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67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61.
通过研究南沙群岛西南海区44个站表层碳酸盐沉积特征,综合分析了沉积物类型、碳酸盐的生物组成、矿物成分、地球化学等,根据碳酸盐沉积的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及相应的沉积环境,应用主成分分析统计对比,提出该海区碳酸盐沉积的六个沉积相及其特征:大陆坡半深海-深海相,南部中、外大陆架浅海相,西部中、外大陆架浅海相,南部内大陆架浅海相,礁体相,礁体过渡相。  相似文献   
162.
南沙群岛永暑礁小潟湖岩心有孔虫动物群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永暑礁小潟湖"南永3"井高分辨率的岩心材料,结合其高精度TIMS U系测年,系统研究了1 682 a B.P.以来环礁潟湖沉积柱样的有孔虫分类?类型与属种的组成,揭示了其垂直变化?有孔虫共48属62种,都是全新世-现代种,其中底栖有孔虫55种?其组成表征了印度洋-太平洋有孔虫区系和热带珊瑚礁相环境?即使由温凉水种浮游有孔虫偏多的时段所反映的表层水温也相对偏低,推测其变化幅度很小?底栖有孔虫茸刺距轮虫δ18O含量的变化曲线呈4峰4谷交替,反映了永暑礁海区近1 682 a以来的气候有4个凉期和4个暖期,同2 000a以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一致?有孔虫种类的垂向变化也反映了海平面有些小变动?  相似文献   
163.
南沙群岛海域营养盐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林洪瑛  韩舞鹰 《海洋科学》2001,25(10):12-14
海洋中的营养盐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营养盐、光照和温度是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海水中不同的营养组成和浓度比,不但会影响生物生产力,同时会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产生调节作用,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因此,作为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生产过程的关键过程,海洋中的营养盐状况和循环研究,越来越得到生态学家的重视。诸多的研究表明,海洋中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一般为N或P ,在中国沿海则主要是P的限制[1]。南沙群岛海域位于南海的南部,作为典型的热带海区,其营养盐状况与我国的温带地区是不同的。作…  相似文献   
164.
一系列的钻探和拖网取样都表明南沙群岛海区东、南部存在中生代海相沉积.新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测线经过南沙群岛海区北部,调查采用了长排列、高分辩率技术.所获地震剖面显示在披覆沉积和裂谷式充填沉积之下,还存在大套具有密集反射、倾斜形变和高角度断裂的下构造层.结合南海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及钻探和拖网取样结果对比,将上覆构造层划为裂谷期及裂谷后期沉积,下构造层划为中生代沉积.残留的厚层海相中生界呈北东―西南向条带状相间分布,反映新生代拉张具有明显的块断特点.根据中生界的地层和变形特点,进一步推断南沙群岛海区北部位于中生代东亚陆缘弧前盆地的近弧一侧.  相似文献   
165.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沙、南沙海域珊瑚生长的潜在威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近50年来西沙、南沙海域SST及全球温度资料,分析西沙、南沙海域SST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与全球温度变化的关系,结果得出,西沙、南沙海域年均SST的增温率分别为(0.02±0.004)℃/a(1961-2007年)和(0.016±0.002)℃/a(1950-2007年),均高于全球温度的增温率[(0.012±0.001)℃/a,1950-2007年];西沙最热月6月份SST增温率高达(0.026±0.004)℃/a(1961-2007年),南沙最热月5月份SST增温率也达(0.011±0.003)℃/a(1950-2007年);并且西沙、南沙海域SST与全球温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意味着它们之间复杂的关系.预计到2030年西沙6月份SST将达30.6~1.3℃,南沙5月份SST将达30.3~30.8℃;到2050年西沙6月份SST将达31.0~32.3℃,南沙5月份SST将达30.6~31.4℃.依据珊瑚白化的温度上限(31℃),推测2030后,西沙、南沙海域将很有可能频繁地发生珊瑚白化现象,这对珊瑚生长极为不利.虽然珊瑚可能会调整自身以适应全球变暖,但采取一定的人为干预措施加以保护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6.
南沙超壳层块边界断裂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海龄 《热带海洋》1999,18(4):8-16
南沙超壳层块被性质不同的超壳断裂所围限,北张南压,东西剪切,共同以南沙软流圈顶面为拆离面而系统运动,其新生代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K2-E^12北界伸展,古南海向南俯冲,西布增生楔形成;E^22-E^13西南海盆扩张,西布增生楔碰撞造山;E^23-N^11中央海盆扩张,米里增生楔形成,北巴拉望南缘“A型”俯冲,N^21-现在,南部边界大规模逆冲推覆造山,南海扩张停止。  相似文献   
167.
南沙超壳层块边界断裂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沙超壳层块被性质不同的超壳断裂所围限,北张南压,东西剪切,共同以南沙软流圈顶面为拆离面而系统运动。其新生代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K2—E12,北界伸展,古南海向南俯冲,西布增生楔形成;E22—E13,西南海盆扩张,西布增生楔碰撞造山;E23—N11,中央海盆扩张,米里增生楔形成,北巴拉望南缘“A型”俯冲;N21—现在,南部边界大规模逆冲推覆造山,南海扩张停止  相似文献   
168.
作者综述了南沙海域内波及细结构研究现状。首先介绍研究中所用的国际或国内首次使用的一些研究方法,它们包括最基础的CTD资料质量控制的方法,浮力频率计算方法、频散关系和波函数计算方法,细结构概率分布假设检验方法,内波检测方法,内潮计算的谱差分方法等。而后总结所得的研究成果(其中一部分是首次发表的),它们包括南沙海区浮力频率的分类及其随地域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内波频散关系和波函数;细结构特性及其与内波的关系;细结构的非高斯概率分布特性;垂向波数谱特性及其随季节、地域及水层的变化;频率特性;Cox 数及其概率分布;内潮特性等。最后对今后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9.
在广阔的南海上,分布着许多由珊瑚礁构成的岛屿、抄洲、暗抄、暗礁和浅滩等,南海诸岛就是这些岛、礁、沙、滩的总称。根据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公布的。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南海诸岛共包括267个岛、礁、抄、滩等(为了简便,下将统称为“岛礁”)。根据南海诸岛分布的位置,这些岛礁共分为四大群岛,即东抄群岛、西抄群岛、中抄群岛和南抄群岛。南沙群岛是四大群岛中岛礁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一个群岛,其中已命名的岛礁共有185个。  相似文献   
170.
南沙争端的起源与发展错综复杂,以文字材料表现不直观,难以快速、全面地理解争端的历史进程。研究引入可视化表达技术,通过从文字材料中收集争端事件,利用统计图表、社会网络和GIS技术对南沙群岛历史事件演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3种可视化表达方法有效地表达了历史事件时空演化过程,反映南沙争端演化的4个阶段(殖民期、和平期、侵占期和稳定期),突出各国重点关注的岛礁类型,发现越南历史事件覆盖的岛礁面广,菲律宾引发的争端事件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