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重金属的“射流晕”分布现象及其环境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子勇  陶澍 《地学前缘》2002,9(2):345-349
射流晕是一种地球化学次生晕。无论在金属矿的上方还是在石油层的上方都普遍存在有重金属元素的射流晕分布现象。射流晕的形成主要与迁移态的元素有关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迁移距离远 ,可以直达地表 ;其次是在源的上方近于垂直分布。因此通过对地表重金属射流晕的研究 ,可以更准确地确定金属源的位置。射流晕的形成机制可能与地球的排气作用有关。由于地球内部含有丰富的气体 ,在地球的排气过程中 ,源于地球深部的重金属元素有可能在气泡作用下穿过深厚的岩层迁移到地表甚至近地表的大气中。在重金属地质污染源的上方同样也可能形成重金属的射流晕分布 ,因此研究重金属的射流晕现象在环境研究中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重金属射流晕的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在环境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2.
根据2000—2001年在四川盆地中部乐至县进行的大口径闪烁仪(Large Aperture Scintillometer)外场观测和气象站观测获得的资料,用梯度法和Bruin法分别计算了丘陵地区表征地气相互作用的重要物理量——地表感热通量,并对两种结果(月平均)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利用LAS的观测结果对丘陵地区地表感热通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首次揭示了四川盆地丘陵地区地气相互作用的一些新事实。这些结果对深化不同类型区地气相互作用的认识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气候分析预测、气候数值模式中考虑地气相互作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3.
陆海温差与东亚夏季风环流异常指数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我国0.8m月平均地温和NCAR海表月平均温度资料,对我国陆海温差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陆海温差与季风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相关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和地理分布的非均匀性,不同地区的相关程度有显著差异。同时,从动力学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陆海温差对季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4.
深穿透地球化学迁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穿透地球化学是针对寻找隐伏矿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地球化学分支学科,其理论基础由连续的几个要素构成:元素向地表的迁移机理→迁移到地表以后的赋存介质和赋存形式→形成异常模式的特征。本文针对元素从深部隐伏矿体向地表的迁移机理,总结了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迁移模型,包括离子扩散迁移模型、地下水溶解迁移模型和电化学迁移模型,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地气流迁移模型和多营力迁移模型。这些模型的系统总结和提出对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基础的建立和研究隐伏矿体元素的三维分散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5.
层间氧化带型铀矿主要受后生氧化——还原环境控制,矿体产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地段。找矿勘探和开采该类矿床的技术关键在于确定其位王,在国内外,目前主要采用带钻区调方法,此外,也采用地球化学方法,但未见到有关采用放射性测量方法确定的介绍。本文对放射性测量方法技术确定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的理论依据作了一定的探讨。认为它也是一种具有深穿透能力的地气找矿方法。笔者根据近几年在该类矿床上所开展的放射性测量找矿试验和工程验证的结果,介绍放射性测量解释推断方法确定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的效果,认为它是一种能在里外简便快速确定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的新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126.
土壤冻融条件下的陆面过程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冻土是全球中高纬地区和高山地带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它对全球以及区域性气候、水循环、水平衡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土壤冻融条件下的陆面过程正是这种影响的重要环节,介绍了土壤冻融条件下陆面过程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在大气环流模型(GCM)中引入水文陆面模型以来陆面过程研究的迅猛发展,对现在国际上正在进行的考虑冻土的陆面过程研究项目,如陆面过程参数化比较计划的第二阶段第五期PILPS(2E)以及美国NASA的寒区陆面过程实地试验计划也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冻融条件下陆面过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7.
在地壳运动释出物质和能量改变低层大气物理化学状态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增大大气中的体电荷,改变大气离子浓度,强化大气静电场,人类经历的许多自然灾异现象都含有地壳运动的信息,用这些现象的时空分布反演现代地壳运动微观状态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地震及一系灾异成因研究预测预防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28.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15  
本文用1961-1985年共25年青藏高原60个站的地气温差资料,用季国良的回归方程计算了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并且分析了它的气候特征。结果发现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比叶笃正(1979)的计算值小29%。根据自然正交函数分析和载荷量计算,发现玉树和日喀则两站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平均距平可以粗略地代表整个高原。高原地面加热场具有显著的3年、准5年和准11年周期,在冬季和春季地面加的热场的持续性很强。  相似文献   
129.
130.
由刘金华同志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河南省周口地区气象志》,标新立异,独领风骚,是我省市、地级率先推出的气象专业性志书。它将为各市、地气象志书的编定和出版提供宝贵的经验,起到创先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