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9篇
  免费   522篇
  国内免费   500篇
测绘学   1022篇
大气科学   1599篇
地球物理   547篇
地质学   859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236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3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41.
一、序 检查铁道线路状况既快又客观的最佳方法即是地面线路摄影测量方法,这种方法是在火车运行同时,从车箱顶部用摄影机对铁道路面进行摄影,再依据像片进行摄影测量处理,从而获取铁路维修保养及设计的有关数据和资料。具体方法和要求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942.
本文详细叙述了用地面摄影测量方法确定露岩地质结构面的产状和几何要素的具体方法,包括摄影、控制,象片上节理面特征点的选取和量测,节理面的拟合和产状要素的算计以及精度评定等,并提出平差计算时采用选权迭代法以剔除粗差、保证成果质量。所编制的产状要素计算软件应用于某矿区的实际计算后证明是成功的,所获结果倾向中误差:m_(α0)=±1.0°,倾角中误差 m_(β0)=±1.47°,较好地满足用户提出的小于±5°的要求。  相似文献   
943.
天津暴雨中尺度地面场特征及概念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乃光 《气象》1991,17(7):45-48
  相似文献   
944.
夜间边界层的一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一维数值模式,模拟了平坦地形情况下小风、晴空夜间边界层内风、温、湿的演变,计算结果与观测事实有较好的一致性。对有高云或少量中、低云存在时的计算结果分析表明,模式对风速的模拟仍然较好,对温度的模拟比实测值可偏低0.3—1℃,对相对湿度的模拟比实测值可偏高5—10%在符合模式使用范围的情况下,本模式可作为夜间边界层预报的一种方法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45.
利用每天6小时区域加密测站小图,分析兴安盟20次雷暴暴雨过程。结果表明:雷暴暴雨的产生与“Ω”型能量系统相联系,具有中尺度特征。同时给出了地面静力温度的“Ω”型能量系统初生、发展、成熟、消亡四阶段概念模式。  相似文献   
946.
947.
948.
949.
在物化探方法中,地面γ能谱测量过去主要用于大比例尺异常检查,采用的是定点测量方式。理论分析表明,如果将其应用于1:5万地质填图,这种测量方式取样代表性差,工效较低,不能满足地质工作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地面γ能谱测量的作用,本文提出了步行连续测量方式。 步行连续测量就是将探测器提在手上或背在身上,沿测线以一定速度边走边测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950.
岩溶矿区地面塌陷成因新说—共振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在‘潜蚀论”和“真空吸蚀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岩溶矿区地面塌陷成因新说——共振论,较好地解释了“潜蚀论”和“真空吸蚀论”而无法解释的一些塌陷现象,通过实验也证实了水面波动而产生共振的破坏作用。为减少地面塌陷发生,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