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370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1604年泉州海外大地震及其海啸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昭  王善雄  王喜年 《地震》2006,26(4):94-102
由于史料记载的模糊和局限性, 1604年泉州海外8级大地震是否引发地震海啸灾难, 一直是有争议的。 该文从这次地震历史资料的辨别、 考证和分析研究认为, 泉州海外大地震并未引发地震海啸产生的显著灾害。 在相关的史料与台湾海峡发震构造的分析基础上, 通过潜在海啸源的鉴别以及海啸源参数的确定, 对泉州滨海断裂和台湾海峡浅滩南缘海啸源进行数值模拟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 利用了1994年台湾海峡浅滩南缘地震的海啸波验潮站资料, 对计算模型和方法进行了检验。 1604年泉州海外大地震的潜在海啸源(滨海断裂)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海啸波对泉州湾沿岸的增减水效应不足以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因此也为1604年泉州海外大地震未引发灾难性的海啸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492.
6月13日,第二届海峡两岸海洋论坛在厦门开幕,此次海洋论坛以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和海洋灾害预警预报为主题,旨在加强两岸海洋领域学术交流,促进双方在海洋管理领域的合作。中国海洋学会总顾  相似文献   
493.
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春、夏季水团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依据1983,1984,1987,1988几年的有关资料,利用“对应分析法”对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春、夏季(5—8月)的水团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8月间该海域存在两种水团分布类型,其中5月属冬季型,全海域存在浙闽沿岸水和海峡暖流水两个水团;6—8月属夏季型,全海域均为海峡暖流水盘踞,按温度不同,它又分为上层水和深层水两部分。(2)浙闽沿岸水具低温、低盐、高溶解氧特征,均一性较差,年际变异较大;海峡暖流水以高盐为主要特征,温、盐度和溶解氧分布较均匀,且诸特征相对稳定。(3)海峡东、西两侧均存在上升流现象,西侧的上升流出现于6—8月,中心在海潭岛附近;东侧的上升流7月见于澎湖群岛北方海区。(4)6—8月间,海峡暖流深层水(核心)主要沿海峡偏西一侧北上,而不是紧靠东侧径直向北。  相似文献   
494.
台湾海峡南部夏季的颗粒有机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翔  李炎  黄邦钦  陈坚 《海洋学报》2009,31(6):87-99
根据2004年夏季、2005年夏季和2006年夏季3个航次观测的颗粒有机碳(POC)数据,表层POC含量的分布表现出近岸高、远岸低的特点,表层和次表层POC含量的高值区出现在东山以东以及南澳附近上升流区。沿岸流较强的2005年和2006年航次具有相对丰富的总悬浮颗粒物(TSM)含量。浮游植物是该区POC的主要来源。各航次的POC含量与叶绿素a(Chl a)含量正相关,所有航次统计的Chl a/POC与Chl a呈正相关,上升流区Chl a/POC偏小,上升流较强的航次高Chl a区的Chl a/POC也偏小,反映了上升流与高营养转换效率浮游生物生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根据Chl a/POC~Chl a关系图判断,台湾海峡南部海域1988年、1998年和2004年夏季航次的浮游生物营养转换效率受到相对抑制,而在上升流信号较强的2005年和2006年夏季航次,上升流区的浮游生物高营养转换效率状态得以强化。各航次的POC含量和Chl a/POC比值与TSM含量正相关,POC/TSM比值与TSM负相关,沿岸流带来的陆源悬浮颗粒物通量波动,并没明显干扰台湾海峡南部以海洋浮游生物生态主导的颗粒有机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格局。  相似文献   
495.
台风“圣帕”登陆福建前后的风暴潮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普查台风影响和登陆前后的气象和水文资料,分析总结了2007年登陆福建的第9号台风"圣帕"风暴增水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关系."圣帕"引起的福建沿海风暴增水明显 ( 50 cm 以上 ) 且持续时间长 (52 h );风暴增水最大峰值出现在台风位于台湾海峡时,次峰值分别出现在台风登陆台湾岛前 1~2 h 和台风登陆福建沿海前 4 h."圣帕"风暴增水幅度与各验潮站的海平面气压关系密切,6h变压值对于风暴增水幅度的预报有一定的提前预报价值.  相似文献   
496.
“龙王”台风SAR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0519号"龙王"台风SAR遥感图像,结合NCEP/QSCAT混合风场海面风向反演了高分辨的台风海面风速。基于高分辨率的SAR台风海面风场的风速剖面,对台风期间台湾海峡及周边海域海面风场的小尺度特征及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对风场特征的形成有显著作用,它导致台风海面风场结构发生变形以及澎湖列岛附近低风速尾流区、台湾岛的中央山脉北端下风面"角流"区和台湾岛西北海岸背风槽(或诱生低压)等现象的形成及台风期间福建省沿海区的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