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5篇
  免费   790篇
  国内免费   823篇
测绘学   2160篇
大气科学   337篇
地球物理   459篇
地质学   2554篇
海洋学   959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675篇
自然地理   1231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面向对象的湿地景观遥感分类——以杭州湾南岸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利江  曹宇  胡远满  刘淼  夏栋 《湿地科学》2012,10(2):206-213
在ENVIEX软件的Feature Extraction平台上,利用LandsatTM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杭州湾南岸地区湿地景观进行遥感影像分类;通过与基于最大似然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法等传统像元方法的相应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系统分析了面向对象方法在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湿地景观生态分类中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①较之单一依据像元光谱值进行分类的传统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综合考虑了对象的光谱、空间、纹理、色彩等多种属性特征,因而对于类型复杂多样、分布界限模糊、光谱混淆与混合像元现象严重的沿海滩涂、湖泊、河流等湿地景观具有更好的鉴别能力,也因此获得更高的分类精度(研究区景观分类总精度为88.80%,Kappa系数为0.8765);②面向对象方法在分类中提取的是由同质性像元组成的"对象",且在合理的影像分割下得到的对象破碎化程度较低,因而能在较大程度上减小分类结果中的"椒盐噪声"干扰;而基于像元方法提取的景观类型以离散像元形式组成,难以清晰表征景观的边界、形状等信息,所以分类结果中会有明显的噪声现象;③影像分割在运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实验结果表明,60%的分割尺度和归并尺度组合较有利于中低分辨率影像的遥感分类;④面向对象分类过程中诸如影像分割精度的评价、最优分割尺度的选取、特征空间的优化等问题,则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2.
中国生态交错带(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交错带(Ecotone)是指两个群落或两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度带,具有脆弱、敏感和易变等特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典型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生态交错带逐步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中国地域广阔,地质、气候、植被等生态类型复杂多变,蕴育了不同类型、不同尺度和不同规模的多种生态交错带,不仅为科学研究奠定了广阔空间,而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文化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本文根据我国大尺度下生态交错带的地理分布及其生态环境特点,构建了以土地利用类型、自然气候特征和农业经济发展"三位一体"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对中国典型生态交错带进行了划分和空间分布范围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北方森林草原交错带、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荒漠绿洲交错带、西南川滇农林牧交错带和东部海陆交错带的动态变化、基本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全面认识我国生态交错带自然演变规律,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化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地名》杂志2011年第十一期刊登了朱江领先生针对《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撰写的《关于国家地名数据库3.0版申地名分类问题的探讨》(以下简称为“朱文”)一文,提出了对其中部分地名分类的商榷意见,颇有抛砖引玉之意。本文愿与朱先生共勉,并对其中的观点提出訾议,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94.
一、师生纠错 1.核心概念理解地形、地貌与地势(1)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一般从高低起伏、开阔闭塞、地貌组合等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类。常见陆地地形有五种,每种地形都有自己的海拔范围,如平原在200米以下,而高原多在1000米以上。(2)地貌指地表起伏的  相似文献   
995.
王德  冯文和 《地理教学》2012,(11):23-26
【课标解读】内容标准: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从要求来看,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以使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  相似文献   
996.
《地理教学》2012,(23):64-64
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出差数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无论是当地风土人情,还是风景地貌,都让我回味不已,甚至引起我对地区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97.
刘鸽  张威  贺明月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24(4):104-110,F0004
哈巴雪山(5 396 m)位于横断山脉中北段,与玉龙雪山(5 596 m)以金沙江相隔,受西南季风影响强烈。在哈巴雪山3 100 m以上保存第四纪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主要沿哈巴雪山西北脊两侧分布。应用相对地貌法,对比邻近山地尤其是玉龙雪山,将哈巴雪山冰期系列初步划分为: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和末次冰盛期(LGM)。以哈巴雪山哈巴河谷的冰碛物为研究对象,其末端海拔高度在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末次冰盛期分别约为3 100 m、3 500 m、3 900 m。应用TSAM法、MEIM法、CF法计算得出哈巴雪山古雪线高度在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末次冰盛期分别为3 675 m、4 000 m、4 200 m。  相似文献   
998.
湿地遥感分类作为湿地管理、监测与评价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遗传算法(GA)借鉴了生物进化规律进行启发式搜索寻优,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新型的空间数据挖掘方法,二者相结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寻找到支持向量机的全局最优参数,从而较准确地对湿地进行遥感分类。以洪河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了湿地遥感分类研究。同格网搜索下的支持向量机湿地遥感分类及最大似然监督分类对比,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较格网搜索方式总精度提高了7.29%,较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提高了12.06%,方法改善了沼泽、草地与裸地三种地物间的区分,是湿地遥感分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9.
基于ASTER GDEM数据喀斯特区域地貌类型划分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30 m分辨率ASTER GDEM数据为基础,通过GIS空间分析和非监督分类的方法进行地貌基本类型的自动划分。研究结果表明:①ASTERGDEM数据能够满足1∶10万比例尺下喀斯特区域的地表形态表达;②以流域为单位提取地形因子符合地貌发育的基本规律,提取的地形因子能客观的反应地表真实形态;③采用非监督分类法能够有效的实现1∶10万比例尺下地貌基本形态的定量化、自动化分类。  相似文献   
1000.
介绍一种基于图像熵和自动分割技术的卫星云图阂值分类方法,重点解决普通阈值法中阈值不确定性的问题。采用自动分割方法进行云图的划分,结合图像纹理特征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来确定具体的阈值。将该方法应用于2007年7月上旬淮河流域的暴雨过程,并与美国GOES卫星分层阈值进行类比,分析了两种阈值与地面实况降水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卫星估算降水过程中增强对不同类型降水的识别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卫星云图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