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3篇
  免费   605篇
  国内免费   648篇
测绘学   182篇
大气科学   288篇
地球物理   587篇
地质学   1526篇
海洋学   537篇
天文学   68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44年   3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1926年   2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51.
辅助纬度反解公式的Hermite插值法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机代数系统,推导出了地图投影中辅助纬度与大地纬度间的正反解变换公式,发现和纠正了传统正解公式高阶项中的一些错误;借助Hermite插值法得到了符号形式的反解表达式.将各辅助纬度展开式系数表示为简单的偏心率e的幂级数形式,使得系数的表示形式更为统一.  相似文献   
52.
烃气测量是油气化探最主要的方法。目前应用的烃气测量方法有两类:一类是测量土壤中游离烃气如K—V指纹法、吸附丝法、物上气法及直接取土壤气测量法等。此类方法由于需特殊设备及壤气测量方法本身固有的缺陷,目前还未得到普遍应用,另一类为土壤吸附烃气法即国内外目前普遍使用的酸解烃气法、此法在多数油气田上取得好效果,但也有相当多的地区如黄土、荒漠及水网发育等特殊景观区效果不好或不显著。本文介绍一种新的烃气测量法──土壤相态烃测量法。这是用一种特殊的技术,只选择性提取由油气藏渗漏过程中保存在运移通道围岩及近地表土壤各种次生矿物结构中以"穴居"态存在的轻烃组分。"穴居"态烃为累积性的指标,不受外界温度、修水等的影响,保存较牢固,测定结果稳定。相态烃法避免了酸解烃法存在的生物成因烃、矿物同生烃及碳酸盐的干扰影响,提高了测量指标的信噪比,突出了应有的异常。本方法已在黄土厚覆盖区两个已知油气田和一个风成沙覆盖的断裂发育油田上试验获得成功,结果表明相态烃法优于酸解烃法。  相似文献   
53.
岩石破裂与氡含量变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氡含量的变化能否视作地震前兆,作者进行了岩石破裂与氡含量变化关系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可以认为岩石破裂是引起地震之前氡含量异常的原因之一。文末,根据实验结果对在地震区某些实际观测中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4.
Background: Radiographic signs of Pneumoconiosis found in farming Ladakhi despite absences of mines and industries were believed to be due to exposure to frequent dust storms and domestic fire pollutions. Seasonal Koilonychia (spoon nail) occurring predominantly in farming women in absences of iron deficiency anaemia was thought to arise from exposure to water made alkaline by weathering of hornblende minerals. The relation of these health conditions to environmental geohydrochemistry is postulated as the source of irrigation water in the affected population originates from glaciers in trans-Himalaya range of sedimentary geology and steep landscape favouring flushing of silica/silicate containing silts. Methods and results: Survey in two central Ladakh villages revealed radiographic evidence of silicosis in all middle aged women and half in middle aged men. In a large-scale study of 3105 subjects aged over 30 years from three villages; 101 (22.5%) of the 449 radiographed showed signs of pneumoconiosis (ILO 1980 criteria) including eggshell calcification of hilar gland and progressive massive fibrosis. Indoor dust analyzed using Philips 400T electron microscope with energy dispersive analysis system attached showed SiO2 levels upto 53.27% with particle size of 0.5 to 5.0 microns and the concentration during cooking period in the worst affected area was 7.495 mg/m^3. Microscopy and histopathology from the subject was characteristic of pneumoconiosis. Analysis of the inorganic dust in the lung showed 40.2% muscovite, 37.3% quartz with the extracted dust wt 147.9 mg/gm of dry tissue. Prevalence of chronic cough with chronic phlegm and percentage of villagers with FEV1/FVC ratio of less than 65% rose with age. Of 70 subjects studied 19 women and 2 men had Koilonychia with incidence being highest in summer. Absence of seasonal Koilonychia in villages fed by water derived from northern mountain range glaciers with mainly igneous geology supports our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55.
VSP资料约束地层反滤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地表的低速带和地层滤波作用导致地震信号的能量衰减,地震子波的高频快速衰减,速度频散的子波变形,对地震底层分析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地层反滤波算法就是为了消除地层对子波的影响,利用VSP中的直达下行波推算出每个地层滤波算子,计算出各个地层滤波算子的反算子,然后利用这些反算子恢复出地表记录中损失掉的高频成分,减弱地层滤波对波形的影响,增加地表记录的频率成分和波形的准确度。分析实际地震资料表明,经过地层反滤波处理后的记录频率成分明显提升,地质构造更加准确、清晰。  相似文献   
56.
刘斌 《岩石学报》2005,21(5):1416-1424
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着烃-烃不混溶体系中捕获的流体包裹体,由于这些包裹体具有复杂的组成和相态,因此不混溶包裹体组合的判别和热力学参数的计算常常难以进行。根据烃-烃不混溶体系中两个端员组分流体包裹体室温下的相态特征和在温度-压力平面图上等容线交点显示的位置,划分成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组合,本介绍了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叙述了不混溶烃-烃包裹体组合的测定和判别方法,并且阐述均一化包裹体相态方程和气-液平衡常数原理和方法与此同时列举了自然界简单的三种类型不混溶烃-烃包裹体组合的测定、判别和计算的几个实例,利用相态方程和气-液平衡常数,不但精确地计算出包裹体均一压力,并且精确地计算出流体密度和体积等热力学参数。最后,利用均一成气相和液相的两种包裹体在 p-T 平面图上等容线交点同样计算出流体包裹体组合的捕获温度和压力。  相似文献   
57.
火山射气岩浆喷发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孙谦  樊祺诚 《岩石学报》2005,21(6):1709-1718
射气岩浆喷发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火山活动,水在这类火山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其喷发产物——低平火山口和基浪堆积物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广泛的分布。国际上对射气岩浆喷发的研究始于1921年,迄今为止已有80余年的历史。国内外许多学者运用火山地质学、岩石学、沉积学、物理火山学及数值模拟等多学科研究手段,对射气岩浆喷发作用及其产物进行详细的野外观测描述,并探讨其成因机制。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我国南方北部湾周边第四纪火山区大量存在的射气岩浆喷发成因的低平火山口和基浪堆积物为研究对象,深入讨论了基浪堆积物的地质特征、射气岩浆喷发形成的基本条件、喷发过程的动力学机制以及基浪流的搬运过程等几方面重要问题,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提出有待解决的难点,揭示了这类火山活动特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58.
应用PIV系统研究横流中近壁水平圆柱绕流旋涡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对横流中近壁水平圆柱绕流进行了试验研究。介绍了试验原理及装置,讨论了试验参数的选取和粒子的跟随性问题。分析了上游来流的流动特性,显示了亚临界雷诺数下间隙比为0.5时圆柱后尾流区旋涡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动态过程,比较了时均流场和瞬时流场旋涡结构。对圆柱尾迹的旋涡脱落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在试验条件下斯特劳哈尔数保持为常数0.2的结论。  相似文献   
59.
把无粘流中能成功捕捉接触间断的反扩散差分格式,用在了准地转二维理想锋生的数值模拟中,并将计算结果与Cullen的计算结果和半地转方程的精确解进行了比较。用反扩散格式模拟的锋面较Cullen的结果更加显,而且更接近半地转方程的精确解。  相似文献   
60.
油气成藏机理研究进展和前沿研究领域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随着地质工作者刻划和认识地下地质体构成、结构的能力及研究和预测沉积盆地能量场(温度场、压力场和应力场)及其演化能力的不断提高,以流体流动和油气运移为核心的油气成藏机理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1)证实了油气的优势通道运移并妆步提示了优势运移通道的微观和宏观控制机制,从而使基于油气运移路径三维预测的油气藏定位预测成为可能;(2)证实了幕式快速成藏过程并初步揭示了幕式成藏的驱动机制、有利场所和地球化学识别标志,突破了油气成藏是一个缓慢渗流过程的传统模式;(3)深盆气勘探和成藏机理研究取得了进展,从而突破了背斜成藏的传统观念,使“向斜”(盆地凹陷区)成为一些盆地寻找大型天然气藏的重要场所。沉积盆地深层油气成藏过程和保存条件、活动构造背景下油气晚期快速成藏过程是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重要前沿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