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3篇
  免费   500篇
  国内免费   453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671篇
地球物理   853篇
地质学   340篇
海洋学   421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991.
关断电流的存在直接影响仪器的探测能力和数据资料的解释.为了分析和校正这种影响,文中给出了关断时间的计算方法,根据多匝回线源产生的瞬变场理论解析式,计算了线性和半正弦关断电流影响下瞬变场表达式,计算半正弦关断电流产生的瞬变场时将正弦函数进行泰勒展开;分析了关断时间在2μs~100 μs之间两种关断模式产生的瞬变响应.结果显示;同一关断时间下线性关断电流和半正弦关断电流对瞬变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早期",并且随观测时间的增加影响逐渐减弱.同时,关断时间越长,关断效应对瞬变场的影响越向瞬变"晚期"延伸;半正弦关断电流对瞬变场的影响大于线性关断电流.当关断时间为100 μs时,关断电流产生的瞬变场曲线约在0.5 ms之后与理论曲线重合.研究结果为数据处理和仪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值计算表明,潮汐形变和潮汐震荡是海流循环和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气候潮汐循环说和"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2005~2008年全球气温因为强潮汐和地震海啸而降低.西方科学家也承认了这一客观事实: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2008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气候潮汐循环说和海震调温说,阐明了冷气候、强潮汐和强震相互对应的物理机制,对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的气候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中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印尼发生地震海啸的合理结果.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全球性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地球自转、最强潮汐和特大地震都有准四年周期.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8年左右.  相似文献   
993.
张启龙 《海洋科学》1998,22(6):40-44
利用1991-1998年间的观测资料,对近期西太平洋暖池的某些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分析。结果表明,暖池某些特征的变化非常明显,而且ENSO有极好的呼应。  相似文献   
994.
台风频数与厄尔尼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克式 《海洋通报》1998,17(3):15-23
依据1949-1994年台风和厄尔尼诺资料,统计分析了研究海区台风概况和厄尔尼诺、反厄尔尼诺以及正常年台风活动情况。探讨厄尔尼诺,反厄尔尼诺年与台风出现次数。  相似文献   
995.
199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和厄尔尼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淑瑞 《海洋预报》1998,15(1):73-82
本文通过对199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分析,得出了该年西北太平洋上热带风暴、台风具有上半年生成个数偏多,登陆我国沿海个数较常年明显偏少且登陆初台偏晚、终台偏早、登陆时段集中以及生成地理位置偏东偏南,北上、北上转向、转向路径偏多等特征。并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以下同)特征量的演变进行了分析,6~10月份各月副高特征进行了描述。本文还对赤道太平洋海温场、低纬度风场等的演变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的厄尔尼诺过程已达鼎盛期,随着风场的转变,异常减弱的瓦克环流开始增强,赤道太平洋海温将缓慢回落  相似文献   
996.
浅海声传播和混响的选频衰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强负跃层浅海的爆炸声实验中,发现当声源和接收器都位于跃层之上时,平均混响强度和某一航向的声传播损失在频率1000-2000Hz之间出现强烈的异常衰减现象,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发射和接收均无指向性的平均混响强度的异常衰减与该航向声传播损失的异常衰减具有中心频率相同、带宽一致、附加衰减值相近的窄带共振或选频衰减特权.显然,这一异常衰减现象无法用各向异性的机理(内波、海面或海底的有规律起伏等)来解释.根据本文实验所得的传播损失和混响强度的深度结构以及一些间接的证据,我们认为这一选频附加衰减是由分散活动干跃居上部的有鳔鱼(极可能是鱼)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997.
利用1981 ̄1985年4个冬季的ECMWF逐日网格点资料(其中包括一个ENSO年),采用了最大熵谱计算、方差百分比计算和Butter Werth带通滤波等方法,分析了北半球冬季绕全球副热带西风急流和有关环流30 ̄60d低频振荡的分布特征及其年际差异。结果表明:三支副热带西风急流核心具有很强的季内稳定性;30 ̄60d振荡的显著区正常年主要分布在急流出口区南、北侧,ENSO年主要出现在急流入口区和出  相似文献   
998.
王咏梅  王运生 《山西气象》1999,(3):14-15,17
本文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和运城48 年长度的气象要素资料, 得出运城气候异常年份均出现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且厄尔尼诺开始年和结束年所对应的气候异常相反。  相似文献   
999.
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与宜昌市盛夏洪涝的关系以及在厄尔尼诺气候异常背景下,洪涝年春季冷空气强度、台风次数、副热带高压异常变化等天气气候特征,其结果可为宜昌市进一步加强洪涝灾害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1998年大气环流异常及其对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57,自引:8,他引:49  
李维京 《气象》1999,25(4):20-25
1998年受ENSO事件和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多等因素的影响,北半球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强大,夏季副高脊线位置偏南;冬、夏季风均较弱;赤道辐合带偏弱,在西太平洋生成和登陆影响我 斩台风和热带风暴异常偏少;夏季亚洲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其它季节则以纬向环流为主;环流异常是影响1998年中国气候极其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