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9篇
  免费   820篇
  国内免费   969篇
测绘学   418篇
大气科学   223篇
地球物理   526篇
地质学   2343篇
海洋学   1204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239篇
自然地理   27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5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关于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在南海中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许多学者对其成因模式和动力学机制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但往往只注重地壳浅部和侧向碰撞的研究,而忽视了深部的壳幔相互作用。从地形地貌、岩石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岩相古地理学等地质事实出发,论述了南海存在着大规模的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单的以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为主的壳幔相互作用模型来模拟南海的形成演化过程,指出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是南海形成演化过程中深部的主要推动力,对南海的形成演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the simplest hyperbolic mild-slope equation has been gained and the linear time-dependent numerical model for the water wave propag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boundary conditions. Through computing the effective surface displacement and transforming into the real transient wave motion, related wave factors will be calculated. Compared with Lin’s model, analysis shows that calculation stability of the present model is enhanced efficiently, because the truncation errors of this model are only contributed by the dissipation terms, but those of Lin’s model are induced by the convection terms, dissipation terms and source terms. The tes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model succeeds the merit in Lin’s model and the computational program is simpler, the computational time is shorter, and the computational stability is enhanced efficiently. The present model has the capability of simulating transient wave motion by correctly predicting at the speed of wave propagation, which is important for the real-time forecast of the arrival time of surface waves generated in the deep sea. The model is validated against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wave diffraction and experimental data for combined wave refraction and diffraction over a submerged elliptic shoal on a slope. Good agreements are obtained. The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the theory research an 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bout the wave propagation in a biggish area.  相似文献   
993.
作为近年来爆炸式发展的方法模型,机器学习为地质找矿提供了新的思维和研究方法.本文探讨矿产预测研究的理论方法体系,总结机器学习在矿产预测领域的特征信息提取和信息综合集成两个方面的应用现状,并讨论机器学习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领域面临的训练样本稀少且不均衡、模型训练中缺乏不确定性评估、缺少反哺研究、方法选择等困难和挑战.进一步...  相似文献   
994.
以北京延庆区某索道基座滑坡治理工程为背景,通过建模对直立式挡墙、仰斜式挡墙结合抗滑键对滑坡的防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自平衡挡墙治理方案时,在抗滑键长度、挡墙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当坡顶为自然边坡,且外荷载相对较小时,仰斜式挡墙结合抗滑键对滑坡的防治效果更优;当坡顶存在较大外荷载时,直立式挡墙+抗滑键的自平衡挡墙对滑坡的防治效果更好。根据分析结论,结合治理工程实际条件,治理方案采用了直立式挡墙+抗滑键,目前支护结构运行良好,边坡稳定。可为类似边坡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用于分子谱线观测的512路数字式自相关频谱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坚  王建华 《天文学报》1995,36(1):80-85
本文简要介绍了采用一比特自相关技术实现的512路数字式自相关频谱仪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构成。该频谱仪主要用于分米及cm波段分子谱线观测。频谱仪系统时钟可在625KHz和20MHz之间按2的倍率选择,最大分析带宽为10MHz。最高频率分辨率为0.61KHz,相应于18cm波段的速度分辨率为0.1km/s。文章最后给出了利用上海天文台25m射电望远镜观测OH脉泽源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对承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7.
刘宗林 《地质与勘探》1996,32(5):59-59,64
利用沉管复打施工扩底桩刘宗林(山东岩土工程勘查总公司二处·维坊·261021)在振动沉管施工扩底桩中,一般应用锤击、内夯管及爆破法,使之在桩管端部形成扩大头,目的是增加桩端截面积,提高桩端承载力。我们在东阿桩基工程中,采用了底部复打的方法,取得了同样...  相似文献   
998.
湖南炎陵印支期隔槽式褶皱形成机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查明湘东南印支期褶皱特征及形成机制,对炎陵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填图和野外观察。调查表明,泥盆纪跳马涧组与前泥盆纪褶皱基底间不整合界面在空间上组成背、向斜,表明褶皱基底参与了印支期褶皱作用。平面上,向斜出露宽度及延伸规模明显较背斜小,向斜转折端表现清楚且狭窄尖长,而背斜转折端没有清楚显示;剖面上,不整合界面靠近向斜核部产状陡,向两翼方向迅速变缓。反映出背斜平缓开阔、向斜紧闭狭窄且侧翼呈上拱尖棱状的隔槽式褶皱特征。印支期褶皱呈北北东向,横跨在前泥盆纪褶皱基底中加里东期北西向褶皱之上,但未对加里东期褶皱造成明显地叠加改造效应,说明前泥盆纪地层在印支运动中没有发生明显地弯滑褶皱作用。露头显示,褶皱过程中盖层未沿不整合界面产生明显滑脱。因此,认为炎陵地区隔槽式褶皱形成于基底(厚皮式)横向收缩与压扁作用,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其隔槽式褶皱不可能是盖层沿基底滑脱的产物,纠正了前人的薄皮式观点。  相似文献   
999.
GRAPES_GFS中三维参考大气的研究:理论设计和理想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考大气的选取对于半隐式半拉格朗日(Semi-Implicit Semi-Lagrangian,简称SISL)模式动力框架的计算精度至关重要。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自主研发的GRAPES_GFS(Global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Global Forecast System)采用基于等温大气构造的一维参考大气,该方法求解简单、易于实现,但无量纲气压和位势温度扰动量的数量级较大,降低空间计算精度的同时,由于非线性项较大,使得时间计算精度较低。借鉴近年来世界上各主要业务中心的数值模式框架搭建方法,拟在GRAPES_GFS的动力框架中引入不随时间变化且满足静力平衡的三维参考大气,使得积分过程中参考大气可以尽量地靠近模式大气,提高空间计算精度的同时,减小非线性项的数量级,进而提高时间积分的计算精度。本研究重新推导了引入三维参考大气之后模式动力学方程组的求解过程,通过若干个理想试验验证了理论方法以及代码实现的正确性,说明新的三维参考大气可以有效地提高模式动力框架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000.
粒子滤波自从被引入资料同化领域以来,对于高维系统存在的粒子衰退问题一直困扰着资料同化领域的研究。隐式等权重粒子滤波(Implicit Equal-Weights Particle Filter,IEWPF)通过在高维的状态空间维数的前提下,隐式从每个粒子都具有特殊协方差的提议密度中进行采样,构建等权重的粒子集合,从而解决高维系统的粒子衰退问题。通过在高维准地转模式中应用IEWPF方法,验证了IEWPF的系统一致性和资料同化效果。通过对水平动能谱的检验,验证了IEWPF可以保持系统的原始平衡特性。通过IEWPF与等权重粒子滤波(Equivalent Weights Particle Filter,EWPF)的对比试验发现,两者的资料同化分析场非常接近,但在运行效率上,IEWPF远优于EWPF。同时,IEWPF也为解决一系列的资料同化问题,比如参数估计,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