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6篇
  免费   2367篇
  国内免费   2670篇
测绘学   1036篇
大气科学   2988篇
地球物理   2054篇
地质学   5221篇
海洋学   2743篇
天文学   177篇
综合类   827篇
自然地理   2067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460篇
  2022年   500篇
  2021年   610篇
  2020年   474篇
  2019年   579篇
  2018年   427篇
  2017年   471篇
  2016年   454篇
  2015年   509篇
  2014年   801篇
  2013年   618篇
  2012年   737篇
  2011年   715篇
  2010年   691篇
  2009年   730篇
  2008年   742篇
  2007年   628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520篇
  2004年   450篇
  2003年   538篇
  2002年   549篇
  2001年   526篇
  2000年   427篇
  1999年   328篇
  1998年   299篇
  1997年   326篇
  1996年   325篇
  1995年   302篇
  1994年   292篇
  1993年   230篇
  1992年   298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236篇
  1989年   17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1篇
  1964年   8篇
  1950年   4篇
  1943年   5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渤海湾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湾是个半封闭型的海湾。它三面环陆,东临渤海,周围入湾的河流有滦河、蓟运河、永定新河、海河、独流碱河和黄河等。  相似文献   
122.
渤海湾海河口区是北京、天津二大城市工业及生活污水排放入海处,是一比较典型的海域。1972年以来曾对渤海湾进行过综合性的环境污染调查和研究,但由于受调查范围和项目的限制,对河口区特别是大沽口、北塘口区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研究甚少,尚不足以就有机污染对河口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作出科学判断。目前,有机污染已成为海河口区特别是其附近大城市的主要污染问题之一。本文以化学耗氧量(COD)、生物耗氧量(BOD5)、溶解氧(DO)等项目作为耗氧有机物污染程度评价的主要指标(还有氮、磷、本集另有专文讨论),对海河口区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生态效应进行了调查研究,为有机污染评价提供数据并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3.
2000年8月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和羽状锋的观测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CTD、多参数环境监测系统 YSI等仪器设备 ,于 2 0 0 0年 8月在长江口外海区对长江冲淡水结构、羽状锋等进行了现场观测。 2 0 0 0年 8月长江冲淡水出口门后 ,朝东北偏北流动 ,而当年 8月为长江径流量偏小的月份。通过动力分析指出了近口门段长江冲淡水分布类型与径流量的关系。长江冲淡水主流在近口门附近朝东北偏北扩展后 ,在科氏力作用下朝东南扩展 ,在转向区域为沿水下河谷北上的高盐台湾暖流水。高盐的台湾暖流水和长江冲淡水混合 ,生成口外羽状锋 ,强度大 ,阻挡了长江冲淡水向东扩展 ,并使冲淡水在当年径流量偏小情况下朝东北偏北运动。部分台湾暖流水在中下层能穿越长江口外而向北流动。羽状锋主要存在于长江口外 1 2 2 .6°E附近的 1 5m水层之上。在浙江沿岸、长江口外水下低谷西侧、吕泗近岸存在着上升流现象  相似文献   
124.
透空式水平板波浪上托力分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通过系列模型试验,对波浪上托力沿板宽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对于透空式平板结构,发生较大冲击压强或上托力的分布主要分为均布型和局部冲击型两类,由此得到压强分布的计算公式。大量试验资料表明,该公式与实验值有着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5.
近年来三亚湾海洋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近年来对三亚湾开展热带海域生态环境与资源调查研究的情况,特别是该站于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试验站以后,对三亚湾海域营养盐结构、生物固氮作用和沉积物-海水界面间磷形态分布的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26.
通过对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气田的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计算模拟及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分析,对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边界条件及分布区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南海北部陆缘琼东南和珠江口盆地内的断裂构造是天然气向海底渗漏的通道,为天然气水合物在海底的形成提供了物源;盆地内巨厚的第四纪富有机质沉积也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细菌成因生物气源。在海底温度2-16℃范围内,琼东南盆地气田10种天然气和珠江口盆地气田18种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压力有比较大的范围,随温度增高,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压力增高;盆地间和各天然气样品之间形成水合物的压力均是不一致的。在南海海水平均盐度3.4%条件下,结合海底温度与水深变化资料,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稳定分布的海区是不同的,珠江口盆地小于230m水深的海区没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在230-760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分布区应该在大于860m水深的深水区;在琼东南盆地水深小于320m的海区不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在320-650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大于650m水深的海区是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分布区。  相似文献   
127.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当前针对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秘鲁海域,针对赤道海域茎柔鱼特定种群小型群体资源分布及其渔场环境特征研究较少。根据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茎柔鱼生物学数据,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生产和环境数据,运用胴长-体重关系拟合、地统计插值、广义可加模型(GAM)探究其资源分布及渔场环境状况。结果表明: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胴长范围为136~407 mm,体重范围为117~1557 g;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各月渔获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2月渔获量最高;CPUE曲线除2月增加外,总体呈下降趋势;渔场集中分布于0°~3°S、105°W~114°W海域,不同月份渔场重心经向变化明显;渔场最适SST范围是24.5~25.5 °C,最适Chl-a范围是0.16~0.20 mg/m3,月份是影响茎柔鱼CPUE的主要因子。研究表明:该海域茎柔鱼渔获主要为小型群体;小型群体生长发育期(2–3月)对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生长发育期前茎柔鱼集群度高,生长发育期后逐渐分散活动;单一影响因子与茎柔鱼CPUE相关性不显著,综合考虑其他环境因素及其交互影响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8.
黄河入海口壬基酚污染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口表、底层水体和沉积物中壬基酚的浓度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水体中壬基酚浓度为15.7~148.6 ng/L,平均值为47.5 ng/L;底层水体中壬基酚浓度为15.8~52.7ng/L,平均值为31.0 ng/L;表层沉积物中壬基酚浓度为2.31~5.47 ng/g,平均浓度为3.87ng/g。黄河口水体中壬基酚浓度呈现由河道向出海口外逐渐降低的趋势;河道中表层沉积物壬基酚含量高于出海口外。黄河口水体中壬基酚浓度低于文献中报道的海河口水体中的浓度,表层沉积物中壬基酚含量低于珠江口文献报道值。水体中壬基酚浓度超过抑制藤壶附着浓度(10 ng/L),河道最上游的站点水体中的浓度超过影响太平洋牡蛎幼苗的发育并增加幼苗死亡率的浓度(100 ng/L)。  相似文献   
129.
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对不同季节千岛湖蚤状潘的垂直分布情况以及昼夜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蚤状潘在千岛湖分布广泛,春季和夏季蚤状潘主要分布在15-25m水层,而在秋冬季分布相对均匀,从表层到60m水深都有分布;比较了蚤状漫在不同季节的迁移现象,春季和秋季蚤状潘为夜间迁移模式,而在夏季和冬季虽然都存在迁移现象,但不同于常见的三种迁移模式。  相似文献   
130.
东海浮游翼足类(Pteropods)数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徐兆礼 《海洋学报》2005,27(4):148-154
根据1997~2000年东海海域23°30'~33°00'N,118°30'~128°00'E的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东海浮游翼足类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及变化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东海翼足类总丰度和出现频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均为秋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最低;总丰度在各个季节基本上呈东海南部高于北部、外海高于近海的分布趋势;春季的尖笔帽螺(Creseis acicula)、夏季的锥笔帽螺(Creseis virgula)、秋季的蝴蝶螺(Desmopterus papilio)和冬季的马蹄螔螺(Limacina trochiformis)是导致总丰度季节变化的最主要的种类;冬、春和夏3个季节丰度变化及4季总丰度的变化同表层或10m层水温有非常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与底层温度及盐度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夏季翼足类高丰度区位于台湾暖流与黑潮暖流的分支处;从夏季到秋季,翼足类随着台湾暖流向北扩展,并在与长江冲淡水,闽浙沿岸水团,黄海水团等交汇处形成高丰度(大于500×10-2个/m3)和较高丰度(250×10-2~500×10-2个/m3)分布区.水温和海流是影响东海翼足类总丰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