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0篇
  免费   754篇
  国内免费   708篇
测绘学   628篇
大气科学   1783篇
地球物理   724篇
地质学   975篇
海洋学   310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263篇
自然地理   17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康岚  刘炜桦  肖递祥  师锐  王秀明 《气象》2018,44(11):1414-142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E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产品、闪电定位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等,分析了2015年4月4日傍晚到夜间发生在四川盆地的极端大风天气过程。分析指出:本次雷暴大风过程是由冷锋对暖湿气团的强迫抬升及干冷空气进入暖湿区域触发形成.中空干层、大的温度直减率、高低空急流耦合区、低层温度脊附近是利于极端雷暴大风出现的潜势区域。该区域为雷暴形成提供了条件不稳定、水汽、动力抬升等有利环境条件。冷空气首先从盆地西北部中低层入侵,在低层切变线上触发生成了一系列雷暴单体,在最有利于对流发展的潜势区域迅速发展。潜势区域中线状回波北段的中尺度涡旋环流、前侧入流和后侧入流的相互作用形成单体弓形回波,该弓形回波具有比普通雷暴更高的反射率因子、垂直液态含水量.根据雷达回波演变特征推断,本次极端大风是由单体弓形回波带来的湿下击暴流所导致。弓形回波中高反射率因子的高度连续下降意味着下沉气流伴随降水粒子下降,干空气被夹卷进入下沉气流使得雨滴被迅速蒸发,大大加强了下沉气流强度,因而显著增加了大风强度。分析还指出:通过分析对流发展背景条件,确定最有利对流发展的潜势区域,关注该区域中回波的生成、形态特点、演变特征,可提前预警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宜宾和威宁探空资料、昭通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17年7月昭通出现的冰雹灾害天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出现的冰雹天气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冰雹的发生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压有紧密的联系; 2)在干入侵、上干下湿、湿层深厚这三种中低空配置下昭通都可能会出现冰雹天气;3)订正到14时后的对流有效位能比08时的更具指示意义;4)冰雹云的最大回波强度在55dBz以上,回波顶高达到10km以上,风暴顶高超过回波顶高的70%,最大单体垂直液态含水量值在14 kg/m2以上。  相似文献   
993.
利用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分钟级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和榆林多普勒雷达资料,对 2013 年8月4日傍晚发生在榆林市的一次超级强对流风暴天气进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疑似一次超级单体龙卷天气过程;(2)从环流背景来看,榆林市上空中层强干冷平流配合低层切变线、西南急流,高层干冷、低层暖湿特征明显;从环境条件来看,强风暴发生前和发生期间能量、抬升凝结高度、风切变满足龙卷发生所需的热力不稳定、垂直风切变条件;(3)雷达钩状回波结构清晰,并伴有强中气旋,大于60 dBZ的回波和正负速度对已接地,呈现龙卷发生时的回波特征;(4)强风暴发生前后,由北向南经过榆林地区有多个龙卷涡旋TVS产品被识别;(5)气象要素场变化剧烈,地面气压明显降低,风速出现极值增强,风向发生突变,与龙卷发生期间风场观测特征基本一致,表明该区域出现龙卷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逐5分钟自动站资料、常规观测和NCEP(1°×1°)再分析资料等,对2021年6月25日发生在内蒙古太仆寺旗的一次强龙卷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龙卷发生在前倾槽背景下,出现在低层的西南气流当中。龙卷发生的环境场特征为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大气层结;地面辐合线及干线为强对流提供了触发条件;低抬升凝结高度、强低层垂直风切变和大的对流有效位能为龙卷提供了有利条件。此次龙卷过程由多个超级单体风暴相互作用造成的,雷达回波资料分析显示超级单体出现明显的钩状回波,“V”型缺口,回波悬垂、旁瓣回波的特征,雷达距离龙卷发生地超过100 km,未识别出龙卷涡旋特征,但识别出了中气旋,中气旋最大转动速度达到了15 m/s,为弱到中等中气旋;龙卷发生前基于单体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和最大反射率回波顶高有明显的跃增。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安装于广州塔塔顶500 m的大气电场仪(简称电场)数据、广州双偏振雷达资料、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数据和ERA5再分析资料等数据,对比分析了2020年8月15日和9月23日广州两次雷暴天气过程的地闪活动特征以及地闪活动与电场变化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由局地热力不稳定引起的“局地性雷暴”地闪频次低、伴随弱降水,而由中尺度系统引发的“系统性雷暴”地闪频次高、伴随短时强降水。两次过程的地闪频次和电场变化呈双峰分布,地闪爆发时电场变化显著,频域能量达到峰值。“系统性雷暴”的消亡阶段电场在正负极之间大幅度缓慢波动,呈现阻尼振荡(End Of Storm-Oscillation,EOSO)特征,而“局地性雷暴”消亡时电场未出现此特征。时域下电场剧烈变化和频域能量明显提高时,意味着雷暴云团正在靠近或附近有闪电发生;电场频域能量迅速减小且集中于低频段,表明雷暴正在消亡或远离测站。电场的时频特征对雷暴的生消具有指示性作用,为电场数据与其他资料融合应用于雷电风险预警予以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基于2014—2019年4—9月西安多普勒雷达数据,在对因地形或高大建筑所造成的反射率遮挡区域进行修订的基础上,研究西安地区对流天气的雷达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1)西安雷达在低仰角受到地形和高大建筑的严重遮挡,即在雷达05°仰角的西安东部、西南部及西北部方位与15°仰角的西安偏南部方位存在因地形因素遮挡造成的大范围反射率缺失现象,和因雷达站周边高大建筑等非地形因素导致的个别方位角上反射率因子缺失现象。本文通过交叉方位角插值法和高仰角反射率因子填补方法对遮挡区域进行修订并形成完整反射率因子数据,然后利用对流回波识别方法识别出对流回波。(2)西安雷达对流回波气候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对流天气发生频次最多;2017年对流天气持续时间更长、强度更强,多发区主要为陕北南部至关中北部及关中南部至秦岭北麓;7—8月为对流天气高峰时段,其中7月下旬和8月上旬出现频次最多;日变化特征显示14—23时对流天气活动频繁,23时后活动频次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997.
以延庆综合地震台2018~2019年SS-Y型伸缩仪、SSQ-2I型水平摆倾斜仪、DSQ型水管倾斜仪3套形变仪器的数字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形变观测的主要干扰因素及其机理,为识别形变观测数据异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水文地质参数识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基于马尔可夫链(MCMC)采样法,耦合地下水数值模拟的MODFLOW软件,提出了贝叶斯方法,用于水文地质参数识别这一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采取单分量自适应Metropolis(SCAM)采样算法并加入了权重因子,从而大大提高了该方法解决高维参数问题的效率。通过两个实例研究,验证了该方法具有独特的寻优性能和效率。结果表明,贝叶斯方法适用于复杂地下水问题的参数识别,并体现出了出色的全局寻优性。  相似文献   
999.
以北京昌平地区为研究区域,获取了2007年该试验区C波段ENVISAT/ASAR数据和L波段ALOS/PALSAR数据,并提取了地物的后向散射系数。首先,利用MIMICS模型对该地区的春玉米、夏玉米和果木的后向散射特性进行模拟和分析;然后,将模拟结果同雷达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对比;最后,利用不同作物之间的后向散射系数数值大小关系,建立分类二叉树,很好地区分了春玉米和夏玉米,总分类精度达86.66%。研究结果表明:双频多极化雷达数据能够提供有利于作物类型识别的多方面信息,对农作物遥感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1000.
马超  孙群  陈换新  徐青  杨辉 《测绘学报》2017,46(2):246-252
基于天桥的几何与属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志愿者地理信息中自动识别天桥的方法。天桥从几何结构上可分为主桥和附属设施两个部分,主桥部分特征鲜明,可以视为两类分类问题,依据其几何特征和属性特征构建特征空间,利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进行识别;附属设施部分可依据已识别的天桥主桥,按照路段的长度、属性等判定规则进行识别,从而完成整个天桥的自动识别。以北京市OpenStreetMap(osm)数据进行试验验证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识别出志愿者地理信息中的典型天桥结构,可以为志愿者地理信息道路网的多尺度建模与化简、步行导航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