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33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35篇
地质学   195篇
海洋学   7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28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0 毫秒
941.
2009年夏季胶州湾同步调查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根据2009年8月17日14:00胶州湾21个大面站的同步调查资料,研究了夏季胶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35属65种,平均细胞丰度为77.2cell/m L,硅藻在物种数量和细胞丰度上占绝对优势。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大洋角管藻Cerataulina pelagica。夏季胶州湾浮游植物表层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趋势为北部高于南部,垂直分布趋势为从表层至底层细胞丰度明显降低。表层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分布显示胶州湾西北部和南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更加稳定。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盐度呈负相关,与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42.
2013—2014年在大连凌水湾海域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月份调查。调查共采得大型底栖动物54种,包括环节动物门26种、软体动物门12种、节肢动物门类8种、棘皮动物门2种、纽形动物门1种、腔肠动物门2种、腕足动物1种。其中多毛类种类最多,共26种,占总种数的48.1%;其次是软体动物门12种,占总种数的22.2%;再次是甲壳类8种,占总种数的14.8%。除去个别大密度和大个体生物影响,2013—2014年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栖息密度以及生物量,都呈现上升趋势,由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健康度等指数所表示的群落结构生态学特征显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较健康。  相似文献   
943.
2005年夏季福建罗源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005年夏季罗源湾13个大面站(包括3个连续站)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43属77种,平均细胞丰度为1633.91×104/m3,其中硅藻在物种数量和细胞丰度上占绝对优势。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和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其中中肋骨条藻是罗源湾浮游植物的关键种。调查区浮游植物表层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呈现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减少的趋势。表层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分布显示罗源湾北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更均匀稳定。  相似文献   
944.
1Introduction NOisadiffusible,gaseousfreeradicalthatplaysimportantrolesinanimalsandplants.Itfunctionsin diseaseresistance,abioticstress,celldeath,respira tion,senescence,rootdevelopments,germinationandhormoneresponses.Itisanunusualsignalinthatitis areactive,lipophilicandvolatilefreeradicalthatcanbecytotoxic.ThewidespreadbiologicalsignificanceofnitricoxidewasrecognizedbySciencein1992whichnamedthefreeradicalNO‘Moleculeoftheyear’,andin1998theNobelPrizeinPhysiologyandMedicinewasawardedforwor…  相似文献   
945.
了解生物群落中物种共存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河口鱼类群落结构与温盐等理化因子密切相关,同时多数鱼类产卵、育幼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主要在春夏季发生),因此环境过滤机制可能是促使河口鱼类时间上共存的主要机制.为证实该假设,本研究以长江口鱼类群落为例,利用广义可加非线性模型(GAMs)分析其时间生态位及鱼类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同时基于零模型(null models)从生态位利用的角度阐述河口鱼类群落时间上的共存机制.结果表明:鱼类物种间实测生态位大于预期值,揭示出环境过滤机制是促使鱼类时间上共存的主要机制;多数鱼类物种与非生物环境因子关系拟合较好,说明未知因素(如物种间的竞争作用等机制)对其分布影响权重较小.上述结果支持环境过滤学说是长江口鱼类物种时间共存格局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946.
2004年秋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2004年11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37个测站采集的浮游植物水样Utermhl方法分析结果,研究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群集特征,包括浮游植物优势种、细胞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并进行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调查区浮游植物组成以硅藻和甲藻为主,其丰度所占比例分别为67.97%和28.94%.浮游植物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具槽帕拉藻和菱形海线藻等温带近岸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0.27×103~133.38×103 个/L,平均为4.97×103 个/L,高值出现在调查区的南部和东南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各测站变化较大.分析表明,优势种中肋骨条藻的分布与硝酸盐和硅酸盐呈正相关,具槽帕拉藻和菱形海线藻与温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47.
报道了产自贵州瓮安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的瓶状微化石2属3种,进一步证实瓮安生物群中已具有最早的能分泌硬体的原生动物存在。通过对这些瓶状微化石的立体形态、岩石薄片中的切面形态及外壁结构研究,认为瓮安生物群中的瓶状微化石在外壁具单层或多层结构,壳壁成分为磷酸钙质等特点,与陕南宽川铺生物群中的瓶状微化石相类似,但在化石的大小和外形特征方面又与高家山生物群中的瓶状微化石非常一致。这些化石的发现不仅进一步丰富了瓮安生物群的内容,而且为探讨具分泌硬体能力的原生动物的起源、分布和早期演化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948.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the behavior of the Attached Microbial Community (AMC) for water self-purification at different riverbeds in a typical local river. The study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d the problem starting with in-situ sampling. It was found that more biomass of AMC was at riffles with wider distribution than in pools. High current velocity (HCV) plays a negative role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attachment on the riverbed, but HCV aids the community proliferation after stable attachment. External disturbances such as rainfalls and discharges from dams or reservoirs would detach the periphyton depending on the intensity of turbulence in water. However, 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flock of periphyton could be restored very quickly because it was not completely removed. Thus, in order to enhance self-purification by periphyton, a suitable configuration of the riverbed must be constructed, and occasional appropriate repair along the channels would improve the decontamination of the river.  相似文献   
949.
本研究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潮间带滩涂采集表层底质沉积物样品,研究环境因子对红树林生境底质中的底栖微藻总初级生产力、群落呼吸速率和群落净生产力的影响和调控机制.结果表明,红树林滩涂生境底质中底栖微藻总初级生产力为(2. 4±0. 8) mmol C/(m~2·h),与温度正相关,呈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温度是影响底栖微藻总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因子;受红树林凋落物的影响,红树林生境底质中群落呼吸速率较高,使得秋、冬、春季一些月份群落净生产力出现负值,群落净生产力全年均值为(0. 5±1. 8) mmol C/(m~2·h),基本上处于二氧化碳收支平衡的状态.本研究显示底栖微藻的初级生产力影响了红树林生境底质的二氧化碳源汇格局,在红树林湿地碳循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50.
于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兴化湾口东北面进行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全年共记录污损生物12门94种,群落组成以近岸暖水种为主,主要表现为典型的亚热带内湾型群落。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是最主要的优势种和代表种,其平均附着密度和湿重分别可达23 394ind./m~2和8 494. 4 g/m~2。其它优势种还有刚毛藻(Cladophora sp.)、叉节藻(Amphiroa sp.)、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双列笔螅(Pennaria disticha)、细毛背鳞虫(Lepidonotus tenuisetosu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福建牡蛎(Magallana angulata)、三角藤壶(Balanus trigonus)、加尔板钩虾(Stenothoe gallensis)、长鳃麦杆虫(Caprella equilibra)、角突麦杆虫(Caprella scaura)、大室别藻苔虫(Biflustra grandicella)、史氏菊海鞘(Botryllus schlosseri)等。夏季为污损生物的附着旺季,其附着厚度、覆盖面积、附着密度和湿重分别为30. 5 mm、100%、25 175 ind./m~2、8 783. 6 g/m~2,其次分别为秋季、春季和冬季,下半年的附着强度明显高于上半年,附着强度的垂直分布差异并不明显,主要区别在于表层有部分藻类附着,而底层几乎没有藻类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