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太湖定振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华 《湖泊科学》1992,4(4):23-28
初步分析研究了太湖定振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东、西太湖有各自的振动周期,东太湖变化范围在181—292min,平均为243min;西太湖在120—540min,平均为400min。(2)观测到的最大振幅(1/2波高)为120—130mm。(3)用差分法对定振波的特征值进行了近似估算,其周期误差为20min。(4)定振波引起的湖流相当大,当振幅为100mm时,最大流速可达±20cm/s。(5)定振波振幅的突变与气压场、风场和降水分布不均匀并在短期内发生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72.
钴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用于现代尖端技术领域中,因而部分国家将其列入战略矿产资源清单。钴矿形成的独立矿床较少,以共伴生矿床为主。我国是一个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度,资源保有程度严重不足。目前,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并勘探出具有一定规模的共伴生钴矿床,其中既有与Cu共伴生矿床,又有与Cu-Ni-Fe共伴生矿床。为此,需要进一步总结成矿地质特征,分析潜力,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借鉴。本文从东北地区钴矿床分布和地质特征角度出发,初步厘定该区钴矿的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矿床、岩浆型矿床、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4类;其中,沉积-变质型和岩浆型矿床分布较广,主要产在古元古代辽吉裂谷区;结合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区域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进一步圈定了28个远景区,包括A类远景区4个,B类远景区8个,C类远景区16个。建议4个A类远景区作为将来找矿勘查部署中优先重点关注的地区。  相似文献   
73.
研究的堆积体位于怒江下游某拟建水电站坝址附近,其稳定与否对水电站施工及运营均影响重大,因此有必要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该堆积体基本地质条件与特征的调查分析,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阐释,并对其整体和局部稳定性作了定量计算,为工程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4.
文章对大湖塘矿集区燕山期岩浆岩从岩体的空间分布、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岩浆岩的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矿集区燕山期岩浆岩是一个半隐伏―隐伏的多次侵入的岩株状杂岩体,均属强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为岩浆成因,深熔浅成,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各期次岩体W、Sn、Mo、Bi、Cu、Zn等成矿元素含量高,矿床、矿体及矿床金属分带均围绕岩体展布,是成矿的母岩。成岩与成矿是先行后续的关系,成矿主要发生在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75.
安徽省区域岩石物性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华北陆块、大别造山带、扬子陆块三大构造域,系统整理统计了安徽省区域地层岩石密度、磁性参数,以及各类侵入岩和部分岩矿石的物性参数.分析了密度、磁性及其综合物性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6.
77.
浙东南山丘区泥石流爆发的临界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浙东南山区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物源、地形和降水条件)进行了研究。随后研究了本区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在形成方式上,以谷坡或沟源地带的土动力启动方式为主;在侵蚀特征方面,主要有面蚀作用和沟谷侵蚀作用;堆积特征方面,在宏观上当规模较大时可形成堆积扇,规模较小时往往以停积于中下游沟道为主;微观上,主要表现为堆积物质结构杂乱,个别具有期次性。对本区泥石流临界雨量组合进行分析,认为采用基于区域临界雨量组合的泥石流预警预报方法较为合理。利用研究区内4次群发泥石流时的降雨特征值确定了本区泥石流爆发的临界雨量组合,并将其应用于研究区泥石流的临灾预警,分为以下步骤:①收集实时降雨资料;②绘制实时雨量组合曲线;③泥石流灾害预警;④泥石流临界雨量基准的修正。  相似文献   
78.
皖浙赣断裂带(安徽段)的控岩控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德来 《安徽地质》2011,21(1):9-13,43
前人所指的"皖浙赣断裂带"是由数条不同时代形成的、不同方向的断层组成的规模巨大的区域性断裂带。最早的断裂带形成于新元古代,北延方向为北东东向;加里东期为近东西向;最晚的形成于晚中生代,安徽段以歙县-绩溪-宁国断裂带为代表,属于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具有区域控岩控矿作用的皖浙赣断裂带的组成部分,断裂白云母40Ar-39Ar测年值为230~254 Ma,既对早期构造进行了不同程度地改造,又控制了其后侏罗—白垩纪红色盆地、燕山期岩浆岩及一系列不同规模矿床的形成和分布,燕山晚期沿北北东向进一步活动,是一条具有控矿作用的重要的构造岩浆岩带。  相似文献   
79.
宝塔梁崩滑变形体位于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菜村的宝塔梁陡坡上,地处南江河右岸。该崩滑体最早发现于1987年,至2008年1月,一直未发生明显的变形。2008年2月1日开始变形,2月23日,崩滑变形体前缘临沿江路的崩塌面宽度由原先的数米宽增至60~70m,且向陡崖上部延伸发展,陡崖不断地垮塌,完全阻断了沿江路,3~4月采取减载应急处理,其后基本没有再发生大的变形。在详细描述崩滑体变形特征和破碎程度的基础上,认为该崩滑体岩体呈散体或碎裂状,碎块间结合力差,属大型崩滑体。采用钻探、探井、浅层地震勘探、瑞雷波测试和室内试验等到多种方法,分析确定了变形体的形态、变形状态及其边界,给定了变形结构面及计算参数,并以此参数进行了稳定性验算。结果表明,该崩滑体Ⅰ-Ⅰ和Ⅲ-Ⅲ剖面处于欠稳定状态,Ⅱ-Ⅱ剖面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总体处于欠稳定状态。研究结果在2009年7月崩滑变形体的复活变形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80.
江苏新海洋型工业理论着力探讨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和海洋开发新的途径,着力体现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