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61.
西藏中部格仁错断裂带活动特征及分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格仁错断裂是西藏中部的一条重要断裂,在对该断裂进行ETM遥感影像解译基础上,分析总结认为该断裂带为由一组北西走向的雁列断裂组成.根据野外实地考察断裂对冰水冲积扇、冲积阶地、冲沟及山脊位错等判断,北西向主要断裂以右旋为主,兼有张性正断性质,但在不同段落断裂结构及活动性质有所不同.根据断裂结构和活动性差别,并考虑受南北向申...  相似文献   
62.
文章以地质地貌与地震遗迹野外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重点介绍了实皆断裂的活动习性、2012年地震产生的建筑物破坏与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实皆断裂是一条规模宏大,以右旋走滑为主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其水平滑动速率为18~20 mm/a.历史上沿实皆断裂曾发生10余次7级以上强震,迄今保留有1839年曼德勒因瓦M 8、193...  相似文献   
63.
基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获得格仁错断裂高空间分辨率的地壳形变速度场,并以此为约束,利用深浅部震间断层位错模型反演断层面上的滑移速率与闭锁深度。结果表明,格仁错断裂性质为右旋走滑,断层两侧存在差异运动,断层上的差异运动自西向东逐渐减弱;InSAR变形结果与GPS观测结果高度一致,远场LOS向最大形变差异达4 mm/a;研究区域内断层剖面分析结果显示,格仁错断层两侧地壳形变差异最大,是区域内控制长波长信号的主断层;格仁错断层面滑动分布不均匀,滑动速率约为2~6 mm/a,断裂西北段滑动速率小于东南段。闭锁程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当惹雍错与孜桂错之间,该地区存在较高的强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64.
茫崖-肃北段阿尔金断裂右旋走滑运动的确定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勇  潘裕生 《地质科学》1998,33(1):9-16
在茫崖至肃北段阿尔金断裂内,奥陶纪地层中产出的塑性变形构造形态完整而清楚,室内的岩组分析和镜下所见发育良好的显微构造,为进一步确定阿尔金断裂的右旋走滑运动提供了有力证据。右旋走滑发生时间可能介于奥陶纪晚期至泥盆纪之间。  相似文献   
65.
山西系舟山西麓断裂右旋错动证据及全新世滑动速率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西断陷的忻定盆地和太原盆地之间为石岭关横向隆起。系舟山西麓断裂即位于石岭关隆起东侧的基岩和黄土梁界线附近,走向北5°—15°东,倾向西,倾角65°,向北与北东东走向的系舟山北麓断裂相交,向南隐伏于太原盆地。它是一条连接太原和忻定两盆地的现代活动断裂。经野外工作,我们发现了该断  相似文献   
66.
红河断裂带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河断裂带是一条大型的走滑断裂带,该断裂带北起青藏高原东部,云南西北部,穿越越南北部,向东南延伸到南海,全长超过1000km。根据印支半岛前新生代的古地块与华南地块的接触关系,将红河断裂带分为海陆两段。断裂带自从第三纪以来,经历了左旋运动,右旋运动以及局部旋转,南北两段的活动性有一定的差异性,现今断裂带在最北端活动强烈,曾多次发生6级以上地震,南段现今活动较为平静。  相似文献   
67.
68.
苏鲁皖地区晚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考察区的晚新生代断裂活动性质和结合地震断层、地震应变带、震源机制、地形变、地壳测深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本区与华北北部的晚新生代应力场既有一致性,又有本身特点。推论是近邻诸板块相向挤压作用和伴随的深部物质运动而导致地壳上部侧向运动等不同级次作用力复杂叠加的结果。指出它与中生代区域应力场不同  相似文献   
69.
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构造改造作用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量的渤海油气勘探资料与成果对辽东湾坳陷构造演化特点综合分析,揭示出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构造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断裂作用、地层抬升剥蚀及褶皱作用,对辽东湾坳陷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其西部地区现今构造特征主要受前期伸展断层控制,构造改造作用较弱;而东部地区构造改造作用强烈,辽东凸起是在后期构造改造作用下形成的,分隔现今的辽中凹陷与辽东凹陷。郯庐断裂带辽东湾段新生代早期活动特征不明显,始新世末-渐新世主要以伸展作用叠加右旋走滑作用为主;渐新世末-新近纪晚期以右旋走滑作用为主,断裂带活动不控制辽东湾东部地区的沉积。辽东湾坳陷新生代的演化整体可划分为断陷期(孔店组沉积期-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断坳改造期(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东营组沉积期)、走滑改造期(馆陶组沉积期至今)3个演化阶段。现今辽东湾坳陷构造格局与沙河街组三段沉积前古构造格局的差异性,对该区海域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太行东断裂的性状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布在太行山东麓的新生代断裂,主要有早第三纪NE向保定-石家庄断裂带、太行山南端的新生代NNE向汤东、汤西断裂带,均为倾滑兼右旋走滑断裂。前者经人工地震探查为白垩纪-渐新世早期形成的断裂,之后,在地层中未发现明显的活动记录。后者形成于始新世-第四纪,由错列的汤东、汤西断裂组成,作右阶排列。在断裂间出现反向调节性凸起带——NNE向大赉店凸起。需特别强调的是,汤东、汤西断裂带活动性很强。而在石家庄-安阳间的山前地带不存在大尺度的新生代断裂,构造上为太行隆起的东斜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