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1篇
  免费   1022篇
  国内免费   940篇
测绘学   192篇
大气科学   474篇
地球物理   773篇
地质学   1812篇
海洋学   860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160篇
自然地理   45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6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5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4年   3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971.
粗颗粒盐渍土路用填料可用性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盐渍土盐胀的主要控制因素有土、水、盐、温、力.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 通过系列室内单次降温盐胀试验, 研究了粗颗粒硫酸盐渍土的盐胀特性及其作为路基填料的可用性. 结果表明: 影响粗颗粒硫酸盐渍土盐胀量大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含盐量、含水率及初始干容重, 且三个因素互为联系及彼此影响.上覆附加荷载对盐胀量大小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砾类盐渍土起胀含盐量约0.4%, 砂类盐渍土起胀含盐量约为0.2%. 盐胀活跃温度区间主要为5~-5 ℃, 活跃温度区间主要控制因素是含水率;如果初始干容重较低, 盐胀过程中会发生体缩现象.  相似文献   
972.
井间地震正演模拟技术是研究地震波在井间传播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认识井间地震的复杂波场.从二维井间地震波传播波动方程出发,结合初始、边界条件,推导出了交错网格任意偶阶精度差分格式,阐述了非均匀差分网格的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跨孔波场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正演程序,并应用该程序对半空间粘弹性跨孔模型进行了正演计算,得到了震源在不同位置时的波场快照及地震记录图.这对于跨孔模型波传播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3.
对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太阳活动高年海口地区扩展F和GPS L1频段电离层闪烁进行了发生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GPS电离层闪烁与扩展F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二者发生的相关系数为095.受太阳活动高年低纬电离层不均匀体发展演化特性和设备观测方式的影响,观测到的电离层闪烁起始时间稍早于扩展F。扩展F结束时间比电离层闪烁结束时间有所滞后,分析认为,在低纬电离层不均匀体的消亡阶段,1 km以下中小尺度的不均匀体首先消失。   相似文献   
974.
为比较不同气水比下各类型人工湿地的除污效果,选取火山石、炉渣和牡蛎壳作为人工湿地构建基质,研究两种人工湿地(表面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在不同气水比(0,2,4,6,8)下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潜流型人工湿地对COD、NH_4~+-N及TP的去除率均高于表面流人工湿地;尤其是在COD的去除过程中,当气水比≥4时,潜流式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高于表面流人工湿地。此外,适当曝气可显著提高人工湿地对COD、NH_4~+-N及TP的去除率,气水比为4时,表面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对COD及TP的去除率显著高于气水比为0和2时的去除率。对NH_4~+-N而言,表面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分别在气水比为8和6时达到最大去除率。气水比和人工湿地类型的交互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影响不显著,在实际工程中可以忽略组合效应,致力于确定湿地类型及气水比各自对湿地除污效果的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975.
合肥经济圈空间关联时空演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道才  孙家敏  陆林 《地理科学》2017,37(5):738-747
从城市产业角度出发,依据2009~201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城市流和ESDA模型对合肥经济圈空间关联进行分析,揭示空间相互作用的时间演变过程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 经济圈形成了较稳定的中心-外围格局,空间结构呈现以合肥为中心圈层式向外辐射状,淮南和六安有望成为次增长极。经济圈产业外向功能性不强且出现异化,城市流倾向度呈现明显的等级异质性和不均衡性。经济圈产业外向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空间自相关符合距离衰减规律。经济圈区域不平衡态势明显,空间关联的时空分异特征明显。应推进区域一体化,加快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76.
秦乃岗 《华南地震》2001,21(4):27-32
用强震概率增大时段判定法M8方法判断近年来广东省及邻区几个主要震区(粤闽赣地区、粤桂琼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期地震发展趋势,结果显示1997年5月福建永安5.2级地震,1999年5月海南5.1级地震,震前约1年半,地震所在区域均出现了强震概率增大时段.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计算结果未发现强震概率增大时段.  相似文献   
977.
桂平地区寒武系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璋  傅中平 《广西地质》1997,10(4):13-20
以1:5万区调资料为主对桂东桂平地区寒武系沉积特征进行描述,根据岩石学、沉积学特征与岩相组合,指出该区以浊流沉积为主。对其中具牵引流沉积特征的夹层一部分与浊流后期转化而成的率引流有关,一部分是受斜坡导向作用限制的大洋底流。根据浊流滑动方向指同碎屑来源于广西南面的云开古岛弧。  相似文献   
978.
黎新 《广西地质》1997,10(4):25-29
广西桂平-武宣基底地层基代构造变形以震旦一寒武系中的顺层固态流变构造群落的发育为代表,这套构造组合的发现和厘定,对于重新认识该区及邻区早古生代早、中期构造变形性质的演化,可能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9.
双向汇聚热液成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岩接触带热液成矿理论著述众多,然而多调强由岩浆热中心向外的热液流,而往往忽视由岩浆热场引起的,从围岩向热中心的内向热液流的作用。外向型与内向型热液流的双向汇聚是造成接触带热液成矿多样性的重要原因。环绕岩体的双向汇聚成矿元素增长带与围岩矿源层叠加部分———双控矿质富集区是热液成矿的最佳区段。然而,富集区并非固定不变,它是随岩浆热场演化而向外推移和向内收缩,直到岩体内部。矿床的定位与成矿时期有关,受地质构造控制明显。  相似文献   
980.
本文介绍了速差动力学分析法测定碱土金属含量的原理,分析步骤以及在测定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了NaCl、KCl分析试剂中Ca(2+)、Mg(2+)的含量以及三元混合物中的动力学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