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71.
纳米微粒物质测量中动态累积法采样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样技术是纳米级微粒物质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的基础.有效的采样装置和合适的采样量是动态累积测量采样技术的两大关键.在已知隐伏矿区,利用合适的液态捕集剂进行了动态累积测量不同采样装置及抽气量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手提式采样器装置系统效果明显优于大气采样器装置系统,每点采样量在9 L以上效果较好.试验表明所采物质不是真正的气体,而是纳米颗粒,需要较大压力才可以从土壤释放.  相似文献   
172.
地下气体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或活动有关,导致地下气体的喷发或溢出主要有自然或人为(钻探或采矿等地下工程等)2种因素。20世纪初国内外开始关注地下气体的喷发或溢出,主要目的是用于地震监测或预报。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展和地球内部能量周期性聚集释放,地下气体向其它空间排放现象日趋频发,其主要成分有CH4、CO2、H2S等,是造成大气、地下水、土壤污染和人身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大量文献和证据证明地震、温室效应、雾霾等与地下气体喷发或溢出有关。所以,地下气体泄漏是一种新型的地质灾害,属于民生地质的重要部分,涉及了诸多科学问题。本文结合南太行山前(鹤壁)由钻井工程诱发多起地下气体喷发或溢出现象,就其危害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地质科学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3.
气候变化的“地心说”——关于短期气候预测的新思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短期气候观测研究历史的回顾,提出了建立以“地圈”(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为主体的地气耦合模式,用来作为预测短期气候变化的方法。地球系统各子系统中,地圈的质量是水圈的10^3倍,是气圈的10^6倍,是生物圈的10^8倍。亦即整个地球系统中99%以上的质量集中在地圈中。“地圈”(特别是岩石圈)存在着各种时间尺度的变化,所有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大气圈。对大气中≤10^-2年的波动,大气圈本身的能耗水  相似文献   
174.
地气动态提取技术的研制及在寻找隐伏矿上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地气探测技术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寻找隐伏矿的化探新方法.这种方法有可能为当前和今后解决寻找厚层运积物覆盖区的隐伏矿所面临的难题提供一种强有力的手段.但由于其效率低、成本高、操作不方便限制了它的使用.为此,我们开发研制了一种快速动态提取地气技术.通过在某一隐伏矿上的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地气的迁移机制.为今后开展利用这一技术寻找厚层运积物覆盖区隐伏矿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75.
地气测量研究及在东季金矿的试验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及新研制的地气采集装置,在山东省东季金矿上进行了地气探测及异常研究。文中讨论了对于找隐伏金矿,INAA优于PIXE技术。在构造含矿带上方有明显的La、K、Na、Fe、Sc、Au、As、Cr、Sb及Zn等元素的地气异常。在隐伏矿上方有Au、As、Cr、Sb及Zn等元素异常存在。认为地气中这些金属元素的异常是一种良好的地下金矿化的地表直接指示。  相似文献   
176.
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观测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河盆地地气相互作用观测实验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期间重大项目。由中科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所主持,组织了中科院其他研究所,高等学校和地方研究机构的共十余个单位参加的研究项目。1989年起以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为首的一批日方单位参加并成为双边合作研究项目。该项目以我国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至高台一带为实验区,因为中  相似文献   
177.
我国OLR应用研究的进展蒋尚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OLR是从宇宙空间所观测到的地气系统的射出长波辐射(OutgoingLongwaveRadiation),它反映了云量、雨量、对流强度、凝结潜热、散度风、大尺度垂直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等众多的海洋和大...  相似文献   
178.
年初以来,牡丹江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先后组织召开了“接地气、连民心”主题教育活动,印发了《市国土局“接地气、连民心”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确定了指导思想和具体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79.
为了查明地气微粒特征与隐伏矿体的关系,对贵州关岭丙坝铜矿床进行地气微粒采样,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气微粒存在形式有微粒聚合体和单个微粒,以微粒聚合体为主。单个微粒形态各异,有球状、板状、立方状、椭球状、条状、不规则状等,粒度一般在几纳米到300nm之间;微粒聚合体多呈链状、浑圆状、不规则状。微粒的元素组成与地下隐伏矿体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发现较多微粒中含有高浓度的Fe、Mn、Pb、Zn等元素,这无疑对该矿区今后的地质找矿具有指导意义。此外,通过对比不同矿床的地气微粒特征,发现矿床类型不同,微粒的种类、成分、形态等特征有差异,但相同类型的矿床却具有较大相似性。矿床地气微粒特征与地下隐伏矿床具有较好相关性,在相似地质环境下形成的矿床微粒元素组成、大小大体上具有相似性,但其间的微粒组合、形态等仍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可以通过对隐伏金属矿床地气微粒特征的研究,建立不同矿床类型地气微粒特征模型。  相似文献   
180.
青藏高原地气温差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青藏高原及其临近区域的99个气象站1960~2000年地表温度和气温资料,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功率谱分析方法, 分析了青藏高原地气温差的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气温差6月份最大,12月份最小。青藏高原冷、暖季和年均的地气温差空间分布前三个载荷向量场大致可表现三种分布型:西北-东南反向变化型、地形海拔反映型、冻土分布反映型;载荷所对应的时间演变型:单调上升、单调下降型、基本平稳型和具有极小值的下凹抛物线型。高原地气温差的周期振荡在不同区域的显著性不同,普遍出现的是2年左右的周期。依据温差冷季第三主分量载荷的空间分布型,可将高原划分为两大区,即多年冻土影响气温区和季节冻土影响气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