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30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通过对晋南地区中梁铁厂全新世黄土剖面常量元素含量分析和粒度、磁化率及光释光年代测定,探讨全新世以来该剖面的化学风化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剖面沉积物的Al2O3、TFe2O3、K2O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三者含量在古土壤层中较高,代表气候暖湿;剖面常量元素含量与UCC对比具有富Ca而贫Na、K的特征;剖面总体处于低等化学风化强度,介于陕西扶风和宁夏彭阳的剖面之间,其中古土壤层处于中等风化强度,Ca、Na大量淋失。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区全新世以来气候经历了"气候回暖→温暖湿润→气候转凉→持续干凉"的转化过程。1.2-2.5 ka BP期间区域地表流水作用较强,导致了Ca的相对淋失。  相似文献   
152.
采用Cornell方法研究了初始重为(2.0±0.1)g的重口裂腹鱼幼鱼日粮中常量营养物质的适宜需求量。日粮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梯度变化范围分别为33%—51%、3%—18%和24%—33%,试验周期为60d。试验结果表明,除日粮蛋白质33%组鱼成活率明显下降外(P<0.05),其它试验日粮中3种常量营养物质含量对重口裂腹鱼幼鱼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日粮蛋白质水平≤45%时,其特定生长率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上升而明显增加;当日粮蛋白质水平在33%—36%时,重口裂腹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除12%日粮脂肪组试验鱼外,9%日粮脂肪组试验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性高于其它脂肪水平日粮组(P<0.05),但当日粮中脂肪含量≥15%后,重口裂腹鱼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日粮中不同的碳水化合物水平对重口裂腹鱼特定生长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当日粮中碳水化合物为33%时,鱼体糖原含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表明,重口裂腹鱼幼鱼日粮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3种常量营养物质的适宜需求量分别为45%、9%和≤30%。日粮总能为19.0MJ/kg,蛋白质能量比(P/E)为23mg/J。  相似文献   
153.
汉江上游庹家湾剖面化学风化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庹家湾黄土剖面元素的分析,揭示汉江上游地区黄土中常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用X-Ray荧光光谱仪、MS-2型磁化率仪分别测量了庹家湾剖面元素含量及磁化率值,实验结果显示:庹家湾剖面的风成黄土化学成分以SiO2、Al2O3和Fe2O3为主,三者含量分别为355.83 g/kg、79.62 g/kg、62.64 g/kg;以Ti为参比,Na、Ca、Mg、Si、K表现为迁移淋失,Fe、Al元素相对富集,元素的活动性及其迁移序列为Na > Ca > Mg > Si > K > Al > Fe;Fe和Al元素含量曲线及CIA曲线在228~260 cm(L1~S1)和294~370 cm(L1~S2)深度处出现明显的峰值,并与磁化率曲线呈现出高度一致性,指示该层化学风化程度明显高于典型黄土,接近于古土壤(S0),OSL年龄在27.5~21.5 ka B.P.之间。庹家湾剖面常量元素在剖面的变化,表明在汉江上游地区晚更新世末期的气候并非是持续干燥寒冷,而是存在一定的气候波动,在27.5~21.5 ka B.P.期间风化成壤作用较为明显,气候相对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154.
The effect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data assimilation in two 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s were examined for the Yellow Sea(YS). The SST data from the Operation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ea Ice Analysis(OSTIA) were assimilated. The National Marine Environmental Forecasting Center(NMEFC) modeling system uses the ensemble optimal interpolation method for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and the Kunsan National University(KNU) modeling system uses the ensemble Kalman filter. Without data assimilation, the NMEFC modeling system was better in simulating the subsurface temperature while the KNU modeling system was better in simulating SST. The disparity between both modeling systems might be related to differences in calculating the surface heat flux, horizontal grid spacing, and atmospheric forcing data. The data assimilation reduced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of the SST from 1.78°C(1.46°C) to 1.30°C(1.21°C) for the NMEFC(KNU) modeling system when the simulated temperature was compared to Optimum Interpola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OISST) SST dataset. A comparison with the buoy SST data indicated a 41%(31%) decrease in the SST error for the NMEFC(KNU) modeling system by the data assimilation. In both data assimilative systems, the RMSE of the temperature was less than 1.5°C in the upper 20 m and approximately 3.1°C in the lower layer in October. In contrast, it was less than 1.0°C throughout the water column in February.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assimilations of the observed temperature profiles are necessary in order to correct the lower layer temperature during the stratified season and an ocean modeling system with small grid spacing and optimal data assimilation method is preferable to ensure accurate predictions of the coastal ocean in the YS.  相似文献   
155.
北京平原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总结了北京平原永定河、潮白河流域钻孔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分布特征,两流域沉积物稀土元素总量∑REE、轻重稀土比(LREE/HREE)及轻(La/Sm)N、重(Gd/Yb)N稀土分馏特征差异较为显著。粒度对沉积物稀土分布(总量、轻重稀土比及分馏特征)有一定影响;各流域沉积物均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弱Eu负异常的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细颗粒沉积物稀土分馏特征(La/Yb)N有较好的物源示踪意义。根据沉积物(La/Yb)N值对永定河、潮白河交互沉积区不同深度沉积物进行了物源示踪,不同深度上沉积物来源不同。此外,同一流域上、中、下游沉积物稀土分馏特征不同。常量元素Al2O3/Fe2O3与稀土元素(La/Yb)N划分结果相符,但精度低于稀土元素物源分析。  相似文献   
156.
ICP-AES法测定岩石、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22种元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盐酸、硝酸、氢氟酸和高氯酸溶解,ICP-AES法测定岩石、土壤及水系沉积物中22种 常量、次量和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的溶矿方法和条件:选择了最佳的分析谱线、观测 高度、背景扣除位置等条件。方法具有检出限低、精密度高及准确度好等特点,符合多目标区域地 球化学样品测试的要求,经国家一级岩石、土壤及水系沉积物标准物质分析验证,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7.
塔里木盆地烃源岩显微组分的元素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扫描电镜、能谱仪测定了塔里木盆地烃源岩中几种显微组分及干酪根的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显微组分的原始母质及其形成环境对显微组分的元素富集规律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8.
通过对庙岛群岛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常量、稀土元素的系统研究,探讨了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控制因素及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庙岛群岛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以SiO2和A12O3为主,SiO2含量随着沉积物粒径变粗逐渐增大,Al2O3含量随着沉积物粒径变细逐渐增大。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REE)呈现轻稀土元素(Light Rare Earth Element,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eavy Rare Earth Element,HREE)平坦以及中等程度的Eu负异常等特征,轻重稀土分异明显,稀土元素球粒陨石配分曲线与黄河沉积物类似。通过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发现研究区沉积物的元素含量主要取决于陆源碎屑,海洋生物沉积和化学作用对沉积物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元素含量基本服从粒度控制规律。物源判别结果显示,庙岛群岛西部海域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物质和辽河物质,并且从南到北辽河物质的混合比例逐渐升高,黄河物质的混合比例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9.
通过对南黄海295个站位沉积物样品的常量元素含量分析,研究了南黄海沉积物常量元素组成的R-型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及与物质来源的关系。南黄海沉积物常量元素Al2O3、MgO、K2O、Fe2O3分布基本相似;SiO2分布与Al2O3、MgO、K2O、Fe2O3分布相反;中、西部CaO、CaCO3分布与黄河、长江物源有明显关系;Na2O分布与黄河物质供给有关;TiO2分布反映了长江物质的运移方向。现代黄河物质及老黄河物质主要沉积于南黄海的西部、中部和东南部;海区东部物质反映来自朝鲜半岛物质的对南黄海东部的作用。长江物质主要局限于南黄海的西南和南部区域沉积;TiO2和Ti/Al分布反映了长江物质可能对南黄海中部区域也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60.
通过主要常量元素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了该区金矿的地球化学演化规律,论证了成矿物质主要直接来源于上地慢分异,从而较圆满地解释了成矿物质既来源于深部,但又与地壳(地层)物质有密切关联的独特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