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5篇
  免费   819篇
  国内免费   861篇
测绘学   769篇
大气科学   752篇
地球物理   909篇
地质学   1396篇
海洋学   720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317篇
自然地理   226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基于三维孔隙介质的逾渗模型,首次把裂隙这一重要的渗透通道引入到三维逾渗研究中,提出了孔隙裂隙三维逾渗的研究方法,并建立了孔隙裂隙双重介质三维逾渗模型,这一模型的建立使得逾渗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以被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如煤体、岩体等。基于VC++6.0开发了孔隙裂隙双重介质三维逾渗模拟软件,模拟研究了双重介质的逾渗规律,模拟研究表明:裂隙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介质的逾渗概率,使孔隙裂隙双重介质的逾渗规律明显不同于孔隙介质;随孔隙率、裂隙分形维数、裂隙数量分布初值由小到大逐渐增长,必然发生逾渗转变的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962.
地层特性随机场插值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周小文  付晖  吴昌瑜 《岩土力学》2005,26(2):221-224
地质勘探中钻孔的数量常是有限的,钻孔以外未知的地质特性需要进行插值或推断。实践中一般假定两钻孔之间的地质特性为线性分布,用直线连接。线性连接方法简单,但精度难以保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简便且精度高的插值方法。对常用的空间插值数学方法作一简要评价,认为Kriging法更适用于地质特性随机场的插值。并尝试将Kriging法应用于南水北调穿黄工程砂土地基标准贯入击数及液化范围的空间插值,采用合适的变差函数以反映砂层的空间相关特性,由插值结果得到地基砂层标贯击数及液化范围的沿线分布,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地层特征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63.
糯扎渡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思茅市境内,是澜沧江流域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程。设计土石坝方案的溢洪道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关系到该方案的合理选择。通过对溢洪道附近的平硐与露头的野外调查,获得了1 400余条结构面的详细信息,在岩体结构面统计基础上,运用随机网络模拟的方法得到了溢洪道开挖边坡的裂隙网络图像,分析了岩体结构面的连通率,采用Hoek和Brown提出的GSI体系,对岩体质量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各高边坡岩体力学参数的综合指标。应用模拟退火算法,搜索出边坡潜在的最危险滑裂面的位置,并运用Sarma法分析了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提出各个边坡稳定性的分析评价成果以及建议的边坡系统锚固措施。  相似文献   
964.
岩溶裂隙介质可视为双重孔隙度介质。根据水流连续性原理、质量守衡和达西定律,建立了裂隙-岩溶承压含水层非稳定流双重介质数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其求解,并以深圳龙岗区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模型与实际水文地质条件比较接近,计算水位与实测水位相吻合。  相似文献   
965.
On the basis of the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fingerprinting (RAPD) method, 10 morphospecies of scuticociliates from 7 genera, including 15 clones of 13 strains, Uronema marinum, Uronema cf marinum, Parauronema virginianum, P. longum, Metanophrys similis, M. sinensis, Paralembus digitiformis, Mesanophrys carcini, Paranophrys magna and Cohnilernbus verrninus were analysed using 8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The genetic similarity among the clones of the same strain measured by a band-sharing index is 0.97~0.98,while 0.40-4).52 among strains. This value measured is 0.39~0.46 among congeners of the same genus, whereas 0.16~0.47 between different genera. A distance tree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8-primer analysis, in which the scuticociliates investigated were separated into two clusters: one consists of 2 genera, Uronema and Parauronema, and the other was composed of five, Metanophrys, Mestmophrys,Paranophrys, Paralembus and Cohnilembus. It is demonstrated also that the morphospecies Parauronema virginianurn may be a species-complex, i. e., it contains different genospecies.  相似文献   
966.
桩基础水平向承载力的计算是海洋工程中桩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在搜集了大量平台建设资料的基础上,以现有的桩基水平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方法为依据,进行了水平向承载力的可靠度研究。对影响可靠指标的各个因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967.
魏星  黄茂松 《岩土力学》2007,28(9):1811-1816
剑桥模型只适用于正常固结软黏土,不能描述不等向固结土的应力-应变行为的各向异性特性。基于剑桥模型,在其椭圆屈服面中引入各向异性张量和一个形状参数,建立了一个各向异性屈服面,提出了一个适用于等向和不等向固结软黏土的本构模型。各向异性张量的初始值由初始固结应力状态确定,其演化过程由一个与塑性剪应变和塑性体应变都有关的硬化法则描述。形状参数的引入保证了各向异性屈服面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对Boston Blue黏土、高岭土和Otaniemi黏土的三轴试验结果的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968.
张富有  刘汉龙  崔艺斌 《岩土力学》2006,27(11):1927-1930
运用随机振动理论,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并联基础隔震结构层间最大位移的概率统计特性,导出了其均值和均方差的计算公式。选用一个采用并联基础隔震的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作为数值算例,通过地震随机响应分析,得出了隔震结构各层层间最大位移的均值及均方差响应,通过增大上部结构自振频率与隔震结构自振频率的比值以及增大隔震层的摩擦屈服剪力都可以降低隔震层最大位移的均值响应。  相似文献   
969.
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渗透率演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王环玲  徐卫亚  杨圣奇 《岩土力学》2006,27(10):1703-1708
利用伺服试验机对灰岩和砂岩进行了应力应变全过程渗透性试验,研究了岩样变形和破坏过程中的轴向应变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岩样环向应变对渗透率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岩样变形破坏前后渗透压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岩样渗透率与应力状态密切相关,渗透率的峰值滞后或超前于应力应变峰值,这与岩石介质本身的特性有关;渗透率-环向应变曲线与渗透率-轴向应变曲线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岩石环向变形比轴向变形更能灵敏地反映渗透率的演化规律;岩样变形破坏峰值前后的渗透压差与时间均遵循负指数关系。最后对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渗透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70.
张吉宽 《黄金地质》2000,6(4):46-52
脉状热液金矿成矿元素析出沉淀遵循一定的顺序,并与相应的成矿阶段相一致。是由成矿元素的原子结构,晶体化学、电化学及其结合规律,成矿元素在热液中的活动性和晶体场稳定能决定;控制脉状热液金矿的断裂构造带上部张性裂隙群相对发育,氧逸度相对高,地下水较其深部丰富以及相应的外压力突降,挥发性物质逸散,氧化,地下水稀释作用和成矿元素本身亲氧性与亲硫性的差异等因素,导致进入断裂带中的金属硫配合物在上部首先分解沉淀,而后依次是中,下部,上部断裂构造的张开,充填,凝固对断裂构造起“焊接作用”,阻挡屏蔽了下一期次矿液的上升,后来的矿液只能屈居首次成矿体之下依次充填,凝固,由此最终导致了脉状热液金矿的垂向分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