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辽河盆地荣兴屯地区中生界火山岩储集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晓东  赵志刚 《地球科学》2000,25(2):143-146
运用火山岩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及压汞分析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辽河盆地荣兴屯地区中生界火山岩储集性能, 认为: (1) 火山岩储集空间以次生孔缝为主, 原生孔缝大多已被充填; (2) 孔狭窄, 平均连通孔半径一般在0.100~ 0.500 μm左右.孔分布主要有单峰型和平峰型两种; (3) 孔隙组合类型有微裂缝型、微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3种, 并以前两种类型为主; (4) 孔隙度值在1.0 %~ 16.3%之间, 渗透率在0.0 12× 10-3 ~12×10-3 μm2, 属低孔特低渗储集层; (5) 储层非均质性强, 渗透率级差为10 0 0, 突进系数为12.41, 变异系数为2.3.根据上述特点提出了火山岩储集层划分方案; (6) 由于孔/比值较小, 火山岩储集层的压汞退出效率较高, 平均达47.9%, 预示了较高的油气产能.   相似文献   
12.
13.
王瑞飞  陈明强  孙卫 《地质论评》2008,54(2):270-277
通过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沿25、庄40、庄19三个区块超低渗透砂岩储层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孔隙道类型多样是储层渗透性差的主要原因;孔分选系数在2.0~2.5之间、变异系数在0.1~0.2之间物性较好;较大孔是决定和改善储层渗透性的重要因素,细小孔道对储层储集能力的贡献较大,储层微裂缝较为发育。储层物性参数的差异、孔特征参数的差异等,均归因于微观孔隙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镇原地区长7油层组储层特征出发,研究了岩心分析的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相渗等物性参数与排驱压力,饱和度中值压力,退汞效率,平均道半径等孔结构参数及其与测井电性特征的关系,建立了神经网络多组分岩性和孔,渗,饱解释模型,以及多元回归孔结构参数分析模型,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并采用含油产状一物性-电性综合方法,确定储导有效厚度。  相似文献   
15.
源岩层系油气已成为世界油气工业体系中举足轻重的重点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很大。本文通过深入解读含油气源岩层系的地质形成条件,发现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在根本上决定了源岩层系油气成功开发的技术路径。储集层属性是指储集层储存和渗滤油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地史时期微—纳米级孔- - 缝系统充注和聚集了大面积连续型油气资源,人工压裂形成缝网系统突破了致密储层的连通属性短板,成功开发了规模油气资源,突破流动属性短板可能是另一个发展方向。烃源岩属性是指烃源岩滞留、转化和排出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已转化的滞留油气和未转化的残留有机质,滞留及潜在烃类资源规模巨大,地下人工加热等方式理论上可突破烃源岩的有机质数量和成熟度属性短板,可能是实现成功开发的有效路径。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是实现源岩层系油气规模发展的内在潜质基础,公共属性参数是外部环境基础。造缝产烃还是改质造烃?前提是准确研判优选何种内在属性参数,基础是系统整合优化所有外在属性参数,推动实现源岩层系油气商业化可持续发展,未来中低熟富有机质页岩及油页岩、中高熟富气态烃页岩层系、低变质程度富油煤岩、深层可气化煤炭等是值得期待的战略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6.
川东嘉二段孔隙层下限及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曾伟  强平 《矿物岩石》1997,17(2):42-48
本文运用多种分析手段,采用新的思维和方法,划分出川东嘉二段孔隙层的绝对孔下限、有效孔下限、孔隙度绝对下限及孔隙度产出下限。提出孔结构的新参数并用之于储层的分类与评价。下限标准符合于生产实际,分类与评价效果良好、实用,已为生产部门所采用  相似文献   
17.
张丽霞  范昌育 《沉积学报》2011,29(4):793-797
砂体作为东濮凹陷浅层发育的主要输导体之一,其微观输导特征,决定了输导性能的优劣。利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下的Scandium孔径测量软件,从微观尺度,较为系统地测量了东濮凹陷浅层砂体的孔隙、道大小,并总结了它们在纵向上的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层段砂岩的输导性能及其纵向变化,这为研究孔隙结构和砂岩输导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与理论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世纪非常规油气获战略突破,微纳米孔页岩系统油气成为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新领域,非常规油气资源在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愈发重要。致密气、煤层气、重油、沥青砂等已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致密油成为亮点领域,页岩气成为热点领域。中国在致密气、页岩气、致密油、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获重要突破,油页岩、天然气水合物、重油、油砂矿等获重要进展,初步评价中国非常规石油资源量(223~263)×10~8t,天然气资源量(890~1260)×10~(12)m~3。中国非常规油气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细粒沉积学在陆相敞流湖盆大型浅水三角洲砂体、湖盆中心砂质碎屑流沉积、海陆相细粒沉积等研究新进展,提供了盆地中心储集体形成和分布的理论依据;非常规储层地质学在研究方法技术、多尺度数据融合、地层条件物理模拟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多方法多尺度整体表征非常规储层已成为研究热点,推动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地质理论和方法技术快速发展;创新发展了连续型油气聚集理论,构建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体系框架,明确了非常规油气地质研究的内涵、地质特征、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和核心技术,为大面积非常规油气规模勘探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方法快速发展,涌现了烃源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评价等"六特性"、"甜点区"地质一工程综合评价等核心评价方法,微地震监测、水平井钻完井、"工厂化"生产、"人工油气藏"等开发工程核心理念和技术,推动非常规油气"革命性发展"。非常规油气的突破,带来了坚持理论创新、坚持核心技术进步等4点重要启示,对延长石油工业生命周期、推动理论技术升级换代、改变能源格局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会厌逐瘀汤加味对鳞状细胞癌(LSCC)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将60例LSCC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于术后1个月开始配合会厌逐瘀汤加味口服治疗,每年服用1个月,连续治疗3年。于术后4个月观察比较2组呼吸、吞咽、语言交流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于术后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年随访2组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术后4个月,治疗组呼吸功能正常者86.67%(26/30),吞咽功能正常者80.00%(24/30),语言交流正常者86.67%(26/30),对照组分别为63.33%(19/30)、50.00%(15/30)、60.00%(18/3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2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均未出现咽瘘、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年随访结果显示,复发率治疗组为16.67%(5/30),对照组为40.00%(1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后的生存率治疗组为90.00%(27/30),对照组为6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厌逐瘀汤加味可促进癌术后患者呼吸、吞咽、语言交流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长期用药可降低复发率并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