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641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171篇
地质学   1513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19篇
自然地理   13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近年来,云模型评价方法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中得到了较深入的应用。但目前评价指标的权重多为某一精确值,没有考虑指标权重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尝试用指标变权重云模型表示各指标的权重,并引入权重范围系数以调整指标的权重变化幅度。参照《水电水利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和《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对评价指标进行选取。参考行业规范、学者们的研究经验以及福建省的实际情况,采用等间距法对各评价指标相应的稳定分级区间进行划分。根据上述方法在MATLAB程序中编写算法,得到了基于指标变权重的复合云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应用程序。通过对福建省连江县黄岐镇边坡的分析,认为该边坡总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仍存在转化为不稳定的可能性。根据勘察报告,该坡段于2016年6月17日曾因强降雨发生崩塌,初步验证了本方法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12.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中发育多种类型的钾盐矿藏,是我国找钾的重点目标层系。磨溪气田雷口坡组地层卤水富含K、Li、Br、B元素,定性为中低矿化度KCl、LiCl、Br-、B2O3等超标的优质化工原料水,显示出较好的钾盐勘探前景。地震资料解释结果表明,磨溪气田雷口坡组一段的第一亚段(雷一1)顶面表现为一个完整的长轴背斜形态,断层不发育。富钾卤水发育在背斜的翼部,而天然气则占据了背斜的核部,二者共同贮存在雷一1亚段溶蚀孔洞发育的滩相白云岩中,构成了典型的同层型气钾复合矿藏。借鉴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将富钾卤水的形成、聚集及后期保存等影响卤水型钾矿形成全过程的各种因素总结归纳为6大关键要素,即钾的物质来源,储层物性、封盖条件、圈闭条件、运移方式和保存条件。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形成和演化的背景下,确定构造圈闭形成时间,分析优质储层发育有利因素以及后期保存条件,并按照各要素在时空上的搭配关系,动态地分析雷口坡组同层型气钾复合矿藏的形成过程。烃类物质和卤化物都是地下水所含的特殊物质,在地下水动力场的作用下,地层水在雷口坡组内部向着川中地区的继承性发育的古构造高点——磨溪背斜持续运移。被运移而来的由蒸发浓缩的古海水和石膏脱水形成的初始富钾地层水不断捕获下伏绿豆岩释放的钾离子,使得钾离子二次富集成藏。在地层水运移和气藏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气在上、富钾卤水在下的复合矿藏。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不仅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亦是二次运移、聚集的富钾卤水矿藏发育部位。本次研究成果为四川盆地及其他类似盆地的“气钾兼探”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3.
潜流驻留时间是反映潜流交换、溶质迁移转化、生物组成、生态过程的重要特征变量。应用双循环可控式河岸带模型,以NaCl为示踪剂,深入研究了河岸带蜿蜒性与植被密度对潜流驻留时间的复合效应;应用量纲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探析了潜流驻留时间的关键影响因子及其作用程度和敏感性。结果表明:①河岸带植被密度对潜流驻留时间具有促进作用,但存在一定的阈值。②潜流驻留时间分布与河岸蜿蜒形态呈类镜像效应;潜流驻留时间在河岸带蜿蜒波不同位置差异明显,迎水面平均驻留时间约为背水面的1/2。③河岸带蜿蜒性与植被密度是影响潜流驻留时间的关键因子,总作用程度达91.07%。潜流驻留时间对蜿蜒性最敏感,对植被密度敏感性较弱,对复合因子的敏感性介于两者之间;迎水面内组合因子对潜流驻留时间具有共同促进效应,背水面内组合因子对潜流驻留时间具有抑制和促进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由试验均衡的理论出发,得到了该区的均衡响应函数并建立了复合补偿模式。地形高度对重力场的影响很复杂,波长小于300km的地形起伏具有偏高的均衡响应值。 局部补偿是华北地区的主要补偿机制,所占比例达90%。区域补偿的等效弹性板厚度偏小,仅18km, 表明了华北地壳破裂程度严重和下地壳流变性突出。 均衡重力异常具有块体分布和均衡调整方向同新生代构造运动方向不完全符合等特点,其中一些成分是由于表浅层地质体的非均匀载荷所造成,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欠补偿或过补偿。均衡异常的垂直导数分布清晰地揭示了华北地区几条重要的断块分界线。从深部构造上看,均衡补偿过程发生在下地壳特别是上地幔中。本文从均衡的角度探讨了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7.
本文系统阐述了岩石压剪性断裂的特性,认为金属断裂力学复合断裂判据基本上不适用于压剪状态下的岩石斯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岩石压剪性断裂判据:2COSθ_0/2(cosθ_0-1)[(1+1/f~2)~(1/2)-1]K_Ⅰ+[(sin θ_0/2-3sin 3θ_0/2)(1+1/f~2)~1/2+4sin θ_0/2]K_Ⅱ=4K_(Ⅰc),推导了起始断裂角ψ_0,说明了实验验证结果,指出了该判据在工程地质领域中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18.
中国大陆构造的基本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纪舜 《地球学报》1995,16(3):329-330
中国大陆是由许多微、小陆块组成的复合大陆;以陆块间的软碰撞,多旋回缝合和复合造山作用为特征;具多旋回分阶段演化、多层式镶叠和立桥式结构;其动力学过程是冈瓦纳裂解和亚洲的增生。  相似文献   
119.
我国农林业复合经营发展潜力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农林业复合生态系统是人们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而建立起来的农(牧)林结合的人工生态系统。自1978年K.King博士第一次提出“Agroforestry”这一术语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本文是在对我国农林业复合经营大量实地考察和观测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论述和分析了我国农林业复合经营的发展潜力,总结了我国农林业复合经营的特点,提出了在发展和推广农林业复  相似文献   
120.
本文就在藏北草资源调查中,应用空间实验室量测摄影机(MC)摄得的彩色红外影像,及根据遥感影像目视判读所利用的信息空间特点和草场分类原理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的理论与方法,对利用辅助数据和影像数据复合技术的几种尝试进行了讨论,并依实地调查资料和专家判读结果对各种分类结果进行了评价。说明利用这种航天遥感资料,辅以Landsat影像生物量指标、DTM和坡度、坡向数据以及计算机自动分类技术,进行资源调查是可行的,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