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242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166篇
地质学   284篇
海洋学   365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本文通过2010年和2011年不同时空角度对东海原甲藻藻华进行调查,研究水体层化对藻华发生和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起初东海原甲藻在50m等深线附近的外海繁殖与聚集,然后随着台湾暖流与长江冲淡水的相互作用,东海区域水体层化现象加剧,其细胞丰度越来越大,直至藻华发生并持续推进到近岸。大部分东海原甲藻细胞位于层化水体上方,而且当水体层化现象明显时,藻华的发展最为迅速且呈大规模爆发状态。结果还显示当出现叶绿素高值层时,总是伴随出现温盐突变现象。本项研究不仅第一次从时间角度记录了东海原甲藻藻华的发展动态,而且还发现了东海水体层化现象为东海原甲藻藻华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多种环境因子条件,这为该藻华的监控和预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正>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由国家海洋局推荐的"近海复杂水体环境的卫星遥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国家海洋局自2007年至今获得的国家科技奖最高奖项。该项目由  相似文献   
93.
东海表层水体中的多环芳烃及其沉积通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海陆架水体中溶解态多环芳烃(PAHs)含量为基础,引入颗粒相-水相间的物质吸附系数(Koc)计算悬浮颗粒物中PAHs有机碳归一化含量,结合陆架沉积物有机碳的年埋藏通量,估算东海陆架沉积物中PAHs沉积通量。结果显示:水体中溶解态的15种PAHs总含量为(701±392)ng/L,变化范围为412~1 032ng/L,PAHs组成以3环为主。计算得到的悬浮颗粒物中15种PAHs有机碳归一化含量为20~28μg/g,对应的PAHs沉积通量为150~210t/a。估算结果与实测沉积物中PAHs含量和沉积通量结果基本吻合,表明实验室模拟实验获取的化合物Koc值适用于东海颗粒相-水相间的分配模型,证实悬浮颗粒物有机碳含量在控制PAHs两相分布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该方法为海洋沉积物中PAHs沉积通量的估算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4.
分别于2012年9月、2013年1、6月,对九龙江两大支流北溪、西溪及河口区开展了3个航次的营养盐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河口区表层水体溶解无机氮(DIN)、总磷(TP)和活性磷酸盐(PO4-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13-17.35、0.14-1.00和0.00-0.38 mg/dm3,受上游输入和海水稀释作用,营养盐浓度由淡水端至海水端逐渐降低.北溪表层水体的DIN、TP和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99-24.92、0.12-1.47和0.04-0.68 mg/dm3,受龙岩地区工农业生产及城市进程影响,由上游至下游逐渐降低.西溪表层水体的DIN、TP和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74-20.61、0.14-0.92和0.02-0.37 mg/dm3,受上游农业生产和下游漳州地区人类活动影响,上下游的DIN质量浓度较高.此外,九龙江沿岸的人类活动可能影响了该地区水体中的溶解无机氮形态组成:北溪和西溪上游的NH4-N和NO3-N占比分别较高.水期分析表明,2013年1月的DI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水期,而不同区域TP和活性磷酸盐的水期波动不尽相同.营养盐结构分析表明,九龙江总体处于磷限制状态,但在河口及北溪部分站位,CDIN/CPO4-P比值已达到适合浮游生物生长繁殖的水平.潜在富营养化程度评价表明,九龙江河口多数站位均处于N或P限制的富营养化级别,但由于N、P营养盐的绝对浓度较高,具有水华暴发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95.
In summer, the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YSCWM) is a stable water mass of low temperature ly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central Yellow Sea (YS). It is fringed by some typical tidal fronts, which separate deep, stratified water on the offshore side from the well-mixed, shallow water on the inshore side. Three striking fronts--Subei Bank Front (SBF), Shandong Peninsula Front (SPF), and Mokpo Front (MKF; a front off the southwestern tip of the Korean Peninsula)--have been iden- tified by various studies from both satellite observations and model results. Tid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se fronts. However, it is still a matter of debate as to the roles these two kinds of mechanisms of upwelling and tidal mixing play, and how importance they are in the maintenance processes of the above three fronts. Basing a nested high-resolution model HYCOM (the 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tidal effects on the thermal fronts in the YS in summertime. Through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with and without tidal forc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KF is mainly driven by tide-induced upwelling. For the SPF, tidal mixing is the dominant factor, when lower cold water is stirred upwards along the sloping topography of the western YS. Meanwhile, the combined effect of upwelling and tidal mixing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SBF. Diagnostic analysis of thermal balance shows that horizontal nonlinear advection induced by strong tidal currents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thermal balance of frontal areas.  相似文献   
96.
为快速、准确地掌握水体分布信息,本文以上海市为研究区,基于多时相Sentinel-2卫星数据构建水体提取特征集,并采用效率高、稳健性好的随机森林模型,对研究区内的水体进行提取。水体提取特征集在现有光谱波段特征的基础上加入6种水体指数,分别为NDWI、MNDWI、AWEIsh、WI2015、SWI和RWI,旨在提高水体提取精度。针对10个光谱波段特征及6种水体指数,设计了8种试验方案探究加入水体指数对于水体提取的作用。结果表明,将6种水体指数全部加入的方案精度最高,为97.910%;NDWI和RWI能提高水体提取精度、降低漏提率和误提率。  相似文献   
97.
基于机器学习分类器的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影像水体提取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其通常依赖于大量的训练样本,利用该方法进行多时相极化SAR影像的水体提取时,在每一景影像上都人工标注足够数量的训练样本是十分困难且耗时的。同时,SAR影像上固有的相干斑点噪声会进一步加剧样本标注的难度。对此,引入迁移学习方法,利用其知识迁移能力将已有的训练样本的类别标签信息迁移至未标注的样本,以降低获取新样本所需的人工代价,提高水体提取的时效性。使用6景极化SAR影像和4种迁移学习方法进行最佳源域影像选取、样本标签迁移和水体提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迁移学习方法可以准确地将源域影像上的训练样本的标签信息迁移至其他影像,有效减少其他影像进行水体提取需要的人工标注样本的数量,同时能够维持较高的水体提取精度,在洪涝灾害应急响应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99.
100.
含碎石紫色土坡面降雨入渗和产流产沙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土槽模拟降雨试验基础上,观测了具有不同碎石体积含量紫色土的降雨入渗地表产流产沙量以及细沟间径流和细沟径流的流速,以期建立碎石含量与土壤流失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碎石混合对降雨入渗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当碎石含量为20%~30%时,碎石的存在增强土壤入渗能力,当碎石含量提高到30%时,土壤的入渗能力被削弱。土壤中碎石混合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坡面细沟间径流流速和细沟径流流速产生不同的影响,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细沟间径流平均流速逐渐增加,细沟径流的平均流速逐渐降低。土壤中碎石混合通过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增强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径流含沙率和土壤流失量显著降低,土壤流失比与碎石含量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