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5篇
  免费   490篇
  国内免费   1090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2357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889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5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2000年第10号台风的水汽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先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0年第10号“碧利斯”台风过程福建暴雨的水汽来源,指出本次福建暴雨过程水汽输送来自台风环境场和中低层东亚夏季风。然后用中尺度模式(MM5)模拟分析了中低层水汽变化对台风登陆前后台风暴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汽变化对降水强度、台风自身强度有非常大的影响。单层水汽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850 hPa层次上水汽对降水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992.
9711号台风与0509号台风能量场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分析了9711号台风与0509号台风的环流背景和移动路径,并重点从能量角度分析了θse的时空分布特征,总结了造成两次台风过程降水分布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二个台风的路径相似,暴雨区分布在台风中心左侧2个经度至右侧4个经度范围内,右前侧暴雨强度更大,范围更广。与9711号台风相比,0509号台风暴雨的强度弱、范围小,对形成强降水不利的条件为:台风路径偏东;在台风北上过程中,西太平洋副高南撤使台风与副高之间的东南气流减弱;台风强度弱,能量衰减快,能量锋区在垂直方向发展不深厚。  相似文献   
993.
利用ATOVS反演产品分析“云娜”台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ATOVS能接收到穿透台风中心密实云区的微波辐射信息, 利用ATOVS大气参数反演产品分析0414号台风“云娜”的热力结构特征。在准静力平衡假设的前提下, 根据ATOVS对“云娜”台风监测相匹配的4个时次数据, 分别计算出相应的中心海平面最低气压, 同中央气象台利用可见光和红外技术得到的台风报告值相比, 平均偏差为11.8 hPa, 它随时间的变化能显示台风强度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1996年8月3—5日发生在河北和山西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模拟研究,并对模拟结果用部分特殊观测资料进行了证实。天气形势的分析表明,“96.8”暴雨过程中登陆减弱的台风低压并未出现“75.8”暴雨中的台风与中纬度西风槽发生相互作用,入侵的弱冷空气是由华北高压南侧的偏东风引导至台风倒槽外围,是属于比较少见的登陆台风北上受高压阻挡停滞类型;台风倒槽内发生发展的2个中尺度对流云团是造成此次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对流层低层的偏南风低空急流对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暴雨期间,低空急流不仅强度大,而且伸展高度也相对较高;伴随强对流系统的主要入流和出流气流分别有2支,其中对流层高层的高空中尺度急流中心主要由强出流气流形成。分析还表明太行山对对流系统的阻挡可能是导致强降水长时间维持在石家庄附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5.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变化对台风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8,他引:40  
王慧  丁一汇  何金海 《气象学报》2006,64(3):345-356
研究了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特征及其季风槽结构对台风生成的影响。当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增强并向东扩展使季风加强时,西北太平洋的风速垂直切变、高低空辐散风、湿度和海温等都对台风的生成产生有利的影响,台风数明显比季风槽弱时多。而且对台风生成的位置也有很大的影响,即季风槽强时,台风的生成位置偏东,季风槽弱时台风的位置偏西。这表明西北太平洋夏季风主要是通过季风槽活动影响台风的生成。而夏季风的强弱对台风也有影响,在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活跃阶段,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强时,台风生成的比较多,夏季风中断时台风生成的比较少。西北太平洋夏季风通过季风的季节内振荡对西北太平洋台风也有显著的影响。季节内振荡对台风生成的影响主要以30—60 d振荡为主。在这种低频振荡对流活动的湿位相时期台风生成个数明显多,干位相时期台风生成的少。而且低频振荡的西风位相也有利于台风生成,在东风位相时生成的台风少。另外,还研究了多台风期西北太平洋夏季的特征(群发性),发现在这些时期,存在强的季风槽,弱的垂直切变与充足的水汽供应。这表明西北太平洋台风时空的群发性与夏季风活动的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6.
吉安南部山区一次台风强降水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军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29(4):62-64,F0003
对吉安南部山区1次台风强降水的雷达连续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根据雷达径向速度图上反映的低层暖平流迭加辐合、高层迭加辐散的特征,可预测上升运动的发展趋势;分析垂直风廓线产品,可以得出风场的垂直切变情况,有助于判断云层的发展高度,进而判断降水演变情况;综合应用组合反射率因子迭加风暴综合信息表,如DBZM、HT、TOP、FCSTMVMT、VIL等,可作为剖析风暴垂直结构的重要参考数据,有助于预测风暴的强度和发展趋势,从而进行短时临近预报。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多重尺度摄动法,推导出非线性涡旋Rossby波波包的演变方程是非线性Schroedinger方程。对该非线性Schroedinger方程的周期波动解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有关稳定和不稳定的判据。数值计算表明:非线性涡旋Rossby波的相速值为10^0m/s量级,这和台风中的螺旋雨带实测移速的量级是一致的,可以从涡旋Rossby波说中较好地解释台风中的螺旋雨带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998.
台风蒲公英两次登陆过程的强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辉  陈淑琴 《气象》2006,32(4):106-109
主要通过台风蒲公英来研究台风登陆时的强度变化问题。首先利用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台风蒲公英在台湾和浙江两次登陆过程的结构变化,发现第一次登陆后,结构明显变得松散,第二次登陆后,气旋的结构反而变得更有组织性、更紧密。并用浙江省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来分析雨带分布、地面涡度分布的变化情况,进一步证实“蒲公英”在浙江登陆后强度确实有所加强。最后用NCEPT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蒲公英”在两次登陆时的水汽和斜压能量等条件,发现第二次登陆时环境条件明显要好。因此认为台风蒲公英在浙江登陆后强度维持的原因主要是水汽的输送,北面冷空气的入侵等。  相似文献   
999.
2005年登陆台湾岛台风路径特点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爱鸣  林毅  刘铭 《气象》2006,32(6):37-43
2005年“海棠”、“泰利”和“龙王”3个台风先后在台湾花莲附近登陆后再次在福建登陆。其中“海棠”和“泰利”登陆台湾岛前后路径异常,发生打转、滞留。作者利用常规天气图,结合相关的物理量场对这3个台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过岛台风发生路径异常除了受台湾岛地形影响外,与副热带高压、台风南侧流场、冷空气活动及有关物理量场的分布特征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庄千宝  叶子祥  周功铤  马永安 《气象》2006,32(12):16-22
通过2005年5个台风9种数值模式在各时段的登陆点预报误差统计分析,结合各次台风过程天气形势的分析,探讨数值预报模式对台风路径的预报能力,并对台风决策预报服务中的几个问题提出探讨意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式对台风路径的72-96小时预报的平均误差较大,当天气形势出现较大的变化和调整时,预报有可能出现一致性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