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370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论述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对中国地震大趋势所产生的可能影响。作者认为,这次地震应属于中国大陆板内地震,它可能标志着中国大陆及边邻地区7级以上地震从本世纪以来第五活动期(起始于1988年)的相对平静时段转入活跃时段并可能步入高潮。它打破了近十年来中国大陆7级地震只分布于青藏块体的格局,但并不意味着本期主体活动区(青藏块体及边邻)的改变;同时,这次地震标志着东南沿海地区进入新的地震活跃幕;台湾地区7级地震活动也将增强。  相似文献   
42.
我国台湾浅滩海底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明清 《地球化学》1983,(3):303-313
REE geochemistry of sea-floor sediments from the Taiwan Shallow has been studied.∑ REE of 76 samples from the Taiwan Shallow was determined by chemical extraetion-spectrophotometry, of which 7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15 rare earth elements by XRF.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 REE of the samples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a decrease in grain size. The average REE contents are 60 ppm for coarse-grained sediments,82 ppm for medium-coarse-grained ones, 145 ppm for fine-grained ones, and 211 ppm for silt. The REE content of the samples is controlled mainly by the grain size and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of sediments. The ehondrite-normalized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sediments from the Taiwan Shallow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granites in Fujian Province, China, which show a negative Eu anomaly and a positive Ce anomaly. The distribution curves are negative in slope. It is considered that based on RE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and related oceanographic information, the Taiwan Shallow sediments seem to be largely residual deposits of ancient littoral facies from various types of continental rocks during Pleistocene glacial period. These sediments have also been reworked by modern sedimentatoion.  相似文献   
43.
就1998年2-3月台湾海峡AVHRR表层水温和SeaWiFS叶绿素数据以及当年2月20日至3月8日在台湾海峡北部海区所实施的多学科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着重探讨暖水入侵的过程及其生态响应。结果表明,1998年冬季由澎湖水道北上进入台湾海峡的高温高盐黑潮入侵水强度大于往年,在2月8日-3月13日期间不断增强,直至侵占整个海峡东侧海域,迫使低温低盐且富含营养盐的闽浙沿岸水主流顺大陆沿岸南下。这一过程向海峡西侧海域输入营养盐并使之达到适宜的水温,极可能是西侧海域出现叶绿素高值区、呈现出与往年相反的叶绿素分布态势的主控机制。分析这一现象与1997-1998年的E1 Nino事件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44.
陈祥熊  袁定强 《地震学报》1996,18(2):145-155
根据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MS7.3地震的震源机制、余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该次大震的震源破裂特征,论证了该次地震属大陆架板内地震性质,并依据该区域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历史地震活动性特征,论述了北西向地震活动带的活动特点,并对东南沿海地震形势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5.
46.
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震源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数字化台网P波波形资料及台湾台网P波初动方向资料,研究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及邻近地区(北纬21~26°,东经115~120°)ML≥58级共5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及震源参数。结果表明,这次73级地震的矩张量解以双力偶成分为主,是断层面接近NW走向的正断层。断层面的走向与大震前地震的条带分布走向及余震分布显示的破裂图象较相象,震源机制的张应力轴接近水平,近NE走向;压应力轴几乎垂直,近NWW走向,似乎表明这次地震是受菲律海板块向欧亚板块北西向挤压的力源控制。从P轴接近竖直而T轴接近水平来看,发震断层为强烈拉张性正断层,可能还同时存在垂直向上的应力作用。其它4个强震的震源机制解与73级大震的差别较大。这些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复杂性,表明台湾海峡地震序列的发展过程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47.
1980~1994年台湾海峡两岸的地热涡与降水季度预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80~1994年大陆3.2m深度和台湾3.0m深度的地温资料,分析了15a来的逐季地气图,统计了台湾海峡两岸的地热涡活动,发现平均每季有1个地热涡活动,其水平尺度比大陆内部的地热涡要小,生命史也要短,进入台湾地区的地热涡绝大多数是从西方和北方进入,其移动速度比大陆内部的要快得多。90%以上的地热涡在同期有多雨区与其对应,热涡中心与多雨中心相距在100km以内者占68%。最后给出了一个季度降水的定性预测方案,其步骤为:预报地热涡的中心位置、强度和水平尺度;推算降水正距平区的水平尺度、中心位置和强度;根据本区发生的地震等情况进行预报订正。  相似文献   
48.
台湾海峡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限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7~8月,2005年7月及2006年8月分别在台湾海峡南部海区5个测站进行了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限制船基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夏季台湾海峡南部海区浮游植物营养盐的限制状态存在一定的时空差异,氮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并与上升流的存在与否无关;磷的弱限制偶尔会发生,这与涌升水的N/P比值有关.而硅只有在近岸上升流区形成高氮和磷的补充情况下偶尔才会产生微弱限制.在陆架外缘区,浮游植物限制状态较稳定,表现为受N的限制为主导的N、P的共同限制,P限制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9.
台湾海峡MERIS数据大气校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MERIS(Medium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L1B产品特点,以台湾海峡为研究区域,开展MERIS数据大气校正研究。在阐述水色遥感数据大气校正原理的基础上,首先进行水体像元提取和辅助参数空间内插,获取大气校正所需的数据集。接着进行耀斑反射率计算和校正并利用加倍法精确计算瑞利散射。最后针对台湾海峡水体为清洁到轻度浑浊,提出先区分水体类别,再分别利用epsilon指数外推法进行一类水体气溶胶散射计算,和利用神经网络法计算二类水体离水反射率即ρw的方法。对大气校正的结果进行ρw负值像元数统计和光谱分析表明,该方法不仅降低ρw为负值的像元数,而且使大气校正后水体的光谱曲线同现场数据保持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0.
台湾海峡海表面温度的遥感反演及精度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表面温度(SST)是海洋-大气系统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物理量。SST为海洋学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指示量[1],在海洋捕捞中SST是寻找中心渔场的指标之一,可为渔业部门提供鱼类的回游路线和渔场的位置信息[2]。SST制约着海面和大气的热量、动量和水汽交换,是研究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3]甚至台风移动路径[4]等气象学课题的一个重要因子。因此,SST在海洋学和气象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SST对海洋运输、海洋污染、海上油气资源开发、海滨核电站建设等方面的影响近年来也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