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2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41.
137Cs示踪法研究太湖流域土壤侵蚀分布与总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37Cs示踪法研究了太湖流域不同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速率分布,初步估算了太湖流域的土壤侵蚀总量。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相同时,丘陵山坡中点的土壤侵蚀速率与整个坡面的平均值相近;太湖流域山坡中上部以自然坡地为主,土壤侵蚀速率仅为186.6t/km2.a;山坡下部以茶园种植为主,土壤侵蚀速率为3898.5t/km2.a。平原区水田的侵蚀速率与其到山脚的距离正相关,随距离的增大由堆积转变为侵蚀并逐渐增大,山脚水田堆积量和湖岸水田侵蚀量分别为2585.9和6325.7t/km2.a,平均侵蚀速率约为1869.9t/km2.a。太湖流域土壤侵蚀总量约为3446.7×104t,流域土壤侵蚀导致的输入太湖的泥沙量年均约为34.5×104t,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土壤侵蚀是太湖泥沙输入的主要来源。本研究结果初步证明了利用137Cs示踪法研究太湖流域土壤侵蚀与湖泊沉积通量定量关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2.
DEM与区域土壤侵蚀地形因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形是影响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坡度等指标是流域水文和土壤侵蚀预报的重要变量.DEM在区域土壤侵蚀中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如何实现对侵蚀区地形的表达,使之能准确、科学和有效地表达地形形态和侵蚀沟道网络结构;在多种尺度上,用什么指标实现表征地形对土壤侵蚀发生过程的影响;用什么方法提取或者处理地形因子,如何建立地形因子与土壤侵蚀关系.引入新的DEM理念和算法,应用高精度地形测量数据和数字地形图,改进DEM质量,考虑尺度效应并将已有地形因子研究与区域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结合,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3.
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土壤侵蚀模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汪文富 《贵州地质》2001,18(2):99-106
在典型岩溶区,由于喀斯特的强烈发育,自然条件差,加上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随着遥感(Remote Sensing)技术的飞跃发展,计算机技术有普遍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的迅速发展与应用,使土壤侵蚀研究从土壤侵蚀类型、分类、侵蚀地貌、侵蚀模数等定性、定量研究深入到潜在危害的研究阶段。本文是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普定后寨河岩溶流域(普定岩溶野外试验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起适合于岩溶流域使用的土壤侵蚀定量模型,并在PAMAP GIS的支持下,探讨了利用遥感信息、GIS自动提取土壤侵蚀因子,最后得到流域实际的土壤侵蚀图、潜在的土壤侵蚀图等一系列图件,为岩溶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有效的理论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44.
通过野外全坡长侵蚀小区试验,证明了稀土元素示踪法在土壤侵蚀垂直分布研究中的可应用性。结果表明该径流小区产沙强度坡长存在三种变化模式:增长型,增长 递减型和波动型,其形成机理可能与径流过程有关。利用稀土元素在坡面的再分析,初步建立了估算坡面沟蚀率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45.
论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及其有关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子生 《山地学报》2001,19(5):436-445
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等是水土保持学科和山区园土整治的常用概念,但长期以来对这些概念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即便正规教材、词(辞)典、知识性普及读物也是如此,这种状况极不利于山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开展。本文在对土壤侵蚀过程、水土汉失内涵、土壤侵蚀量与流失量计量单元等关键性问题进行探析、并对现有国内外对这些概念的种种解释进行评述基础上,从水土保持的根本目的、特殊任务以及《水土保持法》的精神实质出发,按通俗性、大众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对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等基本概念进行了合理、可行的界定,得出了一些基本认识和体会,愿有助于山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水土保持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6.
黄土坡面细沟侵蚀发生的临界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玻璃水槽试验和径流冲刷试验,研究了坡面径流的流速分布和坡面细沟侵蚀发生的临界条件。研究表明:径流在坡面上并非是以均匀流形式运动,而是以滚波的形式运动的,同时本文运用能量守恒原理分析了坡面土壤侵蚀率(Dr)与径流能耗(△E)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给定土壤条件下坡面土壤侵蚀率估算模型:Dr=0.0026(In△E-2)。结果表明坡面土壤侵蚀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界能量条件,当径流能耗大于7.38(J)时坡面开始有细沟侵蚀发生。  相似文献   
147.
长江上游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137)Cs示踪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运用1 37Cs示踪法对长江上游“长治”水土保持工程重点治理区的云贵高原区、川中丘陵区和三峡库区 8块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速率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紫色土坡耕地平均侵蚀速率的主要因子为坡度、坡长、降雨量和土壤粒度组成 ,四个研究区土壤平均侵蚀速率介于 75 8t km2 ·a- 1 ~ 985 4t km2 ·a- 1 ,计算值与长江上游类似地区径流试验场观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8.
149.
本文论述了采用前苏联“礼炮”号航天遥感图像作信息源开展天津市于桥水库流域1:10万比例尺土壤侵蚀现状调查与制图、面积量算、分区治理规划措施等项研究工作的方法和结果。并在典型样区初步探讨了遥感调查土壤侵蚀与氮、磷元素流失关系,为天津市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用水水质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0.
谢明 《热带地理》1993,13(4):335-353
在粤东山区,新构造上升运动客观控制了水土流失的分布,并导致河流溯源侵蚀,水中流失主要发生在较低级夷平面。根据这些现象作者提出了“新构造上升运动是水土流失的背景因素”的观点,讨论了新构造上升区域的水土保持问题,计算了粤东山区的“允许流失(侵蚀)量”,其模数为350t/(km^2·a)或其深度为0.26mm/a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