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147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Cantarell和Sihil油田位于墨西哥海上Campeche湾地区的一个复合挤压系统之中。Cantarell—Sihil构造沿走向方向有一定的变化,其南段为一个与简单正断裂有关的构造,中段为一个由Cantarell构造和Sihil构造组成的双重构造,北段为由第三纪正断裂分隔的挤压断块所组成的更为复杂的系统。Cantarell-Sihil构造的主要形成期为三个变形期:(1)侏罗纪至早白垩世拉张期,造成了一系列断开提通阶(Tithonian)、启莫里奇阶(Kimmeridg—iaJl)和下白垩统等地层的正断裂;(2)中新统挤压期,形成了Cantarell—Sihil构造逆冲系统;(3)上新世至全新世拉张期,一些侏罗纪形成的正断裂发生了再次活动。 Cantarell油田的产油区包括三个相互分开的以断裂为界的外来断块:Akal断块、Nohoch断块和Kutz断块等。其中,主力油田位于Akal断块,次要油田包括位于Kutz断块和Nohoch断块等外来断块中的油田,Kutz油田形成于下盘断块的顶部,而Nohoch油田则形成于一个向西倾伏的背冲断裂之上。最近发现的Sihil油田位于一个逆冲断裂下盘中的挤压构造之上,它由次级Sihil断裂上的两个凸起组成。Chac构造形成于原地断块中一个倾斜断块的上倾边缘处。精细的三维构造模型正被用于Cantarell油田剩余储量的开发设计以及Sihil油田的油藏描述中。  相似文献   
282.
本文依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分别从结构特征和表现形式两方面对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形式之一的双重逆冲构造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其将有助于逆冲推覆构造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83.
我院与青岛市立医院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在青医附院和青岛铁路医院的协助下,研制成功了PS型胃肠双重造影硫酸钡制剂。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医药管理局于八月八日至九日在青岛联合主持召开了鉴定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济南、  相似文献   
284.
青藏高原冻土区地温既受海拔、纬度和经度(干燥度)区域地带性规律控制,同时它又受植被、雪盖、砂层、水被和地质构造等局地因素的显著影响。局地因素对地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在不同域值条件下,它可增高或降低地温。地温随植被覆盖度减小而逐渐增高,但覆盖度减到0~20%时,地温反而降低。在青藏高原东部、南部和腹部的高山区,冷季降雪多,很多地段为稳定积雪区,雪盖厚,持续时间长,对浅层地温起保温作用;而高原腹部的高平原、河谷和盆地冷季降雪较少,雪盖薄,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保温作用微弱。当雪盖厚度超过20cm以后,保温作用即开始增强;在暖季因积雪存在时间短,雪盖薄,短期内对浅层地温起冷却作用。总之,每种局地因素迫使地温向相反方向转化阶段是一个区间值,为渐变过程。随时空尺度变化,局地因素的影响变化很大。有些地段,几种局地因素共同作用,加上活动构造和地形、地貌等的影响,使地温的时空分布和局地因素对其影响或控制变得错综复杂。因此,研究和预测地温特征和变化趋势,需要在监测植被和积雪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参数选择、验证和优化。  相似文献   
285.
双重介质模型能较好地刻画天然裂隙含水层的非均质性及液体流动和溶质迁移特征。在石油开采、核废物处置安全评价和环境水文地质等方面受到广泛重视。但是,双重介质模型的实际应用远远落后于其理论发展。其原因除了双重介质模型复杂、计算工作量大以外,模型参数确定的理论和测试方法很不完善,难以取得两套较客观的模型参数是另一重要原因。本文就双重介质含水层参数的确定问题,从其介质特征和水流运动特征入手,探讨了双重介质含水层中抽水和注水条件下的井流动力学方程及其求解方法,并讨论了其适用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用实际资料说明了求参过程,检验了公式。  相似文献   
286.
多层递阶预报模型的一种改进方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邦宪 《大气科学》1991,15(1):69-73
本文针对气象要素与其过去的数据自相关程度一般都较差,而与其自身的显著周期分量却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关系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层递阶预报模型。它将多层递阶方法与逐步回归双重分析相结合,用显著周期分量取代经典多层递阶预报模型中的自回归部分,使之能更好地反映气象要素自身的历史演变规律,从而稳定其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287.
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动边界的产生归因于启动压力梯度。在考虑动边界的基础上,建立包含表皮效应和井筒存储的单一、以Warren-Root模型为基础的双重和三重介质低速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并通过定义无量纲压力得到模型的Laplace解,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获得动边界的传播规律,对比动边界与无限大、封闭及定压等三类外边界条件下的压力及压力导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对于低速非达西渗流,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动边界向外传播越慢;在双重介质和三重介质中,动边界移动出现短暂的停滞,曲线上表现为水平段或平缓段;动边界主要影响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的中后期,而无限大、封闭及定压等三类外边界主要影响曲线的后期形态。  相似文献   
288.
研究基于2009—2017年中国26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了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政策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政策对城市碳排放具有缓解作用,可使城市碳排放减少1.41%,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机制分析中得出,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技术创新的方式缓解城市碳排放;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的建设对大型城市和高碳排放量城市的减排效果更加显著,对中小型城市则表现出加剧碳排放的现象。  相似文献   
289.
准噶尔南缘逆冲带多个逆冲断层同期活动的几何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北缘为典型的大陆内部活动构造特征,发育准噶尔盆地南缘逆冲带,主要表现为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多排平行山体的背斜和逆冲断层。野外地质考察、地表填图指出,第二排背斜带玛纳斯背斜和吐谷鲁背斜核部均发育一条逆冲断层,背斜北翼发育一条逆冲断层,并导致河流阶地变形和断层崖的形成。地震资料解释和钻井数据证实玛纳斯背斜和吐谷鲁背斜北翼和核部存在多条向北逆冲的断层,在这些背斜和南侧第一排构造清水河背斜和奇古背斜之间的向斜之下存在隐伏的东湾背斜。二维地震测网构造解释指出东湾背斜为同时活动的、叠置的双重逆冲构造,并造成玛纳斯背斜和吐谷鲁背斜浅层发育一系列无序叠瓦逆冲断层。野外观察和地震解释的生长地层和地层不整合分析证实,这些无序逆冲断层形成时间主要为中新世晚期,一直到第四纪西域组(Q_1x)和乌苏群(Q_2)时期和第四纪中晚期(Q_4)。我们提出准南地区多个逆冲断层同期活动模式不同于新逆冲断层向前陆方向扩展时,旧断层不活动的模式。同期逆冲作用模式展示由于深部有序逆冲作用形成的双重逆冲构造发育期间,同期活动的逆冲作用可在浅层地表形成一系列无序逆冲断层,类似于叠瓦扇逆冲断层。  相似文献   
290.
谢永富 《云南地质》2004,23(3):351-361
老厂坪子地区已发现十余个矿床(点),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及其附近的断裂破碎带中,并受其双重控制。矿石品位较富,矽卡岩型和热液型成因,矿质来源于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及燕山早期岩浆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