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23篇
  免费   3092篇
  国内免费   3718篇
测绘学   1295篇
大气科学   5213篇
地球物理   2938篇
地质学   5754篇
海洋学   2706篇
天文学   265篇
综合类   1078篇
自然地理   3084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547篇
  2022年   668篇
  2021年   727篇
  2020年   598篇
  2019年   743篇
  2018年   530篇
  2017年   591篇
  2016年   581篇
  2015年   640篇
  2014年   1065篇
  2013年   866篇
  2012年   963篇
  2011年   923篇
  2010年   894篇
  2009年   1013篇
  2008年   1062篇
  2007年   1000篇
  2006年   849篇
  2005年   794篇
  2004年   666篇
  2003年   712篇
  2002年   707篇
  2001年   651篇
  2000年   508篇
  1999年   463篇
  1998年   500篇
  1997年   517篇
  1996年   419篇
  1995年   352篇
  1994年   379篇
  1993年   245篇
  1992年   284篇
  1991年   273篇
  1990年   179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从基岩地震反应谱衰减规律出发,研究了基岩反应谱随震级、距离的变化特征,包括基岩反应谱的第二特征周期、反应谱下降段的斜率等随震级、距离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震级大小对基财反应谱的第二特征周期起着决定的作用,距离主要影响反应谱下降段的斜率,所得结论在工程抗震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993.
徐起浩  黄镇国 《地震地质》1995,17(2):149-157
东南沿海末次盛冰(21 ̄14kaB.P.)滨海相沉积垂相分布多在海拔38 ̄-50.8m的范围内,以正向分布(海平面附近及以上)、正负向混合分布及负向(海平面以下)分布在断块交界区或其附近,是强震的主要发生地。在滨海相沉积垂向分愈离散的区段。其地震活动性也愈强,本研究地区不存在末次盛冰期-100m以下的最低海平面,那些局部在外陆架海底发现的-100m以下的滨海相沉积,可能与地壳呈长趋势下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4.
陶然  曾允孚 《沉积学报》1995,13(1):18-26
根据旋回特征可把西藏南部的中白垩纪地层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旋回主要是大套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交替,以及生物种类的变化,表现了当时海平面周期性变化。第二级旋回代表了古生产率和氧化还原的韵律性变化,通过对CaCO3含量的AR-FFT处理得出的周期(ZMa)与Berger等人所计算的理论周期基本相符。因此,可以认为这种旋回根本原因是因轨道参数变化所引起的古环流改变所造成,如地中海型环流与河口型环流的互换,必将导致古生产率以及海洋水体性质的改变。第三级旋回表现为层偶的变化,如泥岩与灰岩互层以及黑色页岩与灰岩互层,在本区主要有三个周期:4.3、5.2和9.2万年,它们分别相当于斜率(ε)和偏心率(C)的理论周期值,旋回的周期主要是因为气候的变化引起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发生周期性变化,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是由于轨道参数的改变而引起,因此,这种族回具有全球的可对比性。第四级旋回是由于海水里季节性变化所引起的纹层状层理。  相似文献   
995.
全球旋回地层学是指在对全球沉积岩进行综合系统研究之基础上,通过估算沉积盆地中源于物源区的沉积物类型和沉积环境条件变化,来预测地层学特征的一种过程一结果模型。其研究内容包括对全球地质演化时期全球海平面变化、全球气候条件、全球构造运动、全球古地理背景、全球沉积环境特征、全球古生物事件及全球矿产形成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强调古气候在地质记录中的意义,注重沉积记录的全球同时性研究;强调各种事件在沉积作用中的意  相似文献   
996.
深海钻探揭示的古新统—始新统界线上许多全球性变化引起了地质学家的普遍关注。这些变化包括:岩性上从海绿石石英砂岩变化到粘土岩、粘土矿物组合从伊利石/蒙脱石为主变化为高岭石为主、大陆植物群的绝灭和迁移、钙质超微化石物种更新速度加快、底栖有孔虫绝灭和分异度降低、碳氧同位素强烈负异常、大陆哺乳动物演化发生变化、大气环流强度减弱、海洋环流模式改变、海平面上升、海底热液活动呈1~2个数量级加强。通过对古新世—始新世的地层沉积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和古海洋学研究,确认古新统—始新统地层界线是全球构造事件的结果,表现为全球板块边界重组、扩张中心和转换断层模式改变、海底热液活动呈1~2个数量级加强。  相似文献   
997.
广州地区稻田甲烷排放及中国稻田甲烷排放的空间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93年在广州地区采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自动采集和分析系统测量了稻田甲烷的排放率,首次获得了占我国20-25%左右水稻收获面积的华南地区稻田甲烷排放特征值。从而宏观地使我国五个主要水稻生态区的甲烷排放率都有了实测资料。稻田甲烷排放率的季节变化主要与气温及灌溉水状态的变化的较大关系,日变化规律以下午出现极大为主。本实验田的甲烷排放率低。  相似文献   
998.
中国南方红土与第四纪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述了我国南方红土的形成时期,讨论了安徽省宣城剖面的特征及其成因,并对此剖面进行了ESR年代学的研究,建立了此剖面的时间坐标。作者在此基础上,根据土壤地层学、磁化率、全氧化铁含量及有机质的含量分析和碳同位素测定等手段,将中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红土(古土壤)划分为8个沉积旋回,代表了8个大的气候旋回,并与我国北方黄土—古土壤系列具有明显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999.
红土·黄土·全球变化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南热带区红土的分期及其时间序列和红土中的古环境记录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联是华南第四纪研究中的两大重要问题。本文重点讨论了多旋回的红土-沉积系列和红土-火山岩系列的时代及其环境记录所反映的华南气候、构造环境变迁的多旋回性,并指出红土系列也是全球变化的良好信息载体之一,华南环境变迁的多旋回性与黄土-古土壤系列、冰碛系列以及河-湖相系列所记录的全球变化的多旋回性振荡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准周期为0.8Ma、0.4Ma、0.1-0.08Ma和0.04-0.02Ma的环境变化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有不同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00.
从暴雨日变化曲线看,以三峰型为最多,占44.4%;副型以B型为最多,占44.4%;曲线最高峰点多出现在夜间,占77.8%,尤其多出现在下半夜,占44.4%,下午和傍晚却最少,仅各占5.6%。从各级暴雨量看,夜间多暴雨,暴雨量夜间比白天多9.0~14.4%,降水集中时段出现在下半夜,下午和傍晚却最少。夜间多暴雨与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