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7篇
  免费   1898篇
  国内免费   884篇
测绘学   4989篇
大气科学   766篇
地球物理   2447篇
地质学   2182篇
海洋学   670篇
天文学   203篇
综合类   667篇
自然地理   215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516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526篇
  2018年   368篇
  2017年   417篇
  2016年   462篇
  2015年   472篇
  2014年   680篇
  2013年   514篇
  2012年   622篇
  2011年   542篇
  2010年   464篇
  2009年   493篇
  2008年   592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6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衡剖面的制作流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平衡剖面技术是地质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的结晶,使对断层构造的研究提高到定量阶段,其依据是在垂直构造走向的剖面上,地层长度和面积(2D)或体积(3D)是均衡的。在此原理基础上利用数学手段对盆地的构造发育史进行正演和反演模拟,直观地再现地下构造的原始几何形态,迅速提供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方案,并对解释结果进行检验(不平衡的剖面其解释一般有问题),为深刻认识构造发育史、分析油气运移及聚集规律提供依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其结果也为盆地模拟、油藏模拟、定量计算构造伸缩量等地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相似文献   
2.
用双三次样条函数和GPS资料反演现今中国大陆构造形变场   总被引:38,自引:20,他引:18  
将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动视为一种连续的地壳变形,利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拟了近期GPS测定的大陆内部及周边地区412个测站速率,反演大陆地区自洽的构造变动速度场和应变率场.模拟结果显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是构成中国大陆内部岩石层水平形变的主要驱动力.印度板块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深深插入青藏高原,造成地壳大规模的缩短和抬升.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带、拉萨和羌塘地块以及青藏高原东南边的川滇地区,内部构造活动强烈,其内部的构造变形包含地壳碎片的冲断、褶皱和侧向逃逸.大陆地壳(或岩石圈)的增厚,尤其是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向的快速缩短和青藏高原东西向的缓慢拉张,大约吸收了印欧板块会聚量的85%,西藏中东地区东西向的拉张速率达到了(16±2.0)mm/a,且顺时针方向扭转明显.印度板块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为(29.7°N, 19.3°E, 0.392°/Ma);华南地块相对于欧亚大陆向东(102°±7.4°)南的运动速率是(11±1.54)mm/a,华南块体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为(62.25°N, 126.56°E, 0.141°/Ma);塔里木地块相对较稳定,其西部运动速度高于东部运动速度,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总体上讲,中国大陆运动方向为北偏东呈辐射状,从西部近南北方向的运动转向东部地区东南方向的运动,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有一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横穿喜马拉雅构造带及青藏内部的南北向压缩速率为(19±2.0)mm/a,横穿西天山构造带的南北向压缩平均速率为(13±1.5)mm/a,横穿东天山构造带的南北向压缩平均速率为(6.0±1.4)mm/a.阿尔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速率为(6±1.2)mm/a.  相似文献   
3.
引言 图纸由于其直观、准确和可复测等特性,已成为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资料,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地籍图、土地勘测定界图、地形图等.生产图纸的关键是要将地面上的点与图上的点一一对应起来,经综合后,用恰当的符号进行表示,为此,需要建立统一的坐标系.由于地球本身是一个椭球体,各国所使用的坐标系都不全相同,如我国主要使用的是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许多地方还建立了地方直角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从而,因为坐标系的不同而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许多不便,所以进行不同坐标系间的坐标转换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本文以1954北京和1980西安平面直角坐标仿射转换、二次变换为例进行说明,并进行简单的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关于非球形粒子光散射的T-矩阵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无规取向轴对称非球形粒子光散射的T-矩阵数值方法。然后,进一步研究了T-矩阵计算的收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无规取向无吸收非线形散射物体的物理收敛方法,我们研究了椭球粒子的收敛问题,结果表明我们的数值方法和T-矩阵计算程序是有效的, 收敛精度与粒子的尺度和形状有很强的依赖性,在一定的条件下,我们的物理收敛速度优于NASA Mishchenko的数学收敛速序。  相似文献   
10.
对1999年8月11日日全食阴影扫过欧洲期间,设在Annelles,Uccle,Walferdange和Bondy弹簧和超导重力仪的记录进行了分析.为了确定月亮对太阳万有引力可能的遮挡效应的极限,对超导和弹簧重力仪记录进行了比较.同时也对LCR和阿斯卡尼亚重力仪观测结果进行了讨论.结论是如果日食重力吸引效应存在,它应在超导重力仪±1 nm/s2(0.1×10-8ms-2)的观测精度范围之内.研究发现在以上情形下,弹簧和超导重力仪都在它们的精度范围内工作,并且日食引起的异常环境干扰可能使重力信号有重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