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2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461.
以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统计年鉴为数据源,在GIS技术支持下,选择15个评价指标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壤侵蚀脆弱性指数模型,并揭示了脆弱性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侵蚀脆弱性以中度和高度脆弱为主,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土壤侵蚀脆弱性与土壤侵蚀现状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不同。从土壤侵蚀驱动力、敏感度与响应能力这3个要素出发探讨了脆弱性空间分布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462.
黄土高原坡耕地退耕还草的水沙变化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5,他引:22  
根据野外观测资料 ,比较不同农耕地的产流产沙与草地 ,分析了退耕还草后减流减沙效应随降雨特征、坡度以及时间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 ,退耕还草减流减沙主要是在大雨量时 ,尤其是减流效应 ,在小雨量降雨时很弱 ,甚至不减流。退耕还草减流减沙效应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 ,且减沙效应增长速度大于减流效应 ,退耕还草应尽快退掉 2 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草减流减沙在多雨和暴雨多年份以及在暴雨多的季节效应强 ,主要削减的是大暴雨、高含沙的地表径流。在任何情况下 ,退耕还草的减沙效应都明显大于减流效应。  相似文献   
463.
地球化学示踪在现代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土壤侵蚀导致土地退化、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下降、水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 ,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而且这个问题随着持续增长的人口压力和农业生产方式深刻变革的影响而日益严重。由于目前广泛使用的高差法、遥感研究法、RUSLE、野外调查法、水土流失监测点法等土壤侵蚀研究方法存在着一些不足 ,因此 ,核素地球化学示踪法、稀土元素示踪法、土壤地球化学指标法等地球化学示踪方法应运而生 ,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发挥其独特作用。在比较了各种传统的土壤侵蚀研究方法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 ,作者认为 :1 137Cs、 2 10 Pb可用于研究 30、 40年左右平均土壤侵蚀速率 ,7Be可用于示踪季节性土壤侵蚀和一次降雨事件的土粒运移 ,并说明这些核素的示踪原理和侵蚀速率的定量依据 ;2人为施放稀土元素 ( REE)示踪法适合定量一次或多次降雨事件的侵蚀速率 ,可用于土壤侵蚀理论的研究 ,尤其适合于室内模拟实验的研究 ;3土壤磁化率法和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法研究土壤侵蚀是一种处于起步阶段的侵蚀研究方法 ,适用于土壤质量退化研究 ,但要用于土壤侵蚀研究特别是侵蚀速率的定量研究还很不成熟。  相似文献   
464.
黄土高原典型地区土壤侵蚀共性与特点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地区土壤侵蚀以往的研究结论进行综合分析,在比较土壤侵蚀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对这些典型地区土壤侵蚀的共性与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典型地区土壤侵蚀影响因素有降雨、地形及土地利用;2、黄土高原各典型地区主要侵蚀类型为水蚀及重力侵蚀;主要侵蚀发生时间为汛期;主要侵蚀空间分布特征为具有垂直分带性;3、绥德地区侵蚀产沙强烈,天水地区侵蚀相对轻微,安塞地区各种侵蚀特征典型。西峰地区土壤侵蚀特殊。  相似文献   
465.
山地林道网对林地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邱荣祖 《山地学报》2001,19(1):38-43
山地林道网对林地环境影响的定量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却一直未被重视的领域。采用定点观测与面上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山地林道网对林地土壤性质、土壤侵蚀量和植被的影响,分析其成因.揭示山地林道网对林地环境影响的机理。其研究结果可为定量评价森林作业系统对林地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66.
川中丘陵区典型耕作制下紫色土坡耕地的土壤侵蚀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科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的多年观测结果表明 ,聚土免耕耕作制较横坡种植制减少土、水流失率 (年平均 )分别为 4 5 .6 %、38.7% ,较顺坡种植分别减少 6 3.2 %、5 2 .4 % ;在川中丘陵区的其它几个观测站 (仁寿、乐至、内江和简阳 )也表明聚土免耕耕作制能明显减少水土流失。在雨季的初期 (5月 )和中期 (7月 ) ,各耕作制的水土流失较突出 ,而聚土免耕法正好在此期表现出较好的削减水土流失的能力。通过标准值比较 ,聚土免耕、横坡种植、顺坡种植的P值分别为 0 .31、0 .5 1、1。  相似文献   
467.
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评价了现有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可蚀性评价指标的优缺点,提出了建立适用于土壤侵蚀预报的可蚀性评价指标的原则。并运用野外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我国黑土、黄土,以及日本火山灰土等土壤可蚀性的季节变化规律,深入研究了土壤可蚀性随次降雨强度、不同强度段降雨组合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单位降雨侵蚀力所对应的土壤流失量是反映土壤性质与流失量之间定量关系的最好指标,但不能把目前使用的土壤可蚀性指标直接移植于次降雨模型中。土壤可蚀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其变化规律还存在地域差异性。采用最大30分钟雨强大于25-30mm/hr降雨的侵蚀产沙资料,计算的土壤可蚀性值比较稳定且接近该土类可蚀性的多年平均值。  相似文献   
468.
中国土壤侵蚀与其地理环境背景的空间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侵蚀是地理环境各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比较不同单元之间的土壤侵蚀与其地理环境背景的空间关系 ,在计算土壤侵蚀综合指数的基础上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 ,对不同地理环境背景下的土壤侵蚀进行了空间分析 ,主要参与的地理环境背景因子为 :降雨量、植被、坡度、地貌类型、高程、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对土壤侵蚀不同类型及强度等级下的各地理环境背景分析 ,揭示出中国土壤侵蚀与其地理环境背景的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469.
我国主要土壤侵蚀产沙模型研究评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唐政洪  蔡强国 《山地学报》2002,20(4):466-475
近年来,我国在土壤侵蚀产沙模型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建立大量的坡面,流域及区域侵蚀产沙模型。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地貌条件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侵蚀产沙有不同于欧美的特点,因此我国的侵蚀产沙模型研究有明显不同于国外土壤侵蚀模型的特点。本文对我国近年来主要的土壤侵蚀经验性模型,理论性模型进行了评述,并讨论了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国外一些土壤侵蚀产沙模型在我国土壤侵蚀模型研究中的应用;本文指出了我国土壤侵蚀产沙模型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