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516篇
海洋学   68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新疆准噶尔盆地中侏罗世Sphenobaiera(楔拜拉)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玛纳斯及白杨河中侏罗世西山窑组(J2x)银杏类楔拜拉属的一个新种--准噶尔楔拜拉(Sphenobaiera junggarensis sp. nov.)的首次发现。该新种以表皮构造为双面气孔式、上表皮气孔少、下表皮气孔密度大、孔缝基本定向、普通表皮细胞具不规则角质化隆丘及气孔器保卫细胞角质化放射纹之间发育有梳状“细耙”等特征,区别于楔拜拉属已知种。 还讨论了该新种的发现在研究楔拜拉属的分类及其古气候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2.
孤北地区断阶式坡折沉积层序特征与隐蔽圈闭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地质、钻井及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下第三系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10个层序组、17个三级层序和54个体系域,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并以体系域为单位恢复了古环境和沉积体系。研究表明,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可与裂陷作用、盆地底板沉降作用、基准面变化、海洋与大陆气候影响作用、局部褶皱、断裂、底辟、火山活动等、多物源沉积物充填及古环境变迁等相联系。在孤北地区通常具有3阶坡折,沉积物具有逐阶搬运、扩散的特征:首先在靠近盆地的三阶坡折附近形成低水位扇,在靠近孤岛凸起的一阶坡折之下形成特殊的低水位期冲积扇或辫状河道沉积或沉积物呈过路作用;接着在二阶坡折和三阶坡折之间形成低水位楔;最后在一阶坡折之下和二阶坡折附近发生下切河谷充填作用。低水位期形成的低水位扇、低水位楔、辫状水道及下切谷充填砂都可能构成有效储层,成为非构造圈闭赋存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643.
本文描述了产自浙江长兴泗安五通组中的几种楔叶类化石Eviostachya hoegii(Stockmans)、Arch-aeocalamites sp.、Hamatophyton verticillatum Gu et Zhi、Sphenophyllum pseudotenerrimum(Sze)和Sphenophyllostachys sp.等.特别是Eviostachya hoegii的发现,为浙江晚泥盆世地层进行国际性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44.
645.
646.
647.
欧龙布鲁克微陆块基底发育体积可观的古元古代花岗岩类侵入体,这些侵入体经历了多期复杂的变质和构造变形,莫河花岗岩体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性的变质深成侵入体.本研究应用锆石LA-ICPMSU-Pb定年技术测定了该岩体的结晶年龄,应用Nb-Pb和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探讨了该岩体的源区性质和早期地壳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648.
2006年3月18-3月27日,海峡两岸“亚洲大陆增生与造山作用”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中央研究院成功举行。来自大陆14个单位的29位学、25位台湾学和2位海外华人学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就有关亚洲大陆增生和地壳生长问题展开了2天的热烈讨论;之后,进行了5天的环岛的地质考察,两岸学一同绕有兴趣地考察了世界上最新的台湾东海岸增生造山带。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49.
造山带沉积学系列之一——弧造山带的弧前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块构造理论得到地学界广泛接受以来,沉积学在造山带研究中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笔者在归纳总结板块构造沉积学3个主要发展阶段及其相应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讲述了弧造山带的弧前海沟盆地、楔顶盆地和弧前盆地的定义,并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3类盆地沉积环境、沉积组合与物源背景。总之,希望这些讨论能使对造山带沉积学感兴趣的读者得到梗概的认识。  相似文献   
650.
许文良  王旖旎  王枫  唐杰  龙欣雨  董玉  李宇  张兴洲 《地质论评》2021,67(6):67112005-67112005
本文系统总结了东北亚陆缘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增生杂岩的构成与形成时代,并结合同时代火成岩组合及其时空变异以及沉积建造组合,重塑了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的演变历史。结果表明: ① 位于佳木斯地块东缘的跃进山杂岩代表了二叠纪俯冲带,它是古亚洲洋构造体制的产物;② 侏罗纪增生杂岩代表了侏罗纪俯冲带,与陆缘同期钙碱性火成岩组合以及含煤建造一起,共同揭示了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的开始;③ 侏罗纪增生杂岩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早期陆源碎屑岩物源的变化,与古地磁和生物学证据一起,共同揭示了古太平洋板块小角度斜向俯冲和东北亚陆缘走滑的构造属性,导致了低纬度侏罗纪增生杂岩向高纬度的推移;④ 白垩纪—古近纪增生杂岩与陆缘白垩纪—古近纪岩浆作用一起代表了该期俯冲带的存在,自早白垩世到晚白垩世再到古近纪岩浆作用范围向海沟方向的收缩,揭示了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以及俯冲板片后撤(rollback)过程的发生,同时标志着东亚大地幔楔的形成;⑤古近纪晚期—新近纪早期日本海的打开,标志着现今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以及东北亚大地幔楔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