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236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利用AFLP技术对山东沿海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4个野生群体(乳山、无棣、牟平、即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6对引物组合对4个群体进行扩增,共得到356个位点,乳山群体、无棣群体、牟平群体和即墨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依次为74.40%、70.50%、72.80%、74.70%,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中,即墨群体多态性比例最高,无棣群体多态性比例最低。聚类分析表明,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0263~0.0448之间,乳山群体和无棣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近(0.0263),两群体首先聚在一起,随后与牟平群体和即墨群体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92.
试验研究分毒素累积和解毒两个阶段,丈蛤(Meretrix meretrix)对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累积能力试验中每天投喂一定量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定期测定丈蛤体内的毒素含量;解毒试验通过投喂饵料和水体消毒的“内排外解...  相似文献   
93.
2007年3月,将采集于湛江雷州的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e,根据其个体大小分为A组和B组,外壳长度分别为(4.51±0.17)cm和(3.69±0.11) cm,并采用Winkler碘量法和次溴酸盐氧化法分别测定了其单位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及其氧氮比(O∶N),研究了盐度和规格对波纹巴非蛤代谢的影响.实...  相似文献   
94.
周年采集环沟格特蛤(Katelysiarimularis)分别测定生长指标(总重、软体部重、性腺重、肝重和软体部干重等)并用组织切片观察性腺发育的状况,以确定性腺发育的周期和时间。组织的光镜研究说明环沟格特蛤雌雄性腺发育均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在厦门吴冠镇环沟格特蛤1月开始其性腺发育,3月进入生长期,5~6月成熟,5~11月都有产卵,每年7月11月各有一次排卵高峰期。  相似文献   
95.
为查明温度、盐度和密度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响应面法构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蛤仔生长存活模型并进行分析。实验设计了3因素(温度、盐度、密度)和3水平(-1、0、1),以稚贝壳长为响应值,探究温度、盐度、密度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蛤仔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研究表明,培育73 d后,温度、盐度、密度的二次效应对蛤仔稚贝的壳长生长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温度、盐度、密度的升高,蛤仔壳长生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即表现出抛物线形特征,其中盐度对稚贝的壳长生长影响极显著(P<0.01)。然而,三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蛤仔壳长生长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壳长预测值Y对应自变量温度(T)、盐度(S)和密度(D)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Y=-6.331 05+0.276 5T+0.573S+0.689D-0.005 66T2-0.013 7S2-0.115 9D2。本研究通过二次响应面回归方程构建了不同环境下蛤仔苗种的生长模型,得出稚贝最适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96.
采用相关分析、共线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日本镜蛤(Dosinia japonica)的壳尺寸性状与重量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测量的日本镜蛤的各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的表型相关(P<0.01);共线性分析剔除了与各壳性状存在严重共线性的壳长;通径分析表明,壳高和壳宽是直接影响体重和壳重的主要性状,壳宽和b(壳顶至壳后)是直接影响软体部重和软体部干重的主要性状,而直接影响体积的壳尺寸性状只有壳高;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壳尺寸性状对体积和重量性状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为日本镜蛤的养殖和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2009年9月,作者以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杂交家系 HD(♀H×♂D)及其亲本家系 H、D 为材料,采取单对交配策略建立了 B1F1(♀HD×♂H)、B2F1(♀D×♂HD)、B3F1(♀HD×♂D)和 B4F1(♀H×♂HD)4个回交家系,并对各家系蛤仔早期生长发育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家系间蛤仔的卵径、受精率、孵化率和初孵 D 形幼虫壳长差异不显著(P>0.05);浮游幼虫期, B1F1和 B3F1家系幼虫生长速度显著快于B2F1和 B4F1(P<0.05),9日龄时 B2F1和 B4F1幼虫存活率显著低于 B1F1和 B3F1(P<0.05);变态期, B2F1和B4F1家系幼虫表现出明显的变态时间延长、变态规格小型化和变态率低等近交衰退现象;稚贝期, B1F1和 B3F1家系稚贝生长优势开始显现,而 B2F1和 B4F1家系稚贝生长和存活劣势依旧明显.综上可见以杂交 F1(♀)为母本的 B1F1和 B3F1家系早期生长和存活性状显著优于以杂交 F1(♂)为父本的 B2F1和 B4F1家系,因此在蛤仔回交育种中以杂交 F1(♀)为母本更有利于选择.  相似文献   
98.
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成期壳长遗传力与育种值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巢式设计构建了菲律宾蛤仔的8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24个全同胞家系。在90、300、330和450日龄,每个家系随机取30个个体测量壳长,并对数据进行遗传分析。将全同胞效应、母本效应和移入土池时壳长协变量组合成8个不同模型,应用REML法估计遗传力,BLUP法估计育种值。结果表明,移入土池时各家系平均壳长协变量是重要影响因子,全同胞效应和母本效应影响较小。在90、300和330日龄的最优模型为考虑加性遗传效应和移入土池时各家系平均壳长协变量的模型AB,450日龄的最优模型为仅考虑加性遗传效应的模型A。应用最优模型估计的90、300、330和450日龄壳长遗传力分别为0.571、0.966、0.622和0.865。应用最优模型估计育种值,对表型值选择法和育种值选择法比较的结果表明,对家系进行选择时,在300日龄用育种值选择法比表型值选择法平均壳长高3.56%,在90和330日龄时比表型值选择法分别低1.53%和3.71%。对个体进行选择时,按照10%和1%留种,在90、300和330日龄表型选择法比育种值选择法高16.86%、2.54%,16.27%和24.51%、2.03%,23.23%。除在300日龄对家系进行选择时育种值选择法优于表型值选择法外,表型值选择法均优于育种值选择法。  相似文献   
99.
急性CO2酸化对菲律宾蛤仔钙壳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渤海表层典型的碳酸盐系统,通过实验室密闭培养实验,分析急性CO2酸化条件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CaCO3形成速率(G)和CO2呼吸速率(RC)的影响,以探讨局部海域CO2酸化的底层海水在潮流或者风海流等因素的驱动下,脉冲式影响贝类栖息地时养殖贝类可能的响应。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在急性CO2酸化条件下发生轻微的钙壳溶解和显著的呼吸抑制。CO2酸化和菲律宾蛤仔的呼吸作用共同驱动钙壳溶解,溶解速率随Ω文石下降而升高,G(μmol/(FWg·h))=0.14 × Ω文石-0.49 (n=12, r=0.95, p<0.01)。活体菲律宾蛤仔钙壳保持稳定的Ω文石临界值为3.5,而在Ω文石=1.0的条件下,每天溶解的钙壳相当于贝壳总重的2‰。相较于钙壳溶解,Ω文石改变对菲律宾蛤仔呼吸作用的影响更大,RC(μmol/(FWg·h))=0.27 × Ω文石+0.90 (n =12, r=0.82, p<0.01)。由于呼吸代谢决定了摄食等各种耗能行为的效率,因此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尽管菲律宾蛤仔可以通过摄食等自身调节机制来抵御造成钙壳溶解的环境胁迫,然而这一机制本身就可能受到酸化环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0.
清洁疏浚物掩埋对菲律宾蛤仔成体的存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不同粒度、不同掩埋深度的疏浚物对于底栖生物潜在影响,采用长江口疏浚物模拟不同粒度、不同深度掩埋 菲律宾蛤仔,并研究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掩埋后为了生存表现出垂直迁移行为,粒度在0.125~0.063 mm 时 菲律宾蛤仔表现出较强的迁移能力,存活率大大的提高,掩埋深度在4 cm以下时菲律宾蛤仔全部迁移至疏浚物的表面存活; 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深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菲律宾蛤仔的死亡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粒度为0.125~0.063 mm 时其半致 死深度最大,8d-LC50 为8.4 cm (95 %置信区间5.3~11.6 cm)。实验表明,疏浚物处置后的粒度、沉积厚度对于底栖生物种 群的存亡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