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516篇
海洋学   68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21.
本文利用自动满足楔形域任一面自由边界条件的纵、横驻波系,满足另一面上的初始应力条件,求得了初始简谐平面P波入射时楔形域中波传播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622.
王宗秀 《地球学报》1995,16(2):165-176
通过交换不同的边界条件来进行构造物理模拟,重塑及研究岩石圈中各种构造现象发生及发展的过程与机制,并与自然界中存在的构造现象进行对比,是构造物理模拟所具有的独特优越性。实验以俯冲带楔体中及其底部逆冲断层形成过程中的几何学、运动学的研究为主题,以底部摩擦强度(俯冲片与传送带间的摩擦)及插入厚度的变化为边界条件进行的。实验证实了俯冲带中楔体底部及其下部俯冲片中存在的构造底侵作用;底部不同的摩擦强度与不同的插入厚度对楔体前缘、内部及底部逆冲构造的形成演化及其组合形式有如下影响:(1)楔体前缘逆冲断层系之间的间距随底部摩擦强度增强而加大;(2)当底部摩擦强度大时,楔体前缘逆冲叠瓦扇构造表现出一种前导主叠瓦扇(Leadingnimbricatefan),反之则显示尾(Trailing)叠瓦扇组合特点;(3)插入厚度对楔体内部的反向逆冲构造的形成及演化具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3.
北京延庆断层崩积物记录的古地震事件释光测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延庆西羊房古地震探槽西壁采集的10个崩积物和坡面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细颗粒(4-11μm)多测片的红外释光(IRSL)和绿光释光(GLSL)测年。其中4个样品既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用Daybreak仪器作了测量,也在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物理系用Risφ仪器作测量,其结构基本一致。该探槽剖面见4个断层崩积楔,可视为4次古地震事件的记录。释光测年表明,最新一个崩积楔有可能是公元294年延庆东居庸村6级地震的质记录,大约在1.7-20kaBP或1.724kaBP期间至不有两次强烈地震事件。本文还对比了细颗粒GLSL与IRSL的测年结果。  相似文献   
624.
河西走廊末次冰期砂楔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河西走廊砂楔主要形成在晚更新世冲洪积砾石层中,楔体内充填的风成砂^14C年龄证明其是末次冰期的产物,在末次冰期,洒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5-7度左右,较现在低13-15度,这一 估算数据与根据本区芒硝沉积层所推测的气温下降值是一致的,亦与最近有关北半球高,中纬度冰期降温幅度的研究相符合,当时,河西走廊西段年降水量可能达到100-200mm,比现在平均年降水量增加约100mm左右。  相似文献   
625.
新疆多旋回构造与板块运动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本文根据30多年的地质成果,特别是近年来的最新资料,应用多旋回构造与板块运动相结合的学术观点,对新疆大地构造各单元特点,不同类型的地槽、地台及其演化,多旋回构造与板块运动等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626.
Liu  W 赵国春 《世界地质》1991,10(1):108-109
阿尔泰地区在元古宙时,西伯利亚地台向准葛尔地台方向增生,它们最后沿着构造带拼接在一起。这个构造带称为鸟伦古—几姆奈深断裂,现在位于准葛尔盆地的北部。区内在元古宙的大地构造演化分为两个阶段,即大陆壳增生阶段(CC)和拼接后阶段(PI)。这个地质事件始终伴随着花岗岩浆作用。据皮切尔,阿尔泰地区元古宙花岗质岩石可分成三种类型:S,I和A型,它们由北向南组成四个北西向花岗质岩带:阿尔泰山区加里东—海西大陆S型花岗质岩带;阿尔泰山前缘海西大陆S型花岗质岩带;鄂尔旗斯海西岛弧Ⅰ型花岗质岩带以及乌伦古—几姆奈造山期后(P_2)A型花岗质岩带。  相似文献   
627.
新疆鄯善小草湖硝酸盐矿楔状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28.
本文综合卫片解析成果、重磁异常、地貌形态、新生代沉积作用、新构造运动特征、古海岸线轮廓与变迁、历史地震震中分布以及断裂构造现象等多方面实际资料,初步确定了上海及其邻区楔形断裂系统的存在。文中指出:楔形断裂系统导源于先存的北东与北西向两组断裂系,它的存在构成了研究地区新生代期间主要地质事件发生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629.
本文在论证上海及其邻区楔形断裂系统存在的基础上,综合了断层泥中石英碎砾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研究结果,小型构造、显微构造与岩石组构特征,新构造运动特点,第四系沉积层的平面分布与厚度变化规律,地球物理场及历史地震震中分布与震源深度所反映的深部构造状态等多方面实际资料,初步确定了上海及其邻区楔形断裂系统的相对活动年代,分析了所论楔形断裂系统不同演化阶段的滑移线场,并建立了其几何学与运动学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6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