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9篇
  免费   820篇
  国内免费   969篇
测绘学   418篇
大气科学   223篇
地球物理   526篇
地质学   2343篇
海洋学   1204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239篇
自然地理   27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5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1985年5-6月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27个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首航定量调查。调查海域平均生物量为35.28g/m~2,平均密度为557inds/m~2。棘皮动物占总生物量的47.2%,软体动物占34.2%,多毛类和甲壳类分别占7.5%和6.2%。莱州湾的生物量为调查海域平均生物量的3.5倍。河口输入的营养盐在与高密度低营养盐海水混合过程中,逐渐下沉在莱州湾北部,这是控制该海域高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黄海西部底栖海藻记录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西部是指北起鸭绿江口,南至长江口(包括渤海)的中国沿岸。这一带的海藻研究,迄今将近百年,目前已掌握的海藻分类研究文献共有45篇。我们在研究和分析这些文献后,把这些海藻记录归的为3类。(1)可以接受的记录:根据我们十多年来在黄海沿岸的调查采集经验证实所记录的产生于黄海西部的海藻,或虽尚未采到,但就目前的资料分析,估计该项记录可能是正确的。(2)待证实的记录:有些海藻记录无法肯定其鉴定是否正确,需待重新检查其原标本后始能确定的。(3)不能接受的记录:这类记录中,有些是已被藻类学家所否定,有些经检查原定名标本后证实是错误的,有些则根据地理分布观点,被认为是不可能生长在这个海区的种类。 根据黄海西部的海藻研究的发展情况,我们把过去的工作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33.
34.
马蹄礁底栖海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paper, the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seasonal variation and biomass of benthic algae of Qingdao Mati Reef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May of 1981 to April of 1982.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are as follows: 1. 83 species of benthic algae of Qingdao Mati Reef were found,and they are indentified as: 13 Chlorophyta, 16 Phaeophyta and 54 Rhodo-phyta.2. According to the flora of 83 species of benthic algae in Qingdao Mati Reef, it seems that they belong to warm temperate.3. The annual biomass and biomass variation of benthic algae in March were hightest of the west part of Qingdao Mati Reef.  相似文献   
35.
在印度西大陆边缘外的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和浅层剖面都揭示了在内陆架上有空白反射、反射波终断与渗流相伴生的形式出现的声学屏蔽特征的存在。这些屏蔽现象揭示了富含气体沉积物的存在。在外陆架-中陆坡地区,那些麻坑地形及上覆水体中突出的羽状流都清楚地表明有气体从陆坡沉积物中渗流出来,而正是这种渗流反映了源岩的存在。地震剖面也揭示了中-下陆-陆隆地区存在着似海底反射波(BSR),同时推测认为存在着气体水合物。BSR大约出现在海底之下300-600ms(TWTT)、水深525-2200m的范围内,它们偶然地呈不连续特征。在BSR之上同样也可以见到清楚的反射空白区及声学空白带。相反,杂乱/或散射的双曲线反射波则出现在BSR之下,这可能是富含气体沉积物存在的一种反映。褶皱、底辟构造及断层均存于陆坡-陆隆区,它们可能成为流体及甲烷气体从深部向上运移的通道及圈闭。  相似文献   
36.
魁蚶底播增殖投资少、成本低,效益明显,同时有利于恢复海底资源,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Ⅰ. 海区选择  相似文献   
37.
桩式离岸堤保滩促淤工程消浪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上海奉贤南北港保滩促淤工程中,采用了一种新型结构型式-桩式离岸堤,并通过物理模式试验进行了桩式离岸堤消浪效果研究。针对离岸堤通常建于近岸水区破波带的特点,重点研究水深,堤高以及堤身结构对波浪衰减的影响,同时对桩式离岸堤堤后水域的波浪底流速 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桩式离岸堤不仅具有良好的消浪效果。而且可在较大范围内改变波态,即由引起水体剧烈紊动的破波转变为浅水推进波,从而有效地改善海滩上的动力条件,促进海滩免受侵蚀,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新型保滩促淤结构。  相似文献   
38.
水下自航式海洋观测平台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水下自航式海洋观测平台是一种新型海洋观测平台,主要用于无人、大范围、长时间水下环境监测,包括物理学参数、海洋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参数,海洋化学参数、海洋生物学参数及海洋工程方面的现场接近观测。其特点是: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可冲破人工潜水极限而进入现场进行接近观测,免除了ROV需要水面支援母船的累赘,减少作业经费,体积小,使用方便,便于布放回收;可根据水声信号摇控或预置程序控制,按要求进行相关项目观测;有自主动力,水下运行时间相对较长,有源噪声低,可进行隐弊观测,正是基于以上的优点,近几年颇得海洋环境监测和海军方面的青睐,本文介绍了国际上水下自动观测平台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了我国开展研究水下自动观测平台的重要性及研究的面容。  相似文献   
39.
40.
东太平洋柱状沉积物的古气候和古环境记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太平洋深海盆地的远洋沉积物在物质组成和来源上远较大陆边缘简单.由于远离大陆,又有海沟与周边大陆分隔,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通常不包含由河流水系搬运而来的悬浮物,因此从深海沉积物中提取古气候、古环境信息可以避免诸多地质因素相互叠加和干扰[1].深海远洋沉积物中的主要组分是风成陆源碎屑(包括火山碎屑)和来自上层海水的生源组分(降落到洋底的生物壳体)以及由海解作用形成的自生矿物[2],其中陆源碎屑的相对含量、粒度及矿物成分可以反映大气环流的强度及物源区的气候环境[1],生源组分的组成、相对含量和丰度以及种属含量变化则与表层海水的生产力和溶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