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2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574篇
测绘学   121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136篇
地质学   1549篇
海洋学   35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47篇
自然地理   57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氨基酸在粘土高岭石上吸附等温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种氨基酸(甘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在粘土高岭石上的吸附等温线以及金属铜离子对其等温线的影响。研究表明,氨基酸在高岭石上的吸附等温线以及金属铜离子存在时的吸附等温线均属Langmuir型等温线;铜离子浓度增加时,其等温线斜率也增加,并认为体系可形成Ⅰ型三元表面络合物,铜离子对氨基酸在高岭石上等温线影响的规律和在相同体系中它对氨基酸在高岭石上交换吸附百分率E(%)-pH曲线的影响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42.
通过模拟实验制备了硅酸盐类不溶性固体,从X射线衍射特征和红外光谱特征两方面看,制得的硅酸盐类与河口新生相成分,结构相似,表明铁水解成的β-FeOOH胶体吸附Si,Al,Mg,K等元素,经结构重组可形成硅酸盐矿物,这可能是河口体系新生相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3.
化学处理海带粉对La3,Ce3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洪  宁黔冀 《海洋科学》2002,26(5):21-22
海带中含有大量的褐藻胶,褐藻胶是一种多糖,分子中含有 -COOH, -OH有机官能团,此外海带细胞壁上存在 -SO3H, -OH等[1],因此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利用此性质,可以用来吸附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2 ,3] 。理论上海带也能与稀土金属元素形成配位化合物,即可吸附溶液中的稀土金属离子,有关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初步研究海带对稀土La3 +,Ce3 +的吸附作用,旨在为该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海带直接作为吸附剂使用,尚有活性低、粘连、不宜重复使用的缺点,因此,借鉴多糖类方面的处理经验,对人工养…  相似文献   
44.
粘土矿物对海水中主要营养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对海水中磷盐和硝酸盐在粘土矿物上的吸附行为的研究发现,海水体系中高岭土对磷酸盐的吸附能力大于蒙脱土,其原因为,粘土颗粒的表层铝/硅结构比是控制磷酸盐吸附的主要因素,其中铝含量越高,肿附能力越大。考察PH、粘土酸改性处理等因素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PH<8.5的磷酸盐吸附PH曲线呈峰形,其吸附作用以阴离子交换为主;PH>8.5时磷酸盐的吸附作用以沉淀吸附为主。酸改性蒙脱土可提高吸附磷酸盐的能力  相似文献   
45.
Minerals might act as important sorbents of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and reduce biodegradation, which favors the formation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earth's history. Since most organic matter is degraded during the sinking process, at ambient temperature, it is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different minerals during this process, to assess the organic loss from primary productivity to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In this study, montmorillonite and calcite have been selecte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minerals on the release, adsorption, and deposition of cyanobacterial (Synechococcus elonpata) fatty acids (FAs) at ambient temperature. Gas chromatography (GC),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have been utilized to detect the variation in fatty acids. Primary results suggest that minerals have a different impact on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Montmorillonite can specifically enhance the release of fatty acids from cyanobacterial cells by lowering the pH values of the solution. The adsorption of the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by montmorillonite will also be enhanced under a lower pH value. Conjunction of fatty acids with montmorillonite to form a complex will favor the sinking and preservation of these organics. Selective adsorption is observed among fatty acids with different carbon numbers. In contrast, calcite does not show any impact on the release and adsorption of organic matter even though it is reportedly capable of acting as a catalyst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 matter at high temperature. The primary data bridge a link between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suggesting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claystones in the formation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earth's history.  相似文献   
46.
钙离子是海洋11种常量离子之一,与钠、钾等离子的保守性不同,钙离子在海洋中的分布表现出微小但系统的变化。钙离子的变化往往与海洋碳酸钙的形成和溶解过程有关,所以,钙离子可直接指示海洋碳酸钙通量(深层海洋碳通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碳酸钙沉淀或溶解又会改变总碱度和溶解无机碳,通过钙离子变化也能间接探讨海洋碳酸盐系统和海洋吸收CO2的能力。介绍了以碳酸钙溶解形成超额钙为主的海洋钙离子多种非保守行为及其控制过程,讨论这些过程对海水组成和海洋碳酸盐系统的影响,探讨未来海洋酸化条件下钙离子可能的变化及其潜在的效应,最后展望在南海开展钙离子精细行为的研究意义。   相似文献   
47.
湖北郧西黄龙洞古人类石器技术与生存行为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北郧西黄龙洞古人类遗址自2004年发现以来已进行过3次系统发掘,出土了距今约10万年的晚期智人牙齿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38件石制品。文章从类型、原料、剥片技术、加工技术等方法对石制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龙洞古人类选择围岩内部的石英质岩脉和洞外河流形成的河卵石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碎屑等,个体以中小型居多;锤击法为剥片基本方法,砸击法被少量使用;石器多为片状毛坯制作而成,刮削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此外还有手镐、砍砸器、石锥和雕刻器等,石器为锤击法单向简单加工而成。另外,结合洞穴自然环境、动物化石埋藏及考古分析等证据,探讨了古人类于更新世晚期对黄龙洞的利用方式和生存行为。  相似文献   
48.
基于传统吸附烃概念的烃类检测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程同锦 《物探与化探》2008,32(5):456-460
烃类是地表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地下油气藏的直接指标.目前我国油气化探中常用的酸解烃法检测出的烃类,不应定义为"吸附烃",它是介质吸收的产物,属结合态烃类,应定义为"吸收烃".地表酸解烃异常十分稳定,重现性好,能够很好地证明地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烃类运移过程,但在反映目前深部油气信息方面具有多解性.针对酸解烃法的弱点,依据烃类垂向运移理论和物质吸附作用原理,自行设计开发、研制了一套吸附烃脱气装置,建立了土壤吸附烃提取新技术和检测方法.该方法有利于在近地表获取油气系统的动态信息,强化烃类测量法对其信息源的探测,可以提高地表油气化探预测油气分布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9.
滨海地区不同质地土壤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粉砂、粉质粘土、粉土对垃圾渗滤液中NH4+-N的吸附作用,在室内做了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土样吸附NH4+-N的等温吸附曲线均符合Langmuir模式,且最大吸附量分别为粉砂1.3 034 ms/g,粉质粘土1.109 mg/g,粉土0.3 439 mS/S.不同土样吸附NH4+-N的能力差异较大,三种土样的吸附顺序为:粉砂>粉质粘土>粉土;三种土样的迟滞因子分别为粉砂27.939,粉质粘土21.782,粉土18.257,说明粉砂和粉质粘土的防污能力较粉土强.  相似文献   
50.
滨海含水介质胶体对垃圾渗滤液氨氮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天津含水介质的结构和组成,选择代表性的2种含水介质,分析了土样和胶体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系统测定不同胶体对氨氮吸附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并分析了胶体粒径、ζ电位、电泳淌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介质胶体对氨氮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为对数曲线,其平衡时间约为20~24 h;不同胶体的吸附等温线均为直线型理想吸附,并且当水相中氨氮浓度低于一定浓度时,不但不产生吸附,反而使胶体中的残留氨氮释放出来;胶体颗粒细,比表面积大,表面能大,吸附能力就越大;胶体的ζ电位和淌度愈高,胶体的稳定性愈大,与铵离子接触的机会多,容易吸附铵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