的时间较长,而且过程最高气温也较高.高温日当天08:00气温高、云量偏少、地面风速低、以西到西北风为主,湿度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