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21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1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112.
库车坳陷东部油气地质条件复杂,天然气成因与油气充注时间存在争议,油气充注史不明,制约其油气勘探进程。利用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组成、流体包裹体岩相学与均一温度等分析测试数据,结合沉积埋藏史及构造演化史,研究了库车坳陷东部吐格尔明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油气充注时间,分析了油气充注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吐格尔明地区天然气组分以甲烷为主,甲烷含量为75.56%~90.11%,干燥系数为0.79~0.93;δ13C1δ13C2值为-35.73‰~-33.80‰和-26.41‰~-25.30‰,天然气成因类型属于成熟阶段的煤成气。吐格尔明地区侏罗系砂岩储层发育两类流体包裹体,分别为黄色液态烃包裹体和蓝白色荧光的气液烃包裹体、灰色的气烃包裹体,表明该区存在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13~7 Ma的原油充注,第二期为2.6 Ma以来的天然气充注。康村组早中期,吐格尔明地区烃源岩形成的原油充注至宽缓背斜圈闭中保存;库车组晚期,侏罗系克孜勒努尔组与阳霞组发育良好的源储组合,天然气近距离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113.
内蒙古扎鲁特旗工农屯地区玛尼吐组火山岩位于大兴安岭南段,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49±1.1Ma,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SiO2(58.14%~63.69%),Al2O3(16.31%~18.66%),Fe2O3(3.17%~5.39%),K2O+Na2O(6.58%~7.86%),MgO(0.82%~2.04%),Mg#(25~41)。研究区玛尼吐组安山岩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为136.41×10-6~163.64×10-6;轻稀土和重稀土元素之比为7.22~10.02,均值为8.42。(La/Yb)N为7.70~10.44,均值8.95;(La/Sm)N为3.18~3.77;因此可知轻稀土元素要比重稀土元素富集程度高,轻重稀土内部存在明显的分馏。δEu为0.84~0.9...  相似文献   
114.
张少文  纪占胜  武桂春  李涌溪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12-67040012
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铁杂—日雍构造混杂岩带物玛地区,原划为上石炭统拉嘎组地层中新发现了中生代孢粉化石14种及未定种,这些化石的发现为将该地层修订为下白垩统多尼组提供了古生物学依据。上石炭统拉嘎组被修订后,研究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不再存在拉嘎组混杂在中生代地层中的现象。同时本次研究在铁杂—日雍构造混杂岩带以南的冈底斯—腾冲地层区物玛分区原划为上石炭统拉嘎组中,发现中生代孢粉化石10种及未定种,并在其灰岩夹层中发现晚侏罗世珊瑚化石6种及未定种,同时在原划分为中二叠统下拉组中也发现晚侏罗世珊瑚化石。根据化石时代和区域地层对比,拉嘎组和下拉组分别被修定为上侏罗统萨波直不勒组和吐卡日组。至此,物玛分区的上侏罗统以萨波直不勒组和吐卡日组为代表,与其北侧的班公湖—怒江地层区上侏罗统可进行对比。本文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铁杂—日雍构造混杂岩带为例,证实在混杂岩带开展古生物学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5.
北极冰海耦合模式对两种不同大气再分析资料响应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牟龙江  赵进平 《海洋学报》2015,37(11):79-91
本文中我们比较了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CFSR)高分辨率的再分析数据集和低分辨率的Japanese 25-year Reanalysis Project(JRA25)再分析数据集在向下短波辐射、向下长波辐射、10m风场、近地面气温、降水、湿度上的不同,发现二者差异最大的为降水数据,其次为向下短波辐射数据、向下长波辐射数据。用这两个数据集驱动同一冰海耦合模式,CFSR强迫的海冰、北冰洋中层水和加拿大海盆温盐结构与实测相比有很大差距,等密度面上的地转流速在加拿大海盆和欧亚海盆比JRA25强迫的结果高20%,同时等密度面的深度偏深、位温偏高,在弗拉姆海峡的流通量也比海洋再分析数据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SODA)偏多。CFSR的向下辐射数据更加接近实测,采用此数据的敏感性实验模拟结果与实测符合的更好。对于海冰的模拟,云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降水带来的淡水通量通过影响大西洋入流水携带的热量进而影响到冰区。此外,CFSR过量的降水也是二者对于北冰洋温盐结构、弗拉姆海峡流通量以及地转流强度模拟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尽管风场的分辨率不同,在海盆尺度上对于海冰和海水温盐结构的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116.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和找矿难度的加大,对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提取地球化学勘查新指标对提高找矿成功率意义重大。通过对乌努格吐山斑岩型Cu-Mo矿床、罕达盖矽卡岩型Fe-Cu矿化以及垦山多元素组合异常REE指标的研究,发现矿致异常与未见矿异常、斑岩型矿化与矽卡岩型矿化REE各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矿化体赋存部位与REE指标空间位置吻合,这一发现使得应用REE评价地球化学异常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7.
分析了一个1/10°的涡分辨率全球环流模式LICOM(LASG/IAP Climate system Ocean Model)对吕宋海峡附近海洋环流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模拟的吕宋海峡附近上层环流及输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除6月是东向净流出外,其余月份均为西向流入,冬季流量最大。年平均流量在-3.76 Sv(1 Sv=106 m3/s),其中上层(600 m以上)流量起主要贡献,为-3.60 Sv,与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南海通过6个海峡完成与外界的水交换,其中吕宋海峡和巴拉巴克海峡是大洋水进入南海的主要通道,其余海峡均以流出为主,流出量最大的是台湾海峡(1.99 Sv),其次是卡里玛塔海峡(1.03 Sv)。进一步分析表明,由季风引起的埃克曼输送量约占吕宋海峡流量的11%,而由季风引起的吕宋海峡压力梯度形成的西向的地转流对吕宋海峡的输运起支配作用。作为黑潮源头的太平洋北赤道流流量对吕宋海峡输运的季节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8.
On Outflow Passag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oth box and inverse methods are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outflow passages of the South China Sea.The physical meaning of the box model is described in detail,and its optimization is based on the most efficient way to remove the warm and fresh water in terms of the heat and salt budgets.The box mode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Kalimantan Strait is the main outflow passage,because the water near the Kalimantan is the warmest and freshest.The system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dvects the warmest and...  相似文献   
119.
Changes in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ITF)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throughflow—measured by the Luzon Strait Transport(LST)—associated with the 1976/77 regime shift are analyzed using the Island Rule theory and the 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dataset.Results show that LST increased but ITF transport decreased after 1975.Such changes were induced by variations in wind stress associated with the regime shift.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easterly wind anomaly east of the Luzon Stra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  相似文献   
120.
西天山吐拉苏—也里莫墩金态矿带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连慧  田昌烈 《地质与资源》2001,10(2):85-90,101
吐拉苏-也里莫墩矿带是西天山地区重要金矿成矿区,矿带内金矿赋存于晚古生代中期张张(裂谷)环境下形成的早石炭世火山岩带内,金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陆火山岩,成矿时代为早石炭世社内-韦宪早期。矿带内金矿化可分为浅成温热液系统(冰长石-绢云母型、硅化岩型)、斑岩型和沉积砾岩型。矿带内东、西两段控矿构造有差异;西部吐拉苏地区的阿希、京希开布拉克、尔曼得等金矿产于京希-阿希近南北向火山构造拗陷带内的火机机构构造系统(冰长石-绢云母型)和层间裂隙带(硅化岩型)中;东部也里莫墩地区的地曼、铁列克特、小于赞等金矿床(点)产于吾拉斯台-郎布拉近东西向火山构造隆起带内的次火山穹丘构造系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